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總是把吐司麵包叫做「sho-pan」,因為從小就知道麵包的台語是「pan」,對於「pan」那個部分當然毫無疑問。
但是,為什麼吐司麵包要叫做「sho-pan」呢?
當時不懂,因為「sho」聽起來很像台語的「俗」(便宜),所以我就一直認為,一定是因為吐司麵包是麵包店裡最便宜的麵包,所以才叫做「sho-pan」。
那天,看《昨日的美食》,聽到賢二指著吐司在說「sho-pan」...咦?!所以「sho-pan」是日語嗎?
於是我試著打了一下日文發音,原來原來...「sho-pan」是「食パン」啊!
日文的「食パン」指得是可以用來當作正餐吃的土司麵包,通常是方形的白吐司。
當然,我現在已經知道,「パン」其實在日文是外來語,據說源自於葡萄牙語。葡萄牙與荷蘭是最早跑到東方來的兩個國家,所以日文的「パン」來自於葡萄牙語也頗合理。
只是,我沒想到其實從小聽媽媽在說的「sho-pan」其實是「食パン」,整個都是日語啊!
當然,我們小時候吃的「食パン」可沒有上面那張圖那麼豪華,通常都是非常樸實無華的白吐司。如果是上面照片的吐司那麼豪華,我大概會覺得,明明不便宜,為什麼還叫做「sho-pa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