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真的比買股好賺嗎?過去五年股房表現與槓桿比較
過去五年(2020年初至2024年底),台灣股市與房市皆表現亮眼。台股指數從1.2萬點飆升至2.3萬點,漲幅高達92%,反映經濟熱絡與半導體產業帶動的財富效應。而房市同樣漲勢顯著,六都與新竹地區房價漲幅介於37%~133%,其中新竹以133%的驚人漲幅超越股市,顯示股房連動上揚的現象。
專家觀點:股市帶動房市,但民眾感受不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這波股市上漲至2.3萬點,漲勢分布平均,涵蓋半導體、金融與電子五哥等族群,帶動民眾財富增加,為房市注入動力。然而,股市高比例收益被外資賺走,相較之下,房市增值更讓民眾有感。他進一步表示,過去五年股房同步走揚,股市資金與信心挹注房市,但2025年房市動能可能受股市波動影響,若股市穩定,對房市信心正面;若波動加劇,則可能拖累房市。
五年數據:股市92%,房市37%~133%
統計顯示,台股五年漲幅92%,而房價漲幅依區域差異顯著:新竹133%、台南78%、高雄67%、台中70%、桃園69%、新北52%、台北37%。新竹因半導體產業崛起獨占鰲頭,台北則相對溫和。
以400萬現金比較:房市槓桿 vs. 股市分期投入
若有400萬現金,投入房市(含槓桿)與股市,五年後誰更賺?為了公平,房市每月還款的現金流,也應模擬為股市的每月定投金額,而非單純全額投入400萬。以下是統一基準的比較:
假設條件
- 初始現金:400萬。
- 房市:
- 購屋總額2000萬(自備款400萬,貸款1600萬)。
- 房貸20年期,年利率2%,每月本息攤還約84,396元。
- 五年總還款:84,396 × 60 = 506.38萬(利息160萬,本金346.38萬)。
- 五年後剩餘貸款:1600萬 - 346.38萬 = 1253.62萬。
- 股市:
- 初始投入400萬,之後每月定投84,396元(與房貸還款一致)。
- 五年漲幅92%,年化報酬率約13%。
- 總投入:400萬 + 506.38萬 = 906.38萬(兩情境相同)。
股市收益(400萬 + 每月定投)
- 初始400萬:400萬 × (1 + 92%) = 768萬。
- 每月定投:
- 每月84,396元,五年60個月,總投入506.38萬。
- 年化13%,五年複利計算(假設每月投入成長至期末):
- 總淨值:768萬 + 723.5萬 = 1491.5萬。
- 收益:1491.5萬 - 906.38萬 = 585.12萬。
- 報酬率:585.12萬 ÷ 906.38萬 ≈ 65%。
- 年化報酬率:約10.5%((1491.5/906.38)^(1/5) - 1)。
房市收益(含還款)
- 新竹(133%)
- 五年後房價:2000萬 × (1 + 133%) = 4660萬。
- 淨值:4660萬 - 1253.62萬 = 3406.38萬。
- 總投入:906.38萬。
- 收益:3406.38萬 - 906.38萬 = 2500萬。
- 報酬率:276%,年化約30%。
- 台北(37%)
- 五年後房價:2740萬。
- 淨值:2740萬 - 1253.62萬 = 1486.38萬。
- 收益:580萬。
- 報酬率:64%,年化約10%。
- 台南(78%)
- 五年後房價:3560萬。
- 淨值:2306.38萬。
- 收益:1400萬。
- 報酬率:154%,年化約21%。
結論:槓桿與區域仍是關鍵
在統一基準(總投入906.38萬)下,房市槓桿在新竹(276%)與台南(154%)遠超股市(65%),即使考慮每月還款成本,收益仍突出;台北(64%)則與股市相當。房市勝在槓桿放大效應,但需選對區域並承擔還款壓力;股市則穩定但缺少槓桿優勢。實際選擇還需考量現金流來源與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