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前生是什麼光景、什麼模樣,他自己不知道,當父母的更不可能知情。如果孩子的前世只到六歲,還沒上小學,心智、自信與膽識都還在培養中,生命就嗄然中止,這樣的孩子今生再來人間,自信、膽量與課業表現都會比較弱,因為前生的他還來不及學習。如果孩子的前生是一位八九十歲老學究投胎而來,那麼他的自信、膽量,以及課業表現就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異,因為熟悉,所以就像復習。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前生遭遇,今生有緣當我們的小孩,我們卻用自己的標準要求他們有高水準的表現,當大兒子表現優秀,老二、老三沒有一樣好就忍不住辱罵處罰做種種限制,對小孩的來說是一種不對等的心靈霸凌,因為在種種的要求中既沒有同理心與鼓勵,也沒有成全的智慧。這樣的愛,絕不是愛之深、責之切,而是以愛之名,行愛面子之實。
笏虎的大兒子小龍個性斯文,十七八歲,談了一場純純的戀愛,女孩最後愛上別人,讓小龍暗自傷心好久。幾年後,初戀女友想要回到小龍身邊,笏虎不准,他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小龍就這樣失去復合的機會。功課表現不甚理想的小龍決定先從軍,打算簽志願役,在軍中好好歷練自己,卻被笏虎打回槍,「沒有任何東西比自由珍貴,當軍人不自由,不好。」
小龍也聽爸爸的話,當完兵就出社會了,在職場遇到一名心儀的女孩,一路苦追失敗,小龍徹底失去自信,他跟爸爸說,「我有兩條路,一條是出家,一條是自殺。」笏虎不可能讓自己的長子出家當和尚,好說歹說,甚至覺得兒子太沒男子氣慨,太軟弱,言語之間總帶著刺激希望小龍有志氣一點,勇敢一點。小龍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哀莫大於心死,就在中秋節當天,全家團圓的日子結束自己三十年的生命。
長子離開了,笏虎和妻子哀慟不已,再多的後悔都來不及了。兒子走後一年,夫妻倆投入公益,希望藉由忙碌忘卻悲傷,也希望為別人的孩子付出,補彌對大兒子的未竟之愛。笏虎想對同為父母的家長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他們今生做我們的孩子,除了帶來自己的優點,也帶來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當父母的不要只愛優點,嫌棄缺點,甚至漠視孩子的求救訊號。大人要用智慧愛孩子,用善解成全孩子,如果沒有智慧又不能善解,就會像他一樣,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老智者說,每個人都有榮譽心,孩子表現不好,他會自卑會內疚,父母再施壓,孩子的心就會失去平衡,心一旦不平衡,有主見的孩子會叛逆報復父母,沒有主見的孩子就會傷害自己,不管是傷父母還是傷自己,最大的受害者都是父母。孩子只有五分的表現,父母要給十二分的鼓勵,孩子有自信,就會按著自己的天賦和步驟前進,父母過度汲汲營營、揠苗助長,孩子就會失去自我摸索和成長的機會。
#智慧
#親子關係
#鼓勵代替責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