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文創漫談】再談瀏覽量 | 重新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 | 創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再談瀏覽量

瀏覽量,這個曾經被視為評斷一篇文章、一個部落格甚至一位創作者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如今卻愈來愈讓人質疑其真實意義。隨著演算法的進步,瀏覽量已不再是單純的曝光數字,它背後隱藏了更多複雜且值得深思的問題。

raw-image

演算法操控下的不平衡

瀏覽量之所以不再具公正性,主要原因在於現今的平台多依賴演算法進行內容推送。當你的文章被演算法選中時,它可能會被推薦至各種不同的地方,例如其他網站、社群媒體、甚至是推薦頁面。這樣的曝光機制,讓瀏覽量有機會迅速飆升。然而,這是否就代表你的文章被認同、被喜愛呢?

事實上,答案未必。很多時候,使用者僅僅是被動地接受這些被推薦的內容,並沒有主動尋找或特別想閱讀你的文章的意圖。這樣的瀏覽量與讀者主動搜索、點擊、深入閱讀的情況截然不同。前者是「被動接受」,後者則是「主動需求」,兩者在內容價值的判斷上有著極大的差異。


主動與被動:瀏覽量背後的差異

要理解這個差異,先得搞清楚現今網路瀏覽的兩種模式:

  1. 主動瀏覽:讀者有明確的需求或興趣,主動尋找特定主題或內容,例如在搜尋引擎中輸入關鍵字,或者直接進入某部落格閱讀。
  2. 被動瀏覽:讀者被演算法推送的內容吸引,可能只是因為標題夠吸睛或封面圖片有趣,點進去後卻沒有深入閱讀的意圖,甚至有可能只是快速滑過。

這兩種瀏覽模式下的瀏覽量,價值並不相同。主動瀏覽往往代表讀者對內容有更高的興趣與認同感,而被動瀏覽則可能只是短暫的好奇或無意識的滑動。因此,單純以瀏覽量來評斷文章的好壞或受歡迎程度,已經不再可靠。


閱讀量與停留時間:更值得關注的指標?

為了更精確地衡量文章的影響力,有人主張應該關注「閱讀量」與「停留時間」:

  • 閱讀量:指文章在讀者螢幕上完整顯示的次數,或是滑動至文章結尾的次數,這代表讀者至少看過全文。
  • 停留時間:讀者停留在文章頁面的時間,這或許可以反映出讀者對內容的興趣程度。

然而,這些數據也並非絕對準確。例如,有時讀者可能只是開著頁面,卻沒有認真閱讀;或者停留時間長,是因為頁面掛著未關,並不代表內容有吸引力。因此,縱使這些指標看似能更貼近真實情況,但仍舊無法完全反映出文章的價值與影響力。


重新定義成功:從數字中解脫

既然瀏覽量、閱讀量、停留時間都不完全準確,那麼,作為創作者,我們該如何評價自己的文章呢?或許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思考:

  • 影響力與共鳴:你的文章是否引發讀者共鳴?是否在留言區引起討論或回饋?這些真實的互動,比起冰冷的數字,更能反映出內容的價值。
  • 持續性與累積:與其追求單篇爆紅,不如專注於長期、穩定地創作。只要持續且用心地分享作品,便有機會累積忠實讀者群,也能提升個人品牌的曝光度。
  • 自我成長與滿足:寫作最原始的動力往往來自內心的想法與表達的渴望。如果創作能讓你感到滿足,或是在過程中學習成長,那麼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最後的思考:創作的初心

瀏覽量的確能在某種程度上帶來成就感,但也可能讓人迷失方向。當我們過度依賴這些數字來評價作品,往往會忽略了創作的初心。文章的價值,或許不在於被多少人看到,而在於被對的人感受到。

因此,與其被瀏覽量牽著走,不如專注於創作的品質,寫出能夠引發共鳴、帶來啟發的內容。當我們把重心放回到內容本身,數字反而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跟上來。

avatar-img
441會員
2.7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經常被討論的話題 在人生的旅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做多少才夠?做得好又要怎麼樣?」這不僅是工作上的問題,也是生活中經常被討論的話題。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可能會過分強調「做多少」,而忽略了「做得好」的價值;也有的人則可能過度追求完美,反而遺忘了積累的力量。 我認
生產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隨著人工智慧(AI)的迅速發展,無論是文字生成、圖片生成、影片生成,還是其他形式的創作,AI 都為人類的生產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對 AI 的使用方向和道德界限保持清醒的認識。正如科技是一把雙刃劍,AI 的使用也可能在不經意間踩到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AI寫作工具已經成為許多創作者的得力助手。對我來說,使用AI進行寫作的過程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幫助我更好地整理思緒。這種方式的核心在於利用語音轉文字技術,讓我的口語表達變成文字,這樣的過程讓我能夠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語音轉文字的便利性 我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用
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性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有些人認為,創作者過於重視流量會扼殺創意,但事實並非如此。了解流量的變化並不代表迎合數據,而是為了獲取一個參考方向,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受眾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提升創作的質量與影響力。 為什麼需要觀察流量變化? 流量是創作成果
什麼是文化創意? 文化創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巧思與變化,賦予平凡事物新的意義與生命力。舉例來說,小孩子的創造力最能體現這一點。他們每天都做著看似簡單的事情,但往往能從中激發出無限的可能性,就像畫畫一樣。 青蛙故事的開始:單純的創意萌芽 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說他想畫青蛙,於是他請大人幫忙找青蛙
想像具體化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工作者,最大的挑戰與樂趣莫過於將腦海中的想像具體化,並用文字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將無形的思想化為有形的橋梁,一種讓抽象的靈感轉化為具體的交流方式。這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書寫,更是深度思考、情感投入與技巧運用的結合。 講出來 將想像轉換為文字的第一步是「講出來」。當你有了一
經常被討論的話題 在人生的旅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做多少才夠?做得好又要怎麼樣?」這不僅是工作上的問題,也是生活中經常被討論的話題。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可能會過分強調「做多少」,而忽略了「做得好」的價值;也有的人則可能過度追求完美,反而遺忘了積累的力量。 我認
生產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隨著人工智慧(AI)的迅速發展,無論是文字生成、圖片生成、影片生成,還是其他形式的創作,AI 都為人類的生產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對 AI 的使用方向和道德界限保持清醒的認識。正如科技是一把雙刃劍,AI 的使用也可能在不經意間踩到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AI寫作工具已經成為許多創作者的得力助手。對我來說,使用AI進行寫作的過程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幫助我更好地整理思緒。這種方式的核心在於利用語音轉文字技術,讓我的口語表達變成文字,這樣的過程讓我能夠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語音轉文字的便利性 我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用
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性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有些人認為,創作者過於重視流量會扼殺創意,但事實並非如此。了解流量的變化並不代表迎合數據,而是為了獲取一個參考方向,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受眾的需求和偏好,從而提升創作的質量與影響力。 為什麼需要觀察流量變化? 流量是創作成果
什麼是文化創意? 文化創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巧思與變化,賦予平凡事物新的意義與生命力。舉例來說,小孩子的創造力最能體現這一點。他們每天都做著看似簡單的事情,但往往能從中激發出無限的可能性,就像畫畫一樣。 青蛙故事的開始:單純的創意萌芽 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說他想畫青蛙,於是他請大人幫忙找青蛙
想像具體化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工作者,最大的挑戰與樂趣莫過於將腦海中的想像具體化,並用文字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將無形的思想化為有形的橋梁,一種讓抽象的靈感轉化為具體的交流方式。這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書寫,更是深度思考、情感投入與技巧運用的結合。 講出來 將想像轉換為文字的第一步是「講出來」。當你有了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更六篇文章 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定期更新文章。我知道我的讀者們大概都清楚我每天會更新六篇文章,所以長期以來,我的網站每天都有穩定的流量,大約在三到五百次之間。 流量遽增 然而,自從7月11號開始,我的網站突然出現了不明的流量,遠超過兩千次的訪問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裡,我觀
Thumbnail
數據說明 資料來源:Similarweb | website analysis 以2023/12、2024/1,2024/2,三個月做統計。 上次提到方格子,三個月的總流量是18.51M(百萬),探訪來源,直接進來的有32.97%,Email進來的有0.36%,轉介進來的2.11%,社群媒體進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Thumbnail
會開始寫作只是覺得日常接收的資訊輸入太多,除了無聊的工作之外,需要有一些有趣的輸出。對於瀏覽量什麼的說是佛系看待,但既然有數據統計打開網站時還是免不了看一下,收到 vocus 信件通知入選及時精選也會忍不住去看看所謂很多關注是多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更六篇文章 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定期更新文章。我知道我的讀者們大概都清楚我每天會更新六篇文章,所以長期以來,我的網站每天都有穩定的流量,大約在三到五百次之間。 流量遽增 然而,自從7月11號開始,我的網站突然出現了不明的流量,遠超過兩千次的訪問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裡,我觀
Thumbnail
數據說明 資料來源:Similarweb | website analysis 以2023/12、2024/1,2024/2,三個月做統計。 上次提到方格子,三個月的總流量是18.51M(百萬),探訪來源,直接進來的有32.97%,Email進來的有0.36%,轉介進來的2.11%,社群媒體進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Thumbnail
會開始寫作只是覺得日常接收的資訊輸入太多,除了無聊的工作之外,需要有一些有趣的輸出。對於瀏覽量什麼的說是佛系看待,但既然有數據統計打開網站時還是免不了看一下,收到 vocus 信件通知入選及時精選也會忍不住去看看所謂很多關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