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最需要的就是同理心,作為一個助人工作者,學習過程始終強調的是同理,一切的介入都是建立在同理之上,治療始終是為了對方,為對方量身打造的,如果沒有同理,就不可能打造一個適合對方的介入方案。
首先就要先講同理是什麼,同理是指能夠理解、體會他人情緒、想法和處境的能力,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量他們的感受。
那這和同情有什麼差別,兩者細看並不能通用,有時候因為太習慣中文所以忽略其中的差異,如果用英文來看比較能發現,同理的英文是Empathy,而同情的英文是Sympathy,代表兩者其實是不同的觀點,同理是我理解你的感受,和你處在相同立場關心你,而同情是我為你感到難過,像是一個局外人一樣發表評論。同理別人不代表認同對方的觀點,也就是我理解但不認同的狀態,譬如說有人出軌了,他可能表示這人才是我的真命天子,那我可能可以理解他出軌的前因後果,但我不能認同他出軌的行為,當同理他人時,先把是非觀念放一邊,就比較能聽進去別人在講什麼。
蠻多時後,朋友或情侶之間的抱怨並不是要人同情,是想要找一個情緒出發口,如果被回一個好可憐就挺掃興的,因為好可憐就是同情別人才會講的話,背後的涵義就是說我好慘,但我不覺得我好慘,只是想要發個牢騷而已,只是想要有個人幫我加油,這時就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發揮同理心,與我站在同一個高度聽我講話。
而同理需要什麼能力,我自己總結出三點:
- 保持開放的心:就像前面講的,要做到同理就要先把自己的價值觀放一邊,盡力去理解對方的想法,那就會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拋下自己的成見,避免影響自己的判斷。
- 不要用說教的態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是拯救者,自己比對方高尚,一直用老師的口氣給對方建議,這時候其實只要聽就可以了。
- 真的想要了解對方的好奇心:如果沒有真的想要了解對方的好奇心,那前面兩點就很難做到了,或許可以用演的,但對方一定可以察覺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關心。
以前學生時期聽到那種強調同理的理念都覺得又再紙上談兵,當治療師就是要學那些很難技術,可是後來真的自己工作,發現治療手法的確也是重要的,只是給予情緒價值也很重要,同理真的蠻難的,當然我們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同理,畢竟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只能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