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咖啡真的更健康嗎?科學證據告訴你!

黑咖啡真的更健康嗎?科學證據告訴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天一杯咖啡,已經成為許多台灣人的生活日常。有人愛喝拿鐵,有人習慣加糖,而有些人則堅持喝黑咖啡,享受最純粹的風味。但你知道嗎?最新研究發現,不加糖、不加甜味劑、不加奶油的黑咖啡,對健康最有幫助!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黑咖啡不僅能降低糖尿病風險,還有助於保護肝臟。但如果在咖啡裡加糖或人工甜味劑,這些健康好處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

那麼,黑咖啡到底為什麼能帶來這些健康效益?讓我們看看科學研究怎麼說!


黑咖啡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糖尿病風險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朋友,明明不愛吃甜食,卻因為糖尿病要控制飲食?


事實上,糖尿病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健康問題之一,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風險也越來越高。


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每天多喝 1 杯黑咖啡,糖尿病風險可降低 10%! 這是因為咖啡中富含綠原酸、咖啡因與多種抗氧化物,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發炎,讓身體更有效利用胰島素。

但當咖啡加糖或甜味劑後,這些保護作用就會減弱。研究發現:


✔ 加 1 茶匙糖,糖尿病風險降幅從 10% 減少至 5%


✔ 使用人工甜味劑,降幅只剩 7%


如果你想透過咖啡來幫助穩定血糖,選擇黑咖啡,效果最好!


黑咖啡可能有助於保護肝臟,降低肝病風險

肝臟是人體的「代謝工廠」,每天要幫助我們分解飲食中的脂肪、代謝毒素。但現代人飲食習慣變化,脂肪肝、肝炎等問題越來越常見,尤其是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的人,更容易讓肝臟累積負擔。

多項國際研究發現,規律飲用黑咖啡可能與較低的肝病風險有關。其中,黑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被認為可以降低肝臟發炎,減少脂肪堆積,進而幫助維持肝功能的穩定。

然而,如果在咖啡裡加糖或人工甜味劑,這些保護作用可能會被削弱,甚至可能讓肝臟的負擔加重

對於希望維持肝臟健康的人來說,選擇黑咖啡,而不是加糖的咖啡,是更好的選擇!


黑咖啡 VS. 加糖咖啡,哪種對健康比較好?

許多人習慣在咖啡裡加糖、奶油或甜味劑,讓口感更順口。但這些額外的添加物,可能會影響咖啡原本帶來的健康好處。

糖分過多,容易影響血糖與代謝,而人工甜味劑雖然沒有熱量,但可能影響胰島素穩定性。至於奶精,雖然不影響血糖,但其中的飽和脂肪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

如果你想透過咖啡獲得最大健康效益,最好的選擇,就是喝黑咖啡!


覺得黑咖啡太苦?試試這些小技巧!

如果你習慣喝加糖咖啡,剛開始轉換成黑咖啡時,可能會覺得味道太苦、不習慣。其實,黑咖啡的風味很豐富,只要找到適合的沖泡方式,你會發現它其實有自然的甘甜味!

☕ 選擇淺焙或中焙咖啡:淺焙的果酸感較強,帶有淡淡的甜味,比深焙更容易入口。


☕ 改用手沖方式:手沖能控制水溫與萃取時間,讓咖啡的苦味不會那麼明顯。


☕ 降低濃度:用較多的水來沖泡,讓口感更柔和,慢慢適應黑咖啡的風味。


其實,當你習慣黑咖啡的純粹後,你會發現,它不只健康,還比加糖咖啡更耐喝!




結論:想喝得健康,黑咖啡是最好的選擇!

📌 每天 2-5 杯黑咖啡,可能有助於降低糖尿病與肝病風險!


📌 加糖或甜味劑可能削弱健康好處,甚至可能對身體帶來額外影響!


📌 習慣黑咖啡後,你會發現它的甘甜味,比加糖咖啡更耐喝!


或許,從今天開始,你可以少加一點糖,甚至試著喝黑咖啡,讓咖啡真正成為你的健康夥伴!


參考文獻

📖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offee Consumption, Additive Us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 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5.01.017


avatar-img
ENCO.1928 沙龍
8會員
34內容數
分享一些攸關於咖啡的文章,這只是絕對來自於進修所學。 本身是一位咖啡師與烘豆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但個人不愛口水戰,會忽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NCO.1928 沙龍 的其他內容
Kopi Luwak,這個名字也許聽起來有些神秘甚至奢華,但實際上,它指的是一種從麝香貓消化道中排出的咖啡豆。這種咖啡豆經過動物的消化和排泄過程,再被人們收集、清洗、烘焙成咖啡。雖然這種咖啡以其獨特的生產方式和昂貴的價格聞名,但它背後的真相卻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麼選擇喝麝香貓咖啡? 當我們提到K
咖啡,那個每天早晨叫醒我們靈魂的神奇飲品。除了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外,咖啡香氣更是讓人陶醉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咖啡香氣的奧秘,從化學的角度到感官的體驗
在我們細細品味美食的同時,總是少不了一位默默無聞卻極為重要的「味覺指揮官」——嗅覺。嗅覺被細分為「鼻前嗅覺」,即外部氣味的感知,和「鼻後嗅覺」,是由口腔內部通道進入鼻腔的氣味。這兩者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味覺對口感的敏感度,更是許多美食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Kopi Luwak,這個名字也許聽起來有些神秘甚至奢華,但實際上,它指的是一種從麝香貓消化道中排出的咖啡豆。這種咖啡豆經過動物的消化和排泄過程,再被人們收集、清洗、烘焙成咖啡。雖然這種咖啡以其獨特的生產方式和昂貴的價格聞名,但它背後的真相卻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麼選擇喝麝香貓咖啡? 當我們提到K
咖啡,那個每天早晨叫醒我們靈魂的神奇飲品。除了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外,咖啡香氣更是讓人陶醉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咖啡香氣的奧秘,從化學的角度到感官的體驗
在我們細細品味美食的同時,總是少不了一位默默無聞卻極為重要的「味覺指揮官」——嗅覺。嗅覺被細分為「鼻前嗅覺」,即外部氣味的感知,和「鼻後嗅覺」,是由口腔內部通道進入鼻腔的氣味。這兩者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味覺對口感的敏感度,更是許多美食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