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好寫滿,不重疊也不遺漏(2,000 字 CP 值最高)
我連續 2 年日更寫作,累積超過 700 篇文章,它們出現在企業官網、媒體專欄、臉書社群、電子報⋯⋯過程中,我還出了 2 本書。
要怎麼知道「文章寫好了沒」?如果你想背答案,字數標準在這:
• Threads:< 5 句話
• 媒體專欄:1,500 字
• 臉書:100 – 500 字
• 部落格:500 – 2,000 字
寫滿字數,你就可以趕快發文了。
但如果你再多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有人明明在臉書寫千字長文;有人明明 Threads 拼命「留言續」串很長,字數根本都超過,那答案不就失真了嗎?
對啊。如果你只想要快速的答案,本來就容易失真。
要更細膩的決定「文章寫完了」,你還可以遵照以下 7 個步驟 ——
▋1. 選好文章「容器」,你就會知道容量大小
把「選題」當成容器,你先訂出題目,馬上知道就會容量大小了。
比如你寫〈愛情語言有幾個?〉,那貼文能寫的東西就不會太多:
▸ 答案:「5 個」
▸ 答案:「真心禮物、精心時刻、服務行動、肯定言語、身體接觸」
這樣,就寫完了。(你想寫也沒東西能寫)
但如果寫〈愛情語言知識大全〉,你可能要 6,000 字才寫得完。
因為這題目牽涉感情、測驗、心理學,要是你隨便亂寫,那就不再是「知識大全」,整篇文章就等於離題了。
如果你常常不知道寫到哪裡該停?你很可能開局就沒把題目定好。
跟隨著意識漫無目標的寫,本來就很難「切題」。
寫文,要先選好容器再裝東西:先定題目,才寫作。
▋2. 用內容把容器裝好、裝滿
寫作就像收行李,你要「剛好裝滿」,不重疊也不遺漏。
如果同樣東西講兩次,就像帶兩支吹風機,不但重複,還可能超重。
舉個例子:假設你寫「本月星座運勢」,卻講兩次「獅子座運勢」,就太重複了。
要是漏講呢?那就像你明明只去兩天一夜小旅行,卻帶 5 個超大行李箱,浪費空間。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寫「本月 12 星座運勢」卻只提到「9 星座」就收工,那就缺漏了。
「寫完」的最好型態,是「剛好講完,不重疊,也不遺漏」。
如果你發現連講兩次獅子座?就把整段多的刪掉;
如果有 3 個星座還沒談到?那就想辦法找資料、把它補完。
這叫做「MECE 原則」,來自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 ——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剛好講完,不重不漏。
▋3. 大容器裡面,裝小容器
行李裝好之後,行李箱裡面的「容器」也要維持高效率。
比如「化妝包」就是裝在大行李的小容器:就算沒浪費空間,你也不用塞 5 罐身體乳吧?
寫作也一樣,大題目裡有小題目:「段落」就是文章的小題目。
你可以把每個段落看成一篇「迷你文章」,它也要符合「剛好裝滿」。
假設你討論「MBTI、16 型人格」,那寫到「E – 外向、I – 內向」的兩個段落都要有充分說明。
要是你在 E 段落寫 500 字,結果到「I 人」就不寫,這樣就歪了。
NS、FT、PJ 也是同樣道理。如果 EI 寫了 1,000 字,後面也要維持 1,000 字的平均字數,整篇文章才平衡。
大容器(選題)裝完,裡面的小容器(段落)也要注重效率。
▋4. 由上往下讀,必要的時候大洗牌
寫作,最重要的東西要放上面、次要的放下面。
人類看字 100% 是由上往下,這是文字的「物理性」,沒得商量。
越上層資訊越重要,越早出現的資訊,權重越高。
在搜尋引擎的演算法和數據裡,排名越高的網頁,點擊率越高;
越早出現的關鍵字,排名表現越好,就是這個原理。
想確保文章的完整,那寫完之後就要從上到下讀一遍,確保重要的「容器」提早出現。
如果有雜訊「混進去」佔據寶貴空間,就要大洗牌換位置,或者刪掉。
▋5. 檢查,讓錯字率小於 1‰
寫完文章,還要檢查錯字。
要是一篇文超過 0.1% 都是錯字,讀起來觀感就會差,甚至落入「品質低劣」的評級。
Google 官方說明就指出:「網頁內容中不應有錯字或樣式問題。」
但如果降到 0%,就算耗費大量成本和資源也不一定能做到,所以最好的比例,是把錯字率降到 0.1% 以下。
寫滿 1,000 個字,都不要出現 1 個錯字,才能收工。
這是創作者的基本功,也是維持觀感的重點環節。
▋6. 黃金字數:2,000 個字
我經營 5 年內容事業、出書之後,發現「2,000 字」最平衡。
不是因為寫滿 2,000 就會得到演算法加分,而是「文字效率」:
出版社說,寫出一本「有料的書」大概要滿 8 萬字,而每本書大概是 40 個章節
→ 80,000 字 ÷ 40 章節 = 每篇 2,000 字
「每篇 2,000 字」這公式,是出版編輯教我的。
如果你寫的文章平均都是兩千字左右,那麼收錄成書就會很方便。
我寫到後來,不管 Threads 串文、媒體投稿、臉書,都盡量抓 2,000 字,這樣的話,同一篇內容在不同環境「自我轉載」都超級方便、一魚多吃。
▋7. 滿 60 分就發文!想改,之後再改
在寫作世界裡,完美主義是一顆毒瘤。
為了「寫好」而拖延,反而會對你的文章不斷扣血、扣分。
太多初學寫手失敗的原因,就是想寫好一篇「完美文章」,但很遺憾,這種東西不存在。
破爛的發文,永遠比寫好但沒發出去的內容好 1 萬倍。
為了追求完美而不發,最後就是和輸家的下場一樣:毫無產出。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創作者周加恩在執行「日更 200 篇」之後,認為自己犯過的前幾名寫作錯誤,就是追求完美。
他說:「要命的是,完美並不存在。任何文章過一個禮拜回來看,你一定可以挑出更多錯誤。追求完美,讓過去的我只能用一年十篇的速度進步。」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你逼自己寫到 60 分,就趕快發了。
真的想修改?那發完之後再去編輯,或者把不滿意的舊文改寫,過一陣子重發。
不管怎樣,千萬別為了執著完美然後停更,這樣會失敗。
▋太長;懶得看
判斷文章「寫完了」的 7 個步驟:
1. 定題目。先選好文章的容器,你就知道容量大小
2. 選好容器之後裝好裝滿;不重複也不遺漏
3. 大容器裡面,裝小容器(小容器也要裝好裝滿)
4. 由上往下讀、重新洗牌
5. 檢查,讓錯字率小於 1‰
6. 黃金字數:盡量寫滿 2,000 字
7. 滿 60 分就先發文了,之後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