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臺灣漫遊錄》,美食無限好的鐵路縱貫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灣漫遊錄》封面

《臺灣漫遊錄》封面


昨晚失眠,索性打開小燈,躺在床上讀完最後幾章《臺灣漫遊錄》,這本書實在不適合在半夜時讀,書中對臺、日美食的描寫令人垂涎,讀著文字,不停幻想著口中有糯米丸子、炒米粉和吉古拉的口感,若用青山千鶴子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肚子裡的妖怪已不知仰天長嘯幾千回。

故事以日治時期,來自母國內地的作家青山千鶴子的視角寫成,受總督府之邀,千鶴子旅臺一年,相遇恰巧同名的本島通譯王千鶴,兩人沿著臺灣縱貫鐵路,嘴不停歇,除了大啖美食,也在沿路的言語交流下,千鶴子逐漸在意眼前這位年輕、知識淵博、禮儀得宜、背景神秘的通譯,遂發展出曖昧情意。

特權者的視角

「視角」在書中是重要的,千鶴子仗義執言,在故事中不只一次為王千鶴擊退針對本島人的赤裸歧視,甚至批評了帝國蠻橫的南進政策,不屑用文字為帝國發聲,在個人的世界裡,千鶴子認為自己與「帝國來的殖民者」截然不同,是一位有風骨,無意在本島複製內地體驗的旅人作家。

然而,第一人稱視角,使我們得以窺探千鶴子的內心,似乎深植著一種家父長式的思想,這種思想始於「我是為你好」,手段是權力的施展,終於他人意志的忽視,同時預設受宰制者的無能或落後。它透露了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卻以禮物之姿降臨,以至於施與者要察覺到它是如此困難,接受者的選擇又是如此受限,如同職員美島所說:「這個世間,再也沒有比自以為是的善意更難拒絕的燙手山芋了。」

(美島先生雖然感覺很難相處,但總是金句連發。)

意會到千鶴子盲點的讀者,也是過程的觀察者,歷經千鶴子近一年旅居生活以來,從無意識,到覺得有哪裡「怪怪的」,到最後被美島點破的過程,顯現出權力關係的幽微、難以察覺之處,它不只存在於殖民者—受殖民者之間,也存在於性別、階級,甚至國籍等與生俱來的特權,讀完後,我想著,作為男性、順性別、異性戀與國家內的主流民族,是否也在某時成為了壓迫者而不自覺?

新日嵯峨子(?)在序文中提到,權力不對等是難以改變的社會結構,並非單方面能夠收回,兩邊是否有肩並肩同行的一天?也許是我過於樂觀,體制確實難以撼動,倘若人能培養對特權的敏銳嗅覺,佐上青山千鶴子式的仗義直言,改變體制,可能也不會是天方夜譚。

raw-image


鐵路切割的世界

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何以關係走向冰點?除了權力關係的傾斜外,兩人之間還存在著一座高牆,高牆的兩邊,是一塊島嶼上,兩個不同的世界。

最近,讀吳叡人的《福爾摩沙意識形態》,提到日本與西方殖民主義的不同,在於殖民地臺灣與韓國,擁有與殖民母國接近的文化(比較英國-印度、荷蘭-印尼便可知),殖民的過程導致殖民地人民在文化上逐漸被同化。因此,千鶴子所遊歷的臺灣——已被殖民四十餘年的島嶼——存在被殖民母國建構出來的世界,另一個則是尚未被轉化的前殖民社會。

這也是為什麼,臺灣縱貫鐵路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象徵,在許多東亞殖民地裡,鐵路是帝國巨獸的尾巴拖行留下的痕跡,為了母國經濟需求而開鑿的鐵路,是刻畫在殖民地上的地貌改造工程,它帶來工業、資本、官僚與新秩序,將世界一分為二,而始終沿著鐵道路線旅行的千鶴子,並沒有意識到鐵路沒有到達的地方,有另一個世界存在。

客觀上,千鶴子是來自異地的外鄉人,但在被母國建構的殖民地裡,本島人王千鶴是否才是身處異鄉,那個需要強迫自己改變,以配合環境的人呢?兩個人對島嶼的想像,隸屬於不同世界,他們也在彼此的世界裡互為主客,是一種始終疏遠,而無法真正親近的關係,多麽悲傷。

因此,我很喜歡作者在最後給了《蜜豆冰》這樣的結局,即使它的氛圍如夢境,令人弄不清真實,但初春的陽光融化高牆,終於使兩個世界交織合一。或許,在什麼事很不容易的世界裡,文學能以虛構彌補缺憾,讓悲傷轉化成共食蜜豆冰那一刻般美好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像不錯看,感謝推薦。
琉球人-avatar-img
2025/02/25
比起台人,琉球人才更像是被日本所同化,從沖繩復歸運動就可以窺見得到了的;只是連一心努力想成為日本人的沖繩人,在二戰末期都慘遭皇軍的虐殺了,臺灣人憑什麼自以為自身的地位高過沖繩人和朝鮮人呢?憑藉一廂情願嗎XDD?
Claydee-avatar-img
2025/04/09
正在重讀,發現第一次讀的時候真是完全小看了美島先生呀!
avatar-img
環德特快
2會員
8內容數
嗨,這裡有我對德國的觀察筆記,只是想為這短暫生活留下一些未來能夠回味的東西,我關注的主題包括:政治、德語、社會議題、食物與桌上遊戲,目前最喜歡的城市是杜塞道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因為還有願望尚未實現,詠恩以鬼魂之姿出現在英子面前,望著失去記憶的詠恩,英子會幫助她想起那未竟的心願嗎? 為了許願,茉莉折下了水鹿犄角,卻因此讓自己的身體起了奇妙變化,荷舟該如何幫助閨蜜歸還犄角,讓一切重回正常軌道? 對雁聲一見傾心的蘭鶯,面對背負著家族詛咒命運的雁聲,她將如何傾注所有幫助深愛的
Thumbnail
因為還有願望尚未實現,詠恩以鬼魂之姿出現在英子面前,望著失去記憶的詠恩,英子會幫助她想起那未竟的心願嗎? 為了許願,茉莉折下了水鹿犄角,卻因此讓自己的身體起了奇妙變化,荷舟該如何幫助閨蜜歸還犄角,讓一切重回正常軌道? 對雁聲一見傾心的蘭鶯,面對背負著家族詛咒命運的雁聲,她將如何傾注所有幫助深愛的
Thumbnail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Thumbnail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Thumbnail
1920年7月,失戀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來殖民地臺灣展開旅遊。一百年後,歷史推理小說作家瀟湘神,重遊佐藤春夫的失戀之旅。有趣的是,兩個時間差一百多年的人,能因為一段旅程,重新勾起臺灣的歷史難題。
Thumbnail
1920年7月,失戀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來殖民地臺灣展開旅遊。一百年後,歷史推理小說作家瀟湘神,重遊佐藤春夫的失戀之旅。有趣的是,兩個時間差一百多年的人,能因為一段旅程,重新勾起臺灣的歷史難題。
Thumbnail
  讀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時,發現有些書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痛。   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有時候也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餓。   真的是描寫食物相當精彩的小說啊。但為了不要喚醒好不容易哄睡的那隻肚子裡的妖怪,我還是別想食物,想想別的吧。
Thumbnail
  讀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時,發現有些書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痛。   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有時候也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餓。   真的是描寫食物相當精彩的小說啊。但為了不要喚醒好不容易哄睡的那隻肚子裡的妖怪,我還是別想食物,想想別的吧。
Thumbnail
讀著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景色,心中浮現的是記憶裡的小樽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的城市。書的開頭寫道:「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份意象與小樽運河旁,沿著河道不斷延伸到地平線的白色平原重疊在一起。幸好畢業時有到北海道旅行一趟,否則,也許會難以想像這雪國的景象。
Thumbnail
讀著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景色,心中浮現的是記憶裡的小樽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的城市。書的開頭寫道:「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份意象與小樽運河旁,沿著河道不斷延伸到地平線的白色平原重疊在一起。幸好畢業時有到北海道旅行一趟,否則,也許會難以想像這雪國的景象。
Thumbnail
既不是島村也不是駒子、更不是葉子或是他們之間的任何劇情——川端康成想寫的不過就只是是這種「美」而已。也因此這部小說彷彿沒有一個實在的落腳處,而是懸浮在空氣之中、充滿了透明感,並融合了一抹抹哀愁。
Thumbnail
既不是島村也不是駒子、更不是葉子或是他們之間的任何劇情——川端康成想寫的不過就只是是這種「美」而已。也因此這部小說彷彿沒有一個實在的落腳處,而是懸浮在空氣之中、充滿了透明感,並融合了一抹抹哀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