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ser A-Z] CZERNOWIN Chay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那些生命的、內在深處的、無以明狀的經驗自身,能夠化為音樂嗎?我聽過這樣的音樂,雖然不多,但已然改變了我的人生。那個為此而投注的追尋,是非常艱難的平衡過程,就像必須維持高度的敏銳度與感應力,一如沒有肌膚覆蓋軀體的人,卻又必須同時具有外科醫生般的分析力與精準度。
~Chaya Czernowin

[作曲家小檔案]

1957年生於以色列海法。

曾任教於法國IRCAM、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德國達姆城夏令營、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史丹福大學、現任教於哈佛大學。

與作曲家夫婿Steven Tagasugi、Jean Baptist Joky共同創立國際夏季學院Schloss Solitude。

2003西門子音樂大獎

2004洛克菲勒基金會獎

2016海德堡藝術家獎(Heidelberger Künstlerinnenpreis)

2017當選柏林藝術學院(Akademie der Künste)會員

2021當選 巴伐利亞美術學院(Bavar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Munich) 會員

2022獲GEMA音樂劇場/新歌劇類 作者獎(Gema Authors Prize)

作曲家官網

Chaya Czernowin

Chaya Czernowin


在漫長的西方嚴肅音樂的歷史中,女性作曲家屈指可數,到了二十世紀,雖然稍有改變,但男女作曲家的比例還是成懸殊差距,所幸,在當代音樂的國度裡,這些女性作曲家各有強烈鮮明的特色,絲毫不因人數較少,而成為弱勢,甚至相反地,正因性別和文化的種種因素,讓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往往擁有奇特的聲響和色彩,而成為令人過耳不忘的風景。

以色列女性作曲家查雃。車爾諾玟(Chaya Czernowin),1957年出生於海法,25 歲時獲得德國DAAD獎學金,前往柏林,跟隨許內貝爾(Dieter Schnebel)深造,隨後再至美國加州大學跟隨費尼豪(Brian Ferneyhough)學習。在美國完成學位後,隨著獎學金、客席教學和任教,車爾諾玟先後居住過日本、法國、奧地利、美國等不同的國家,加上自身以色列的文化背景,她的聲響世界十分絢麗多變。

"那些生命的、內在深處的、無以明狀的經驗自身,能夠化為音樂嗎?我聽過這樣的音樂,雖然不多,但已然改變了我的人生。那個為此而投注的追尋,是非常艱難的平衡過程,就像必須維持高度的敏銳度與感應力,一如沒有肌膚覆蓋軀體的人,卻又必須同時具有外科醫生般的分析力與精準度。"

車諾爾玟如此定義作曲家的工作狀態與理念,而在她的作品中,也處處流露她對這個理念的實踐:最早的大型管弦樂作品《琥珀》Amber靈感來自以色列雕塑家阿尼許‧卡普爾(Anish Kapr)的一個大型作品,巨大的、充滿整個房間的雕塑,對應物體內的洞,一種實體物件和空虛的對應,而琥珀來自非常緩慢且漫長的時光,它以體積和年代,對應出人類的渺小。車諾爾玟以大型管弦樂團─多人─的編制,呈現物理性的巨大,再以緩緩轉變的聲響,呈現時間在琥珀上的流動。在2001年出版的第一張個人作品專輯癭瘤》Afatsim中,收錄了在泰國看到神廟後所寫的弦樂四重奏、與卡夫卡小說同名的《十字》Die Kreuzung (中文譯名為《一次掙扎的記述》)、探討獨奏者演奏時與自身內在聲響的Ina─給長笛獨奏與六聲道預錄長笛、以及以專輯同名、由植物病變取得靈感的《癭瘤》。



透過聲音創作,車諾爾玟探索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境地,這些來自文學的、大自然的、藝術的、生活的事物,表面或許稀鬆平常得令人忽略,但作曲家將樂器編制、配器、時間、演奏技法、音高音量等「工具」,透過精密的安排與聽覺的品味,揭開表面的平凡,探索神奇的內在。雖然車諾爾玟是一位「多文化」的國際人,但她的作品無論是取材或是解讀素材的深度,都不得不讓人與她的以色列文化背景相聯結。

車諾爾玟的第一部歌劇是為2000年慕尼黑雙年音樂節所創作的《普尼瑪….往內裡的》Pnima...ins Innere,取材自以色列作家大衛‧葛羅斯曼(David Grossmann)的小說’’Momik’,敘述一位集中營倖存下來的小男孩,長大成人之後與深藏內心的幽暗往事之間的糾結。車諾爾玟在這部室內歌劇作品中,打破了傳統的歌劇結構,雖然使用了葛羅斯曼的文本,但她捨棄透過文字和語言進行音樂理念與音樂家之間的構通,而是超越語意,將語言化為聲響的一部份,再透過聲響編織情節與張力。在層層疊疊的聲響中,看似飄忽柔順的紋理中,時時透出勁道十足的光影與火花,同樣咀嚼哲理、探索未知的世界,但她的作品卻有別於多數喃喃自語、自溺於音符的當代作品,在幽微中總有驚濤駭浪,這是否能夠解讀為以色列民族的堅毅與生命力呢?



聞名全球的薩爾茲堡藝術節為了迎接2006年的莫札特年,特地委託多位作曲家以莫札特的歌劇作品為核心創作新作。車爾諾玟以莫札特未完成的歌劇《查依德》Zäide創作了《查依德─阿達瑪》Zäide/Adama,《查依德》和《後宮誘逃》一樣,都是歐洲人描述阿拉伯世界的異國風情作品,只是後者是喜劇收場,而前者則是悲劇。一如作品名稱所呈現的,車爾諾玟並非將莫札特遺留的未完成作品寫完,而是將自己的作品與莫札特的原作並列。車爾諾玟以希伯來文的Adama隱喻流血的文本(Adama在希伯來文中意指大地,而adam則是男人、dam則是血液),劇中說著兩種語言的主角─巴勒斯提鈉的男人與以色列的女人;兩個社會階級─主人與奴隸;兩種境遇─自由與監禁;兩個文化背景:西方與東方文明,最後,在音樂語法上,則是莫札特的古典與車爾諾玟的當代,這同時也是十八世紀的作曲家與二十一世界的作曲家對異國文化與人生議題的看法的對照。車爾諾玟不試圖完成莫札特的遺作,而是透過莫札特的遺作創建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除了車爾諾玟的作品,也讓我們窺見莫札特作品的另一面。

車爾諾玟運用噪音、參數、聲響透過時間的發展與轉移,構成作品表面的紋理和內在的規模,進而達到未知的、潛意識的世界,擺脫了約定俗成的風格與任何現今當代音樂家們奉為圭臬的法則,這是她的聲響世界,她的宇宙。

Czernowin:Zäide/Adama

Czernowin:Zäide/Adama














avatar-img
19會員
10內容數
地平線的彼端:介紹與推薦表演、展覽、音樂會、唱片、書籍。 霧行紀:生活雜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芳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素材不是聲響,我的素材是「可聽性」。 一如其他以聲響創作的作曲家,寫了一個聲響後,跟著寫一個休止符。 而我則是「可聽性」之後是「不可聽性」。
音樂是一個沒有盡頭、也不知從何開始的迷宮,身在其中,永遠可以發掘新的路徑,而永恆即存在這奧祕之中。-Pierre Boulez
舞臺上迎接觀眾的是空曠如廠房般的空間、幾堆防塵布蓋著的物件、昏暗的燈光、稀疏的「環境噪音」,觀眾知道這裡即將會有一場演出,但一切有如尚未裝台的樣貌。漸漸地,舞台上的人開始拉開防塵布、搬動和擺設各種物品、舞台上陸續搭起越來越多的「佈景」,一群人就在觀眾面前「搭台」,舞台上的「工作人員」也開始演奏、舞動
有一種藝術家,無法被定義在任何一個藝術領域裡,德國作曲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即是如此,他的才華跨越演奏、作曲、聲響藝術、裝置藝術、導演、指揮、甚至藝術構作的藩籬,創作出一齣齣令人驚艷又引人深思的作品,且無論在藝術概念或是創作技法上,經過多年依舊令人讚嘆。
所謂傳統、所謂台灣的音樂,該是什麼面貌? 他們成長的環境,是一個高度全球化、急速吸收與拷貝來自世界各方文化的狀態,這個世代的藝術家在一個觸手便能連結國際的環境中長大,作為引路人,我該做的不是拿我的傳統經驗和台灣想像,框住他們、請他們著色,而是陪伴與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傳統、自己對創新的想像。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只存在於時間裡“(1) 「時間」之於音樂藝術的作用與意義,迥異於其他的藝術型態,它與音樂共生、更直接影響音樂最後被認知的樣貌,每一位音樂家在開始學習音樂時,也同時展開「時間」的學習。在所有音樂家關於「時間」的學習和練
我的素材不是聲響,我的素材是「可聽性」。 一如其他以聲響創作的作曲家,寫了一個聲響後,跟著寫一個休止符。 而我則是「可聽性」之後是「不可聽性」。
音樂是一個沒有盡頭、也不知從何開始的迷宮,身在其中,永遠可以發掘新的路徑,而永恆即存在這奧祕之中。-Pierre Boulez
舞臺上迎接觀眾的是空曠如廠房般的空間、幾堆防塵布蓋著的物件、昏暗的燈光、稀疏的「環境噪音」,觀眾知道這裡即將會有一場演出,但一切有如尚未裝台的樣貌。漸漸地,舞台上的人開始拉開防塵布、搬動和擺設各種物品、舞台上陸續搭起越來越多的「佈景」,一群人就在觀眾面前「搭台」,舞台上的「工作人員」也開始演奏、舞動
有一種藝術家,無法被定義在任何一個藝術領域裡,德國作曲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即是如此,他的才華跨越演奏、作曲、聲響藝術、裝置藝術、導演、指揮、甚至藝術構作的藩籬,創作出一齣齣令人驚艷又引人深思的作品,且無論在藝術概念或是創作技法上,經過多年依舊令人讚嘆。
所謂傳統、所謂台灣的音樂,該是什麼面貌? 他們成長的環境,是一個高度全球化、急速吸收與拷貝來自世界各方文化的狀態,這個世代的藝術家在一個觸手便能連結國際的環境中長大,作為引路人,我該做的不是拿我的傳統經驗和台灣想像,框住他們、請他們著色,而是陪伴與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傳統、自己對創新的想像。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只存在於時間裡“(1) 「時間」之於音樂藝術的作用與意義,迥異於其他的藝術型態,它與音樂共生、更直接影響音樂最後被認知的樣貌,每一位音樂家在開始學習音樂時,也同時展開「時間」的學習。在所有音樂家關於「時間」的學習和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創作十年了,從一開始的烏克莉莉寫到吉他,最近開始嘗試加入Bass、鼓、還有其他好多好多有趣的音效來編曲;十年前,有音樂的我很幸福、十年後,我也想讓可愛的人們因為我的音樂感到幸福。 【故事換音樂】計畫申請表單 緣起| 如果說,我的人生前半段都是在無數壓力下度過的, 音樂就是一直以來承接我的軟墊,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又繁忙的日常裡,是不是經常覺得無法喘息呢?有些人透過運動來排解煩悶,也有些人透過閱讀來逃避現實,還有一些人透過音樂,為自己打造一處將內心安放之地,在音符流動的時間裡靜靜尋找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一個深陷病痛與無盡痛苦的人在音樂中尋求救贖。從那無盡的地獄式生病經驗中,反思社會常人所認定的思維模式,病痛中的掙扎和對自由與救贖的渴望。文章探討了個人的抗爭與無奈,表達了瘋狂與快樂之間的矛盾心理。
Thumbnail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我知道你熱愛音樂,心中有多想要擺脫現在朝九晚五、或是被課業壓得死死的生活,要是能夠好好放手專心做音樂,每天把時間全部埋在DAW裡面搖頭晃腦,那該有多好啊! 我曾經也是一樣,也確實過了好幾年全心投入音樂的生活,但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和你分享,光有這樣的夢想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創作十年了,從一開始的烏克莉莉寫到吉他,最近開始嘗試加入Bass、鼓、還有其他好多好多有趣的音效來編曲;十年前,有音樂的我很幸福、十年後,我也想讓可愛的人們因為我的音樂感到幸福。 【故事換音樂】計畫申請表單 緣起| 如果說,我的人生前半段都是在無數壓力下度過的, 音樂就是一直以來承接我的軟墊,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又繁忙的日常裡,是不是經常覺得無法喘息呢?有些人透過運動來排解煩悶,也有些人透過閱讀來逃避現實,還有一些人透過音樂,為自己打造一處將內心安放之地,在音符流動的時間裡靜靜尋找內在的平靜。
Thumbnail
一個深陷病痛與無盡痛苦的人在音樂中尋求救贖。從那無盡的地獄式生病經驗中,反思社會常人所認定的思維模式,病痛中的掙扎和對自由與救贖的渴望。文章探討了個人的抗爭與無奈,表達了瘋狂與快樂之間的矛盾心理。
Thumbnail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我知道你熱愛音樂,心中有多想要擺脫現在朝九晚五、或是被課業壓得死死的生活,要是能夠好好放手專心做音樂,每天把時間全部埋在DAW裡面搖頭晃腦,那該有多好啊! 我曾經也是一樣,也確實過了好幾年全心投入音樂的生活,但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和你分享,光有這樣的夢想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