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不只是孩子的專利:蒙特梭利教育給大人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成長不需急於求成,穩定的節奏和持續的探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昨天加班到半夜~回去洗好澡之後,睡前在床上老婆跟我分享他看的書,是關於蒙特梭利教育。她提到孩子學習有兩個階段:0 到 3 歲的無意識探索期,還有 3 到 6 歲開始有目標的學習期。這讓我直接在內心戲起來呼喊~阿我們這個年紀的不也是這樣嗎!

探索與成長:生活中的自然節奏

想到那些 0~3 歲的小小手腳到處摸索,不就是最純粹的探索(丘間)嗎?若給他們豐富的環境和資源,他們是不是自然就會去發現、去觸碰。而到了 3~6 歲,他們就到了開始瘋狂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然後可能有些敏感的問題我沒辦法馬上給他答案 XD

身為一名工程師,我需要很多美食,作為研究用,絕對不是療癒自己身心,我直接聯想到這個過程和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阿不就是 "不約兒童" 相同概念。

「多方蒐集資料 → 取樣 → 排序」

想一想,這不僅僅是演算法的步驟,我認為也是我們人生的縮影。因為在面對選擇時,我們通常需要有很多選擇素材,才會再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創作與學習:找到自己的節奏

最近我開始嘗試當個創作者,但老實說,我還沒有明確的主題方向。所以我選擇先隨心所欲地分享那些觸動我的事情,等到各種類型都嘗試過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去大量產出。

我覺得創作和人生很像,需要細水長流才能開拓出屬於自己的渠道。我不急著大量輸出,而是要求自己能夠穩定地持續創作,讓靈感和想法自然流傳 (觀迎鑽石找我代言)。

敏感期的三大徵兆:不只屬於孩子

然後老婆還有分享蒙特梭利教育中敏感期的三大徵兆:安靜、重複、喜悅。她提到書中說,充實度過敏感期,孩子就能獲得人生所需的絕大多數能力。( 我想人生所需大部分的能力應該是吃好睡好吧 XD )

我覺得這這概念不錯,也非常適合對應到我們這些在生活中尋找方向的大人。

「安靜」是讓心靈平靜下來,找到內心的聲音; 「重複」是持續做那些真正觸動我們的事情; 「喜悅」則是從中獲得的滿足感,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學習與反思:與自己對話的藝術

我自己在學習,喜歡一個空拍,就是吸收資訊過後,讓自己做點別的事情或是冷靜一下。然後再去回想剛剛的輸入,然後給予一個問句問自己當做對於這段學習的結論。比如 :「我剛剛怎麼會忘記 XXX 內容呢? 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應用於生活嗎 ? 還是我其實沒有經過思考只是聽過而已 ? 」。阿原來是我沒有特別了解他分類的依據還是什麼的,所以我自己在這段學習的結論就是,"我會忘記 XXX 內容是因為什麼呢 ?" 然後答案我也有紀錄在下面。

與焦慮共處:從小事開始的勇氣

有段時間,我會因為經濟壓力而感到焦慮,總想著如何快速變現或賺更多錢。因為這樣,演算法一直推給我的廣告,都是類似的課程,我就會覺得有點躁。心裡會想對於那麼多選擇感到不知所措,也對於未來要付出的資源感到迷茫,但現在我學會了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培養多一點耐心,好好的認識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金錢還是什麼資源,倘若我獲得很多金錢後我到底想要做什麼呢。

對於這樣的反思,我清楚自己是想要透自己的分享,去認識很多不同的人。可以當個朋友,互相聊天分享觀點,還有一起體驗這個世界。

每當我又有感到一些知識焦慮,我都會從小任務著手,通過改變一些小習慣,讓自己明白「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即使我現在不會什麼知識,但還是有我能做到的。當心態穩定下來後,那些焦慮也就變得沒那麼影響我了,我又可以與它們和平共處。

結語

總相信生活中的每一個經歷,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和成長的素材。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自我提升,我們或許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探索、選擇、反思與堅持,這些步驟幫助我們釐清方向,也讓我們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 Maybe )。常跟自己說 : 慢慢來,一步一腳印,我們終將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賽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e-N-Do-U
44會員
132內容數
這個房間是為渴望自我提升的學習者與職場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個人成長心法,陪伴你掌握職涯與人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是誰惦記著過去沒辦法感到滿足的自己
2025/04/15
是誰惦記著過去沒辦法感到滿足的自己
2025/02/18
從我兒子身上學到的事 - 心先定 後成形
2025/02/18
從我兒子身上學到的事 - 心先定 後成形
2025/02/12
從演化視角看父性,一個工程師爸爸的教養困惑與領悟
2025/02/12
從演化視角看父性,一個工程師爸爸的教養困惑與領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Thumbnail
孩子的規律性之我的觀察 我的孩子很規律性的七個月、一歲七個月、兩歲七個月左右都會有一段讓我時時腦充血時期,有人說是敏感期也有叛逆期的說法,但每年這時期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總會陡坡快速成長,因此猜測這個內在與行為的需求可能在整合過去的種種蓄積能量。大家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週期,相信每位
Thumbnail
孩子的規律性之我的觀察 我的孩子很規律性的七個月、一歲七個月、兩歲七個月左右都會有一段讓我時時腦充血時期,有人說是敏感期也有叛逆期的說法,但每年這時期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總會陡坡快速成長,因此猜測這個內在與行為的需求可能在整合過去的種種蓄積能量。大家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週期,相信每位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十一   孩子越能夠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靜,就越能發自內心地紀律或規則。 小心得:這就是為甚麼工作能夠改善問題行為的原因。 十二   要給兒童提供一個使他們得到滿足的環境,必須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 小心得:應瞭解孩子面臨的發展危機,給足所需。
Thumbnail
十一   孩子越能夠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靜,就越能發自內心地紀律或規則。 小心得:這就是為甚麼工作能夠改善問題行為的原因。 十二   要給兒童提供一個使他們得到滿足的環境,必須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 小心得:應瞭解孩子面臨的發展危機,給足所需。
Thumbnail
六   我們基本的教育觀念是:我們絕不能變成孩子發展的障礙。   小心得:所以說太多負面的詞彙,不如不要說話,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簡潔、清楚,並給予鼓勵。 七   聲音、微笑和眼神,會成為彼此間的特殊溝通。   小心得:提醒自己不只話語內容,語調也要注意,並且常保持微笑,不要常皺眉頭。
Thumbnail
六   我們基本的教育觀念是:我們絕不能變成孩子發展的障礙。   小心得:所以說太多負面的詞彙,不如不要說話,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簡潔、清楚,並給予鼓勵。 七   聲音、微笑和眼神,會成為彼此間的特殊溝通。   小心得:提醒自己不只話語內容,語調也要注意,並且常保持微笑,不要常皺眉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