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與感想|孩子的手機再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

今天看到「未來親子平台」的一篇文章。感受到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但也不完全接受文章的說法。分享一下,和書友們交換意見。

.

拒學的孩子:我只有握著手機才有安全感,它能陪我、讓我快樂,父母沒辦法給予我想要的陪伴

https://reurl.cc/eGNLKK

.

摘要

手機,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直是「背鍋俠」。「孩子成績下降都是因為玩手機。」人際關係差,「還不是因為天天玩手機,都不出去交朋友」。情緒低落,心情不好,「天天抱著手機,也不出去運動,去呼吸新鮮空氣,不憂鬱才怪」。說髒話,「都是在手機上看那些亂七八糟的,該學的不學」……

如果所有這一切的問題,家長們都尚且能夠忍受,當手機遇上拒學,就必定會爆發一場大戰。

.

感想

我自己不是很能同意這樣的說法。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看過不少很用心的家長,規劃孩子參與很多很棒的活動,用心陪伴孩子,延緩孩子獲得3C產品的機會,希望孩子不要過早沈迷手機,或不要被手機綁架。

但是,事與願違,孩子還是很輕易地被手機遊戲吸引,而荒廢了學業,主要的原因是「手機遊戲」太過迷人了,讓孩子很難拒絕、無法拒絕。

另外,要說的是:不要太早給孩子手機,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在升上高中才給孩子手機。國中以下的孩子沒有自制力,太容易被手機吸引,而綁架。

給手機時,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很隆重的「儀式」。網路上比較常見的是~~「手機公約」~~要孩子先簽署手機使用契約,其重要的精神是:手機是爸媽的,不是孩子的,爸媽有權收回;同時,給手機的同時,也是孩子必須為自己使用手機上「負責任」。(關於手機公約,最常看到是:美國家長給孩子「使用手機」的15 條家規。可以搜尋一下)

.

最後工商服務一下。戀風草青少年書房有推廣「桌上遊戲」。當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利用桌遊來轉移孩子對手遊的興趣。一樣是遊戲,桌遊可以培養孩子的「實際感」「真實感」,可以真人一起玩遊戲,一起同樂。甚至可以家人一起玩遊戲,享受天倫之樂。


avatar-img
98會員
899內容數
藍天白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天白雲 的其他內容
.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廣告,其中提到兩個標語,與戀風草長期推廣的理念不謀而合,特別分享給大家: . 1. 「閱讀力不 OK,考試時會吃虧!」 2. 「考試成績是短跑,閱讀能力是長跑,讓孩子贏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我們始終認為,「閱讀」是孩子學習中最關鍵的基礎能力,因此一直強調:「
2025 年走春來到埔里,滑著手機搜尋餐廳,發現了這家「無所從來蔬食文創館」。從照片來看,這是一間環境優美的蔬食餐廳,於是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 這間餐廳以環保為核心理念,從建築到料理皆融入永續概念。內部裝潢採用環保材料,並結合綠建築設計,如屋頂熱對流設計與廁所空氣對流系統,讓空間通風舒
那一天的天空特別藍,藍天白雲映照在湖面上,湖水也仿佛染上了一片湛藍。 大概每隔一兩個月就會來一趟玄光寺碼頭,不是為了參拜玄光寺,也不是特意來瞻仰玄奘大師,而是專程為了阿婆茶葉蛋。順便看看,這顆茶葉蛋,這次又漲價了嗎? . 每次來到這裡,心中總會浮現一個疑問:玄奘大師真的來過日月
. 1. 人與自然的關係 艾波與熊熊之間的情感聯繫,是否代表人類與自然應該建立更和諧的關係?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從這段關係中學到什麼? 2. 氣候變遷的影響 這本書描述了北極熊因為環境變遷而出現在不應該生存的熊島。你覺得全球暖化對動物與人類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人類應該要有怎樣
今天2025年2月13日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憾事,讓我心頭一驚。因為上週我正在新光三越12樓電梯口吃著丸亀製麵,所坐的位置,剛好面對手扶梯的入口處。 . 本來吃著麵,也沒什麼特別,但是後來發現,幾乎每一個從11樓搭乘手扶梯上來的人,都會在樓梯口的自動販賣機看一下,也不少人就直接投幣購買。其中一位
站在高處,俯瞰這片夜色 燈光在黑暗中勾勒出城市的輪廓 道路蜿蜒成了黃金色的絲帶 靜靜地鋪展在這片夜幕之下 街道上偶有車輛駛過,留下流動的光跡 . 夜晚的城市少了白日的喧囂,顯得寧靜而深遠 彷彿能感受到無數個夜歸人的心情 是心滿意足? 是滿懷遺憾? 或期待明日的晨曦 .
.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廣告,其中提到兩個標語,與戀風草長期推廣的理念不謀而合,特別分享給大家: . 1. 「閱讀力不 OK,考試時會吃虧!」 2. 「考試成績是短跑,閱讀能力是長跑,讓孩子贏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我們始終認為,「閱讀」是孩子學習中最關鍵的基礎能力,因此一直強調:「
2025 年走春來到埔里,滑著手機搜尋餐廳,發現了這家「無所從來蔬食文創館」。從照片來看,這是一間環境優美的蔬食餐廳,於是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 這間餐廳以環保為核心理念,從建築到料理皆融入永續概念。內部裝潢採用環保材料,並結合綠建築設計,如屋頂熱對流設計與廁所空氣對流系統,讓空間通風舒
那一天的天空特別藍,藍天白雲映照在湖面上,湖水也仿佛染上了一片湛藍。 大概每隔一兩個月就會來一趟玄光寺碼頭,不是為了參拜玄光寺,也不是特意來瞻仰玄奘大師,而是專程為了阿婆茶葉蛋。順便看看,這顆茶葉蛋,這次又漲價了嗎? . 每次來到這裡,心中總會浮現一個疑問:玄奘大師真的來過日月
. 1. 人與自然的關係 艾波與熊熊之間的情感聯繫,是否代表人類與自然應該建立更和諧的關係?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從這段關係中學到什麼? 2. 氣候變遷的影響 這本書描述了北極熊因為環境變遷而出現在不應該生存的熊島。你覺得全球暖化對動物與人類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人類應該要有怎樣
今天2025年2月13日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憾事,讓我心頭一驚。因為上週我正在新光三越12樓電梯口吃著丸亀製麵,所坐的位置,剛好面對手扶梯的入口處。 . 本來吃著麵,也沒什麼特別,但是後來發現,幾乎每一個從11樓搭乘手扶梯上來的人,都會在樓梯口的自動販賣機看一下,也不少人就直接投幣購買。其中一位
站在高處,俯瞰這片夜色 燈光在黑暗中勾勒出城市的輪廓 道路蜿蜒成了黃金色的絲帶 靜靜地鋪展在這片夜幕之下 街道上偶有車輛駛過,留下流動的光跡 . 夜晚的城市少了白日的喧囂,顯得寧靜而深遠 彷彿能感受到無數個夜歸人的心情 是心滿意足? 是滿懷遺憾? 或期待明日的晨曦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因為職業的關係,外出時總是會對於父母和孩子如何互動,特別留意。 有次看到一位爸爸帶著目測約兩歲的孩子走到戶外,爸爸拿起手機幫孩子拍照紀錄後,接著就埋頭於手機中,不再理會孩子。 孩子指著大樹,回頭呼喊爸爸,爸爸對孩子點頭示意後,又繼續回到他的手機世界裡,剩下愣愣站著的孩子一人。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因為職業的關係,外出時總是會對於父母和孩子如何互動,特別留意。 有次看到一位爸爸帶著目測約兩歲的孩子走到戶外,爸爸拿起手機幫孩子拍照紀錄後,接著就埋頭於手機中,不再理會孩子。 孩子指著大樹,回頭呼喊爸爸,爸爸對孩子點頭示意後,又繼續回到他的手機世界裡,剩下愣愣站著的孩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