淑華年輕的時候,做水泥工、看護工養孩子,都是粗重的工作,但是她沒有退路,只能咬牙做到底。三十五歲那一年,淑華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她得了甲狀腺亢進,那時她在東部的小醫院治不好,只好轉到北部醫院,住院期間,鄰床有一位阿嬤很慈祥的對她說,「妳的命不好,妳要下去做,有錢的人出錢,沒有錢就要出力氣,妳要心存善念幫助別人,妳的苦命才有出口。」善良的淑華聽進去了。
出院之後,淑華為了養家,做二十四小時的看護工,她的責任感和真誠贏得許多家屬的心,工資之外,都會額外給淑華一個大紅包以示感謝,但是淑華轉身就將紅包錢原封不動用病人的名義捐出去。淑華說,「我有領工資已經得到自己應得的,紅包是額外的,不如捐出去做好事,需要的人能得到幫助,而病人也能早日康復。」親近淑華的人都知道她很需要錢,但是她在苦境中不以為苦,還能當一個手心向下、悲智雙運的人。
十幾年之後,淑華又多一個紅斑性狼瘡,不能太累,也不能曬太陽,正好孩子都長大獨立了,她便把工作辭掉,專心做公益。淑華向上天許一個願,她要全心做公益,將自己身上的病苦度化,這個願力讓她在台東部落站穩了腳步,一百三十多個環保點都由她負責,同時她也照顧部落的原住民弱勢家庭,長達十多年的照顧關懷和援助,讓信仰基督和天主的原住民,跟著淑華挽起袖子大街小巷做回收,淨化環境。他們說,淨化環境不是志工的責任,也不是某一個宗教的責任,是全民的責任,有製造圾垃的人都有責任。
具有阿美族血統的淑華說著一口流利的台灣話,她說,血統得以讓她親近部落協助部落,而老智者的法讓她明白唯有付出才能轉運。淑華更感謝當初住院提點自己的阿嬤,讓她知道苦要有善當藥引,讓她知道福田要自己耕才知道豐收的意義。雖然淑華有病在身,但是大多時候並不感覺到病的存在,病痛存於心念之間,不去想就沒有了。
#付出
#轉念
#把握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