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嗨S.Light歡迎回來,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與心理師諮商完成後有感,以及與脆上好友的交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常常只聚焦在當下的情感經歷,卻忽略了影響我們愛的方式,往往來自更深層的童年記憶。這篇文章,承接了過去對「愛情模式與心理影響」的探討,進一步思考——我們愛的方式,是否來自童年的經驗? 透過個人回憶、脆友故事,以及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試著拆解童年的影響,讓每個人能更理解自己的愛情模式,進而找到突破與療癒的可能。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妳有沒有想過,愛的方式,其實早已寫進記憶?
「妳為什麼總是吸引到渣男?」、「妳為什麼總是在愛裡不安,總是懷疑對方是不是真的愛妳?」、「妳為什麼不敢主動愛,總是害怕自己會不會太黏人?」,這些情感模式,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從我們的童年開始,就已經悄悄影響了我們。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生活的樣式,早在童年就已經定型。」,我們應對生活的方式,對愛的理解,甚至我們選擇愛人的類型,其實都來自於我們最早的記憶。
這次,我想透過自己的童年記憶、脆上好友的故事,以及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帶妳一起拆解——童年,如何影響我們的愛情模式?當我們理解了這些模式,又該如何突破、如何療癒?
我的人生,有兩個極為深刻的童年記憶。
第一個記憶,是爺爺在廚房為我做飯。
爺爺是餐廳老闆,每天忙進忙出,但只要我回去找他,他總會停下來,煮一碗熱騰騰的飯給我吃。我還記得那種溫暖的感覺,那是一種「即使生活忙碌,但愛始終有一席之地」的安全感。
第二個記憶,是爸爸用玩具關刀造型的棒子打我。
我不記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只記得那種突如其來的害怕,還有當時無助又委屈的自己。
這兩種記憶,深深影響了我——
這就是心理學裡所說的:「早期經驗,形塑了我們在愛裡的樣式。」
有些人,在關係裡特別敏感,因為他們的童年讓他們學會:「愛是容易失去的,所以必須時時警惕。」,有些人,害怕親密,因為童年裡曾經信任的人,卻成為最容易傷害他們的人。當我們長大後,這些記憶不會消失,它們變成了我們潛意識裡的愛情模式,影響著我們的選擇。
這次,我在脆上詢問:「妳的最早記憶是什麼?」,收到的回應裡,藏著許多人的童年影響:
這些回憶看似日常,但對長大後的我們來說,影響卻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