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碑與河流》
第一章:沉默的守碑人
深夜的辦公區,沈然用紅筆在《員工手冊》第27頁劃下第十一道橫線——財務部小王第三次漏交周報。他起身將警告函塞進抽屜,金属滑軌的摩擦聲像一聲短促的嗤笑。窗外,城市燈火冷硬如碑文。
銷售總監陳鋒端著空杯晃過走廊,語氣帶刺:「沈主管,茶水間咖啡機壞三個月了,怎麼沒人按『流程』修?」沈然知道他在諷刺:上週市場部因提前動用備用金被他通报,而真正的效率問題卻無人問津。他撫過牆上泛黃的《公司守則》——「秩序即尊嚴」,那是創始人手寫的毛筆字。可在冷白的節能燈下,那些筆畫像冰冷的界碑,沉默而無力。
第二章:紅綠燈的誕生
轉機出現在季度盤點日。倉儲組因入庫單格式錯誤,導致系統誤判庫存,價值千萬的醫療器械被卡在海關。沈然衝進倉庫,手裡攥著錯位的單據,卻看見老倉管員老周蜷在紙箱堆裡注射胰島素——他為了趕工,已連續三週壓縮午休核對表格。
「這該死的編碼規則!」老周扯下工牌摔在桌上,「系統升級後,第三欄根本沒用!」沈然愣住,僵化的規矩像針尖,刺進人的血肉。
當晚,他把128項制度攤滿會議室長桌。晨光刺破百葉窗時,牆上多了一張《紅綠燈規則表》:紅燈7項(如醫療器械備案編號),黃燈35項(如入庫單第三欄),綠燈86項(如周報用楷體)。他在晨會上撕碎一疊作廢表格:「紅燈是生死線,黃燈可調整,綠燈廢止。」碎紙如雪,落在行政部小吳藏起的漫畫稿上——她總在周報時間偷畫分鏡。
第三章:咖啡漬上的公約
三天後,中庭出現一台貼著「規則優化站」的咖啡車。沈然戴上圍裙研磨咖啡豆,身旁磁性白板一邊列著紅燈項,另一邊空白。銷售新人貼上便簽:「出差審批為何要五級簽字?」法務部反駁:「醫療器械銷售涉商業賄賂風險!」爭執中,市場部丟出一張照片:某次緊急投標因簽字流程錯過截標,撕碎的標書邊緣赫然在目。
第七天,白板新增「深紅燈」——不可動搖但需配套支持的規則。法務部承諾開發電子簽批系統,銷售部回應:「我們可提前兩週報備商機。」咖啡漬在白板上暈染成奇異花紋,像部落的古老契約。
第四章:暴雨沖刷的界碑
年度審計前夜,颱風入境。沈然冒雨加固門窗,卻見陳鋒帶隊在機房用沙袋築堤。雨水沿防火牆滲入,匯成蜿蜒溪流。
「《應急預案》規定先聯繫物業!」沈然舉起對講機。
「等他們來,服務器早泡湯了!」陳鋒扯開領帶,「記我違規,但問問審計組,保客戶數據重要還是守流程重要?」
審計報告寫道:「違規救災避免2.3億損失。」沈然盯著批注,抓起紅筆,在「深紅燈區」加註:「客戶利益與規則衝突時,以客戶為終極標尺。」那天下午,陳鋒走進沈然辦公室,玻璃窗上,他們的剪影像兩座傾斜的界碑,彼此支撐。
終章:流動的邊境線
三年後的行業峰會,升任合夥人的沈然展示《動態規則管理模型》。PPT最後一頁是衛星雲圖:台風的螺旋紋與公司組織架構重疊。「最好的規矩像季風,」他按下遙控器,雲圖流動起來,「有穩定方向,也留降雨空間。」
台下,陳鋒指著西裝內襟的小字低語:「『規矩是河流,守住堤岸,滋潤大地。』公司似水車,借規則之力轉動不息。」沈然聽見,目光落在咖啡車旁的舊白板上——那片咖啡漬仍像契約,記錄著規則如何從碑石融入河流。
後記
在一間公司裡,有著許多為了客戶而定下的規矩,大部分的規矩也由更高層的機關設立,違反的話將對公司造成一定影響。 然而人有惰性,在惰性的驅使下,一些不影響客戶的規矩,總有人在破壞。負責維持的那個人,是該適度放下,還是避免被惰性拉跑堅守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