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n't she lovely--演算法裡的時間機器

Isn't she lovely--演算法裡的時間機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sn't she lovely--演算法裡的時間機器〉2025-02-26

 

  一般來說,YouTube的演算法會推薦一些與我們平常看的內容相關的影片,如果查了某個遊戲的資料,它會推薦各種與遊戲相關的影片;如果關注社會議題,它則會不管我喜好地推薦一些新聞或政論節目。

 

  但有時候,首頁上會出現一些我完全想不到為什麼它會在那裡的影片,不是哪個名人或大頻道的發燒影片、也並未搭上什麼熱門話題,就是一些看起來畫質不怎麼樣的「舊影片」,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反而會想點進去。

 

 

  最近的一次是一部2016年的影片,幾名日本高中生穿著制服,拿著樂器,在像是行人陸橋的街邊做樂團表演。陽光很亮、聲音很溫和、每個人表情認真又帶著笑容,唱出「Isn't she lovely」,讓人感覺美好得不可思議。

 

  當我往留言處一看,發現有非常多最近才出現的新留言,也在講述某種和我相類似的感受。演算法同時將這部影片推送給了世界各範圍的其他人,就好像誰打開了時光機器,不由分說將我們帶進八年多前,成為現場觀眾的一份子。

 

  在深深受到吸引的同時,我也意識到這裡存在著某種我們自行為其添加的「美好舊時代」濾鏡。我們相信我們在這樣的影像中看到了某種「純真」,而似乎,在當前的網路環境中,這種感覺很難再被找到。

 

 

  之所以我們會有這種感受,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攝影者與被攝者並未去思考如「影像創作者」或「網紅」這類的概念,而是單純地想要將這些內容上傳到網路上,分享給同好或朋友。所以它們不會有如今多數影片中充斥的「商業感」,反而充滿了如今的網紅拼命想要營造的「生活感」。

 

  雖然在這個「高中生樂團」的例子裡面,他們的確是在進行某種表演,將表演上傳到YouTube很可能也是因為想讓更多人看到。但那種「想被看到」更像是當我們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達成某種成就,想要大聲告訴朋友以得到認可的行為,而不是某種「流量追求」。尤其在經歷了時間的距離之後,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無利害」關係,反而讓這一切給人感覺更加親切可愛。

 

 

  在影片的留言處,一個名叫「ゆりめり」的YouTube帳號表示她是影片中的主唱,至今仍與妹妹一起從事音樂活動。她對這個預期外的、穿越時空的廣大回響感到驚喜與開心,所以來和大家道謝。

 

  而這樣的一段留言,又再一次引發了網友的熱情回覆。或許,是因為這正是我們在觀看「過去」之後最想聽到的結果:她不只沒有「消失於時間之流」,而且仍持續從事自己從數年前就喜歡著的音樂活動。

 

  如果說有什麼是「網路應該要存在」的理由,像這種能夠讓人與人跨越時空對彼此提供鼓勵的事情,肯定得位列其中。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1會員
845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切可控」的正常環境中,這套做法非常有效,自從豐田汽車成功透過這套方法擠進世界級企業之林以後,幾十年來有能力的公司都從這套做法中得到諸多啟發。然而,疫情爆發後,原先穩定的供應鏈一下子斷裂,那些把JIT用得最極致的企業,反而因為缺乏庫存而沒有辦法繼續生產,大量訂單無法順利出貨。
  我們能夠明白,在大海的深處有著我們不可能擊敗的可怖怪物。但從另一個方向去想,至少它多數時候只在海底靜靜待著。只要我們沒有朝深淵凝視,深淵也不會整天沒事凝視著你。你可以往岸上去走、往明媚的地方吸收陽光,那是有可能讓事情好轉的,譬如說,透過提升血清素之類。
  新理論必須從「科學外」的角度得到支持者,譬如克普勒的「太陽崇拜」使得他成為哥白尼理論的追隨者、科學家基於「數學上的美感」、提出理論者的人格魅力等理由支持新理論。新理論必須先吸引到一批人信仰,才有人會專門為它進行科學實驗、打造更多堅實的論證,才賦予了它在理性層面上有與當前理論抗衡的基礎。
  即便是最遲鈍的參賽者,經歷過各種荒謬的失敗理由後,多半也會察覺自己成了『韭菜』。可是一想到參賽前已經簽了契約,很多人也就只好默默「認賠」。受訪的工作室老闆也理直氣壯表示:「肯定會設定難度,我們就想掙你的報名費。比如我們在合同裡寫明了,工作人員會故意引誘你犯規」。
  艾倫和他的朋友修改了「烤麵包機」的維基條目,宣稱一位名為「艾倫.麥克馬斯特」的發明家,1893年於愛丁堡發明了烤麵包機。一年後更進一步升級了這個惡作劇,建立了一個專門介紹艾倫.麥克馬斯特的條目。但他們沒有料想到的是,陸陸續續地,報章雜誌、百科全書、甚至博物館都相信了這些故事,並將它延續了下去。
  那個所謂的「元素定義」只是對一種傳統化學觀念的轉述而已,那既不是波義耳獨創的,他也並非想要用這個定義創建自己的「元素說」。波義耳真正的貢獻在於,他把「如何考慮元素」的關鍵從「物質的特性」導回到了物質本身,挑戰了古代自然哲學與傳統煉金術的邏輯,並且將「化學」這門學問,從它服務的實踐領域中獨立出來。
  在「一切可控」的正常環境中,這套做法非常有效,自從豐田汽車成功透過這套方法擠進世界級企業之林以後,幾十年來有能力的公司都從這套做法中得到諸多啟發。然而,疫情爆發後,原先穩定的供應鏈一下子斷裂,那些把JIT用得最極致的企業,反而因為缺乏庫存而沒有辦法繼續生產,大量訂單無法順利出貨。
  我們能夠明白,在大海的深處有著我們不可能擊敗的可怖怪物。但從另一個方向去想,至少它多數時候只在海底靜靜待著。只要我們沒有朝深淵凝視,深淵也不會整天沒事凝視著你。你可以往岸上去走、往明媚的地方吸收陽光,那是有可能讓事情好轉的,譬如說,透過提升血清素之類。
  新理論必須從「科學外」的角度得到支持者,譬如克普勒的「太陽崇拜」使得他成為哥白尼理論的追隨者、科學家基於「數學上的美感」、提出理論者的人格魅力等理由支持新理論。新理論必須先吸引到一批人信仰,才有人會專門為它進行科學實驗、打造更多堅實的論證,才賦予了它在理性層面上有與當前理論抗衡的基礎。
  即便是最遲鈍的參賽者,經歷過各種荒謬的失敗理由後,多半也會察覺自己成了『韭菜』。可是一想到參賽前已經簽了契約,很多人也就只好默默「認賠」。受訪的工作室老闆也理直氣壯表示:「肯定會設定難度,我們就想掙你的報名費。比如我們在合同裡寫明了,工作人員會故意引誘你犯規」。
  艾倫和他的朋友修改了「烤麵包機」的維基條目,宣稱一位名為「艾倫.麥克馬斯特」的發明家,1893年於愛丁堡發明了烤麵包機。一年後更進一步升級了這個惡作劇,建立了一個專門介紹艾倫.麥克馬斯特的條目。但他們沒有料想到的是,陸陸續續地,報章雜誌、百科全書、甚至博物館都相信了這些故事,並將它延續了下去。
  那個所謂的「元素定義」只是對一種傳統化學觀念的轉述而已,那既不是波義耳獨創的,他也並非想要用這個定義創建自己的「元素說」。波義耳真正的貢獻在於,他把「如何考慮元素」的關鍵從「物質的特性」導回到了物質本身,挑戰了古代自然哲學與傳統煉金術的邏輯,並且將「化學」這門學問,從它服務的實踐領域中獨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