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櫃公司上班最大優勢,就是能在這個產業用第一視角觀察、學習,投入這個領域前有做過功課,在早期系統櫃跟木工有各種不同的屬性跟分水嶺,隨著科技推展現在很多木工可以呈現的質感與工法系統櫃也可以達成,但像是造型天花板領域就非系統櫃的戰場,天花板還是以木工或是矽酸鈣板為主流,後者又因為符合耐燃材料又更增加其優勢,回到系統櫃的製程,很多連工帶料的公司還是都會跟板材製造的工廠配合,內部全自動化流水線的製程更節省勞動力,提升效率也提高良率,這些設備再再呈現管理者的巧思跟團隊配合默契,前端跟業主談好預算、設計風格、材料選擇⋯⋯等項目,過程中有四個環節需要相互配合,如果其中有錯誤等於要重新裁切新的板材再運送,大月較忙的時候只要耽誤一場的時間,就有可能連續的延誤下去,所以能夠避免錯誤就是提升速度最好的模式,省時相對就是省錢,那是哪四個環節會發生錯誤呢?
▋ 1.丈量錯誤
字面上來看就知道,設計師也好、師傅也好,現場只要第一時間取得的數據錯誤,那後續所有的流程怎麼可能突然變成正確的?當然某些數據是有其邏輯性的,踢腳板大約高度就是10~20公分區間,突然出現50公分的踢腳板肯定會讓人覺得是否有特殊需求而再提出質疑,要不然初步丈量錯誤就等於浪費時間,大量丈量錯誤就等於賠錢
▋2.通知工廠端數據錯誤
丈量的數字會產出圖面,上面充滿數據跟相對應的位置,通知工廠這些數據如果有報出錯誤內容,那後續的製程想也知道就是一連串的錯誤,所以這些數字要一再確認沒有問題才能送出,不只是送出數據,也是送出一份責任
▋ 3.工廠端的施工錯誤
接到單後工廠製作過程會把接收到的資訊內化成跟這些「料」相匹配的紙本資訊跟相對應的貼紙,這些貼紙會浮貼在板材上,雖然大多是機器裁切,但是輸入這些指令跟數據的還是「人」,如果工廠內部誤值數據,板材大小不對、開孔的位置偏移、挖槽的深度不足⋯⋯那就無法順利組裝,但是只要提供數據正確,基本上工廠端的失誤率還挺低的
▋4.現場安裝人員施工錯誤
材料送達現場會有很多的狀況,也有可能會跟其他工種重疊,保護材料跟正確施作或是遇到突發狀況能即時化解都是考驗現場師傅的能力,如果因為師傅的判斷錯誤而造成材料損傷,能補救就現場急救,無法補救就要立即回報請工廠重做一塊
這四個環節在哪一個步驟錯了除了責任釐清,也會更直接影響作業的順序,如果是自己的問題摸摸鼻子拜託工廠幫忙趕急件,再自己開車過去工廠載運這塊板材,這些都是自己的時間跟材料成本提升,但是如果工廠端發生錯誤,不但會優先處理錯誤並且協助將材料送達現場,所以「責任釐清」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細心」提升,因為前端的丈量如果連續錯誤,代表耗材不斷累積,要知道這些都是量身定做的材料,除非在自己加工當作系統櫃背面支撐的「拉背」(櫃體背面的橫向、垂直的板材,通常看不見),但是這樣的數量也不需要太多,所以這些錯誤的板材就等於錢被燒掉了,不好使用也不好處理,清運又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強化細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功課
再來看看哪些環節容易發生問題
▋ 1.丈量錯誤
▋2.通知工廠端數據錯誤
▋ 3.工廠端的施工錯誤
▋4.現場安裝人員施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