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聽說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據說,黃國昌的國中老師出來嗆他,
黃國昌回嗆老師,
說老師當年出的作文題目是「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這件事,我覺得不符我的時代記憶。
黃國昌跟我一樣,是1973年生的,
但是,我印象中,從國小到國中,
從來沒有寫過什麼「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種作文題目耶。
雖然,那時候確實還是戒嚴時代,
小學的作業本上還印著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但是,我記得,
那時候已經不會出這麼「乾」或者說「膚淺」的作文了。
畢竟,在學校寫作文的目的,
是為了將來高中聯考的作文作預備啊!
試問:
寫一篇「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對於練習作文,會有什麼幫助?
改起來又會有什麼鑑別力?
所以,就算是在那時代,
國文老師也沒有那麼傻吧!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該不是蔥師記憶有誤?
還是他讀的學校比較不好?哈哈哈。
至少,我在師大附中國中部――先自報家門,
沒寫過這種題目啊。
××××××
那麼,說到作文題目,就來說一下「布里當的驢」事件。
讓大家知道,雖然是在1988年,
那時的作文題目,雖然還是很僵化,但是也沒有那麼傻了。
1988年,我考高中聯考那年。
其實題目本身我忘了,查了,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但總之,
不是什麼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但我記得的是什麼?就是上面那張圖。
原圖當然不是這張,但意思是一樣的,
大概題目的意思,
就是要我們看這張圖,去寫什麼「處處留心皆學問」吧。
但是,悲劇發生了!
為什麼?
因為我知道這張圖,這是「布里當的驢」。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看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雖然他只是簡單提到……
「布里當的驢」很有意思。
他是說,這驢子,
站在2堆大小重量品質各方面一模一樣、距離也相等的草堆中間,
他要吃哪一堆草?
這當然是在質疑人的理性:
如果人是理性的,做任何決定都是依理性而行,
而從理性上判斷,這2個選擇之間沒有什麼差別,
那人不就無從選擇了嗎?
於是「布里當的驢」,因為很理性,做不出選擇,只好活活餓死了。
(如果是現在,我就會想到「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對,這就是悲劇的由來!
因為我知道「布里當的驢」,所以我、我、
我沒辦法好好寫「處處留心皆學問」,
而是不小心討論了一下可憐的布里當的驢。
但是大概因為這樣吧?可憐的就變成我了!
我記得,因此,高中聯考作文分數就不好了。
於是就考回師大附中啦。
是說這樣也好,我本來就喜歡附中。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我是沒感覺,
不過我的同學,好像都覺得我考差了。
只是,我真的不會讀空氣耶!
一直到很後來,差不多10多年前想到往事時,
才想說,
啊,當初大家是不是好像在同情我?
這麼說來,我好像一直都是我行我素的人啊。
××××××
說回「布里當的驢」,
其實,認真想來,
這個是比「落水困境」、「電車困境」更困境的困境!
你想想,
「你媽跟我掉到水裡你要救誰」?
這是「落水困境」。
但不管怎麼說,媽跟女友總是不一樣的。
「電車轉過去壓死5個人,轉這邊就壓死1個人,你要選那邊?」
這是「電車困境」。
但不管怎麼說,5個人跟1個人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布里當的驢」太狠了啊!
這等於是說,
「掉到水裡的,不管怎麼救,溺水的都是女朋友」,
(劈腿嗎?,而且兩個你一樣愛,好爛)
「電車線的兩邊,不管怎麼選,壓死的都是女朋友」,
(不,不如說你根本劈腿雙胞胎好了)
這太難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才是狠招!
孟子說: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問題是,要是現在是「布里當的井」呢?
兩個小孩同時掉進井裡,條件一樣,距離一樣,
你要救哪一個?
真的是考驗義務論啊,其實也是考驗效益論,
因為他質疑的是人的理性能力。
××××××
話說回來了,所以其實這是一個,
我因為讀了羅素的書,被他害到作文寫不好的故事。
可見太年輕就讀書,
真的不是好事。
所以,黃國昌什麼的,在這篇網誌中,根本不重要啊!
順便一提,
我都說我同學陳玉珍,他買《唐詩三百首》跟《古文觀止》幹嘛啦。
唐詩三百首不是小學時看的嗎!
古文觀止不是中學為了上課才買的嗎!
那我怎麼辦?
難道我小學5年級就被我爸騙,開始看三民版的《四書》,
也要告訴你嗎?
難道我學過如來神掌也要告訴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