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女女戀的 5 個常見之謎!你也曾經想問這些問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曾有個說法,要知道一個地方對同志的開放程度,只要看 T 進女廁會不會被請出去就知道了。一次去峇里島旅遊,我的 T 朋友們剛踏進女廁就被提醒男廁方向,在台灣再日常不過的小事,卻驚擾到不同文化的女性,妥妥是樁令人哭笑不得的難得經歷(笑)。

我們能從相似的既有認知(例如女生不是長這樣)與傾向合理化(走錯廁所了)的情境,感覺到文化對性別氣質的期待。即便身在開放如台灣,我與同性伴侶也時常在隱形的性別框架下被提問。今天想聊聊我與同性伴侶最常被問的 5 個問題:

  • 「你們誰當男生?」
  • 「你們誰照顧誰?」
  • 「你們家人知道嗎?」
  • 「是不是被男生傷害過?」
  • 「你們都不想要小孩嗎?」


女女戀的 5 個常見之謎!你也曾經想問同志這些問題嗎?



Q1.你們誰當男生?

外型不凸顯 TP 的女女情侶,十之八九都被問過。T 常用來形容氣質和形象較爲陽剛的女同志;P 則是指氣質和形象較爲陰柔的女同志。這種區分仍帶有異性戀框架的意味,削減了以兩位女性為主體的直觀愛情。不過,近年對 TP 形象的刻板判別有弱化的趨勢。

我個人認為 TP 形象在台灣能很快區分市場與喜好,只要不執著於單一形象的個人展現,或將之用於僵固他人的標籤化思考,做輕鬆自在的自己又能釋出訊號,沒什麼不好。


我與伴侶的回答:「我們都是女生。」

伴侶樣樣鬆的穿著氣質較爲陽剛,但外型乾淨秀氣,看起來不到鐵 T 那麼強硬,是普遍認為的 T 或圈內說的「娘 T」(笑)。我的外型偏中性,喜歡中性打扮但不排斥女裝,自我認同為「不分」(可攻可守)臉部輪廓比伴侶剛硬,短髮時像 T,長髮時是普遍認為的偽娘 P 。我們是 T 與不分的女女情侶~



Q2.你們誰照顧誰?

這個問題算是友善版的「你們誰當男生?」當談到誰照顧誰的概念,仍舊藏著異性戀框架中,普遍男性庇護女性、強(陽)照顧弱(陰)的影子。先說我沒有覺得不好,甚至有助於他人理解同性情侶的相互關係,不會覺得被冒犯,可也撇見了二分法的局限性。


我與伴侶的回答:「我們互相照顧。」

如果以主內與主外為光譜兩端,樣樣鬆會靠向主外、資源上的照顧,我則靠向主內、身心上的照顧。畢竟是光譜嘛,我們也會有功能重疊的地方與流動的時候。有趣的是,當家長得知子女有另一半時,總會提醒「你們要互相照顧」,但在同性戀子女身上,則忍不住先釐清誰照顧誰(或誰是男生),再補上要互相照顧(笑)。



Q3.你們家人知道嗎?

我們被這麼問的時刻通常有二:一是對方也是同志,想知道出櫃的方法,或想交流父母的反應;二是探問出櫃的「接受度」。後者雖然不帶惡意,通常也是出於關懷與友善,卻也可能提示了個人的價值觀和狀態,包含藉由評估同性伴侶交往的未來性、正確性、社會接受性等,比對或梳理複雜的內在投射。


我與伴侶的回答:「我們家人都知道。」

伴侶出櫃時經歷了一段革命,我則是在一次家人生日,告知會帶女友一起出席,若無其事地出了沒有門的櫃。我不認為一定要出櫃,只是與家人相處的時候想要伴侶也在,主動告知比較符合理想生活。出櫃與不出櫃,於我而言只是個人綜合評估後的選擇,家人不知道不代表做錯事,也不代表不值得被關愛自己的人接納。



Q4.是不是被男生傷害過?

問題通常由男性或老一輩提問。他們認為女同志是因爲對男性的失望經歷,才會「變成」喜歡女生。不可否認,或許真有因此而選擇同性伴侶的例子,但至少我身邊的女同性戀都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變成」女同志。


我與伴侶的回答:「我們喜歡女生跟男性經歷沒有直接關係。」

我從小就喜歡擁有中性氣質的人。喜歡的男生會偏美型、喜歡的女生會偏中性,認為雌雄莫辨的人很有吸引力。伴侶樣樣鬆則是小時候就喜歡黏在漂亮老師身邊,暗戀籃球隊的女同學,在漫長的自我探索中曾與男性交往,最終確認自己喜歡的還是女生。



Q5.你們都不想要小孩嗎?

通常由女性同輩提問。這個問題很有趣,雖然大多是想問「同性伴侶如果想要小孩怎麼辦?」卻也隱隱帶出男女關係中被預設的生育價值觀。生不生小孩在異性戀中更常被討論,也有許多不生小孩的夫妻,或許該關注的不只是精子問題,而是意願與共識。


我與伴侶的回答:「我們沒規劃要生小孩。」

不論另一半是不是女生,我本身對生小孩就沒什麼畫面感(笑)。伴侶曾經想過要有我們的孩子,幾次評估與討論後,她也決定好好陪伴彼此走下去就夠了。或許未來的想法可能變動,但與同性交往不等於「決定不生小孩」啦~





小結

以上~整理 5 個我與同性伴侶最常被問的問題。有一些更進階的提問,如果大家對女女戀的話題有興趣,會再找機會寫。話說「誰比較照顧誰」、「家人知道嗎」或是「生小孩」等問題,在異性戀關係也常碰上,只是投問的立場不同,不難發現隱形的社會期許。

被問這些問題會覺得煩嗎?

只要友善提問,我自己不會感覺被冒犯,有時候也會問出相似問題。不過也有朋友覺得莫名其妙,尤其是「誰當男生」這題,直接翻白眼。即便如此,除了整體的性別框架,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透過提問交流能有助於認識彼此。最終仍是要回歸待人時,友善與敞開理解的意願。


祝福路過的每一位存在:)


投票

你也曾經想問女同志這 5 個問題嗎?

  • 我早就已經問好問滿~
  • 我問過其中的第⋯⋯題
  • 好奇,但不太好意思問
  • 其他⋯⋯
  • 投票已結束 · 0 人參與



    ​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
    捕捉生活趣事的日常


    👉🏻 喜歡文章請送我【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按【追蹤】✅
    👉🏻 鼓勵閒人寫下去【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內容👉🏻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0.7K會員
    315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字橘-avatar-img
    2025/03/04
    我從小就覺得,「愛」這件事不該受到性別的框架才對。我覺得將女生當成終生伴侶不失為一件美事。 應該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男性帶來的肢體傷害,所以覺得與女生相處來得更安心與放鬆。我也是比較中性的女生,但中性值的高低程度,在於當下對應到的事情而做出合適的調整。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4
    一字橘 帥橘橘~謝謝你的分享(擁抱)超越性別直觀的愛,也是我從小的認知,而我的中性值也是移動的~齁~~~好開心能夠遇到這麼一個你(激動握住雙手)
    雅米-avatar-img
    2025/03/04
    我不會去問欸,因為我尺度很寬廣,男男,女女,只要相親相愛就好,因為“愛”很個人,專情專一就好,只不過是女愛女,男愛男,對我來說都一樣,我非常尊重的,生不生講好就好,要領養也行呀…很多可憐孩子都無父母被棄養的,所以不會覺得同性不能夠相愛呀~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6
    雅米 溫柔如你~雅米💓 我也覺得領養是一條路(笑著擊掌)相愛的靈魂震動,超越物理性別~像你說的相親相愛就好呢!
    清月-avatar-img
    2025/03/04
    進女廁這個議題,我有感覺。 在台灣:南部,北部有差 我曾經一個月內三次,被說「這是女廁,男廁在另一邊」 (是在南部不同廟宇的廁所,所以我只好跑去上男廁 @_@) 北部則比較少,我在北部比較不用去上男廁 鄉下,城市也有差。許是鄉下 人情味重,阿嬤們又看不出我是女的,比較會阻攔我去女廁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6
    跳鼠飛行日記 看來以後跟鼠出遊可以安心跟著上男廁了~(咦?)之前有看到女廁與男廁比例的討論,主要好像還是使用面積有限,廁所的硬體裝置(開放式的小便斗與隔間馬桶)體積本身就限制了可使用數量~🤔(體積小數量多,體積大相對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因素~
    沒有想過要問,覺得別人私事乾我屁事。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4
    Bear: Book & Beer 有些人也這麼覺得(笑)關注於自己想關注的事就足夠了~
    乙二-avatar-img
    2025/03/04
    我自己查資料補充認知,要是在寫那部百合戀情的長篇小說前,能先看到閒人這篇文就好了。謝謝閒人清晰的分享這些。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6
    乙二 啊,好用心的乙二👏🏻 我也曾聽人家描述女女戀有更多的尊重與同理呢,卻無從切入理解的面向,謝謝乙二為我指出包容與彼此照顧的強烈點~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你也有參加 12/14(六)的 vocus 的創作者講座嗎?雖然是實體活動,無法到場的我參與了線上講座直播,整個過程約 3 個小時。提醒購買線上直播的朋朋們,別忘了還有超佛心 90 天影片回放可以複習唷。 這場講座乾貨多嗎?我真的有從中學到什麼嗎?以結論而言,想聽乾貨的我,意外獲得了身為創作者所需
    你也有參加 12/14(六)的 vocus 的創作者講座嗎?雖然是實體活動,無法到場的我參與了線上講座直播,整個過程約 3 個小時。提醒購買線上直播的朋朋們,別忘了還有超佛心 90 天影片回放可以複習唷。 這場講座乾貨多嗎?我真的有從中學到什麼嗎?以結論而言,想聽乾貨的我,意外獲得了身為創作者所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來韓國前早已耳聞韓國男女對立嚴重,可以說是所有事情結尾都可以是在為男女性別平等在吵架,實際交了韓國男友,再加上本人大多是韓國女生朋友居多,非常明顯感受到韓國男女對立的情況。
    不知道是否大陸一胎化政策的結果,很多女孩子從小也被當成男生來養,很多大陸女性都有些男性化的個性。 也或許因為大陸的教育方式,大陸女性的感情表達,有時更為直接而且令人招架不住。 這可能也是很多台灣人到大陸後,就搞出一大堆有的沒的的主要原因。
    也許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國際性的文化背景,上了國際學校,住了不同國家,最後現在主要待在台灣,突然覺得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進而發覺在台灣,我身邊有越來越多不結婚的女生,或是不把婚姻當成人生必須要完成的事,似乎背後有其道理。   先說說那些,把婚姻當成重要追求的故事。在我身邊的女生朋友,大多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來韓國前早已耳聞韓國男女對立嚴重,可以說是所有事情結尾都可以是在為男女性別平等在吵架,實際交了韓國男友,再加上本人大多是韓國女生朋友居多,非常明顯感受到韓國男女對立的情況。
    不知道是否大陸一胎化政策的結果,很多女孩子從小也被當成男生來養,很多大陸女性都有些男性化的個性。 也或許因為大陸的教育方式,大陸女性的感情表達,有時更為直接而且令人招架不住。 這可能也是很多台灣人到大陸後,就搞出一大堆有的沒的的主要原因。
    也許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國際性的文化背景,上了國際學校,住了不同國家,最後現在主要待在台灣,突然覺得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進而發覺在台灣,我身邊有越來越多不結婚的女生,或是不把婚姻當成人生必須要完成的事,似乎背後有其道理。   先說說那些,把婚姻當成重要追求的故事。在我身邊的女生朋友,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