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作品都是風景畫,分別是《仰望生命的玉山肖像》和《有椰子樹的雞舍》,這兩件作品的共同點在色彩的基因很相像,也剛好紀錄了畫風轉變的過程。
我會形容2021到2023年這個時期的筆觸十分焦慮,因為剛重拾畫筆,對媒材不是很熟悉,常常一個人塗塗抹抹,總是越搞越糟。當時的筆觸很不自信,斷線很多、線條沒勁。但也在那個階段我發現畫畫和練肌肉很像,肌肉有練線條就會漂亮,畫畫有練的線條是反映在畫筆上,而且能更誠實地反應出身體經驗。
曾和朋友閒聊到,為什麼馬蒂斯作品中的人物線條可以看起來很俐落?有可能是因為他有在做剪貼。畫畫就像一個照妖鏡一般,可以很誠實地反映出畫家的身心狀態。在那兩年,我的畫大多是緊繃的,而我個人追求的是像印象派那樣的豪邁和自在,直到近年才慢慢可以做到,也來自於我學會將緊張轉念成的興奮的自在。
同一時期,我開始著迷於日治時期台灣前輩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很迷戀這些前輩詮釋台灣風景和演繹的色彩,例如廖繼春的作品中常常看見他用粉紅色做陰影,能在藝術家身上看到相同的成長經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在這兩件作品中,觀眾也能看到他們如何無形地影響我的色彩決定。
《玉山傳說中的原住民》一文指出,玉山是鄒族和布農族躲避洪水、取得火種的聖山。在兩族的神話中,相傳太古時候大水淹沒台灣,人們逃往玉山避難,為了生存派遣鳥隻取得火種、歷劫歸來。我想像神話中的洪水淹上玉山的情景:空中的火光雲焰象徵銜來求生機會的「火種」,與奪去生命和家園的「大水」相映,好似暗潮洶湧的土石流,是破壞也是清理、創造。
布農族在逃難中丟失文字,鄒族認為神在玉山造人,為了祭祀天神在山頂取頭祭拜,出草習俗於此萌芽。在滾燙的水火之間,是在夾縫中求生的「玉山」,將畫作向左翻轉 90 度,會看見一幅隱藏的肖像 —— 它平靜地仰望著天,身在苦難但直視希望,相信洪水終將退去,曙光也會再度灑上山麓。
這張風景畫取景自一座位於台東長濱鄉的雞舍,這裡的雞只吃真正的食物而不吃飼料,畫中的原住民青年正從雞社取出新鮮的雞蛋。這件作品從我畫畫的第一年 2021 年開始構圖動工,中間因各種忙碌的原因停滯許久,時至 2025 年才完成,繪畫的筆觸正好記錄我不自信到更認識自己的風格變化歷程,建立出屬於我個人獨有的台灣風景色盤。另外,這幅畫構圖靈感致敬廖繼春的《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雖然畫到最後已看不出什麼相似之處了。
這次展場中我也擺出自己過去幾年拜訪臺灣美術史相關展覽時收藏的書籍和印刷品,歡迎台灣美術史宅宅前來找彩蛋,看看我在創作過程中,曾被哪些台灣藝術家影響?
展覽資訊
被寫稿耽誤的小畫家個展《 工作中 》𝓦𝓸𝓻𝓴 𝓲𝓷 𝓟𝓻𝓸𝓰𝓻𝓮𝓼𝓼
時間|2025/2/15~4/15 週一至週日 13:30-21:30
地點|WOW BRAVO & FUNKY RAP (11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18號)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