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深度工作力:擺脫假忙碌,打造你的無可取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曾經有忙碌了一整天,卻都沒有完成重要的事情



💼 情境一:

早上一場會、中午後一場會,其後接了三通電話,終於有點小空閒,打開電子信箱發現滿滿的未開信件,於是一個一個打開了解內容,並回覆重要的信件,終於把所有事情忙完以後,發現忙了一整天,卻把今天需要撰寫的研究報告擱置在旁,只好放著明天再繼續努力。


💼 情境二:

自己總是很努力工作,但發現某些同事,總是不需要加班,就能獲取很好的成績,相比之下,我們即便努力的加班,卻永遠在業績不見起色。更令人訝異的是,某些同事加班比我們還多,反而成績越差,似乎加班時間跟成績完全沒有關聯。


不論遇到的是哪個情境,似乎都代表日新月異的現代,努力與忙碌,似乎很難發揮在重要的事情上,甚至難以轉變成成績。

但轉向另外一面思考,那為什麼有人總是能有時間做重要的事情,甚至用更短的時間完成?

本書深度工作力作者 Cal Newport 是一位電腦科學的教授,他透過自己的經驗與理論的研究,並具體進行實踐,發現平凡與卓越的人差異,在於是否能在極度專注的情況下,深入工作,並能透過工作磨練難以模仿的技能與生產力,才能在這個世界獲得成功,而這種極度專注在工作的能力,他稱之為「深度工作力」。


概念一:淺薄工作讓我們陷入忙碌陷阱


如情境一所示,我們經常在做開會、回郵件,甚至不斷的回應即時訊息等事務,從事許多沒有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而這些工作事項往往不需要很專注,並會讓我們在重要的事情上分心,更可怕的事情是,這些工作往往沒有創造很大的價值,而這些工作被作者稱之為「淺薄工作」。

但為什麼明明知道「淺薄工作」對我們如此沒有幫助,我們仍然會不自覺得整天處理這些項目,而不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 度量黑洞:淺薄工作實際上價值低,但企業往往以工作量做為評估標準,卻沒有去衡量淺薄工作實際上的價值,甚至評估分心對於重要工作的破壞力。
  • 最小阻力:淺薄工作往往難度低,會吸引人先進行。
  • 忙碌代表生產:如同度量黑洞的問題,企業往往以工作量作為評估標準,而不是工作項目的價值,導致大家會以工作難度低的潛薄工作為第一優先。
  • 崇拜網際網路:部分工作以數位化為信仰,會沉迷在網路社群經營與網路工具的使用,而這些東西往往都是建立在潛薄的工作項目,促使人無法專心在深度工作。


概念二:透過深度工作力,才能培養競爭力

在【再見,平庸世代】的書中指出,有三個群體才能在這個社會佔上風,取得成功,分別為「高技術工作者」、「超級明星」與「資本擁有者」:

  1. 高技術者:他們透過學習,並有能力運用科技協作,強化生產能力,以科技的方式放大價值,並立足社會。
  2. 超級明星:網路的出現,大大的縮短了地緣工作的距離,擁有強大能力的工作者可以更容易服務更多的業主,而業主也樂見其成的將專案交給這類型的人,因此超級明星類型的人將在未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3. 資本擁有者:勞力的價值被機器式微,這類型的人可透過原先的資金優勢,投入大量的機器,以少數的人就能創造龐大的利潤。


如上所述,屏除資本擁有者,上述的兩個群體,如果我們要成為他們,作者認為有兩個需要具備的重大能力,分別為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品質和速度都有高標準的生產能力,而想要培養這類型的能力,往往需要在無干擾的狀況下極度專注,並進行高強度思考,才能掌握這兩個能力,而這種能極度專注的能力就被稱之為「深度工作力」。

如下圖所示,只要掌握「深度工作力」,就能避免淺薄工作的危害,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專業能力與工作成績,逐漸邁向成功的群體。


raw-image


概念三:培養深度工作力的方法

深度工作力的技能,並非是天生的技能,也可以透過後天的刻意學習來訓練,以下是幾種面向的學習方法:

  • 時間安排:要讓既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真正的長久的發揮影響力,因此如何安排深度工作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現代的工作習慣,讓我們本身就難以安排淺薄工作與深度工作的比例,以下為書中時間安排的策略。


  1. 修道院式:以激進的方式安排時段與空間,如在郊外租一棟沒有網路的房子,徹底隔絕潛薄工作的干擾,專注在深度工作上。
  2. 雙模式:指定特定天數的時間,將潛薄工作與深度工作的時段隔離開來,比如一週規定兩天只從事深度工作。
  3. 節奏式:每天固定一個時段只進行深度工作,透過每日的使用,養成深度工作的技能。
  4. 記者式: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利用可進行的時間,強迫自己馬上進入專注模式。


  • 利用指標優化專注力

學習企業設立工作指標,以深度工作的小時進行計算,利用記分板每日統計實際進行的時數,定期檢討指標,並運用策略增加指標,確保時刻保持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


  • 建立適合的儀式與環境

深度工作力是一種技能也可以是一種習慣,可以透過養成的方式培養與精進,透過建立固定時間制定規範、建立儀式與環境,我們就能讓深度工作力像習慣一樣,自動的展現。


最後

隨著資訊的傳播速度加快,專注與耐心已經是現代人逐漸喪失的技能,人們容易沉淪在快速獲得回饋的地方,但這樣也導致產出逐漸失去價值,非凡的產品難以創作。而本書的目的就是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指出為什麼人們仍然需要培養專注力,並教導專注力該如何培養,最後學習到不可或缺的技能,邁向成功的道路。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專業度高的創造人士

✅ 提升職場競爭力者

✅ 忙碌卻沒有成績的人


書籍資訊


作者:Cal Newport

書名: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

原文書名:Deep Work :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譯者:吳國卿

👉 點這裡 讀墨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設計、行銷與商業好書,歡迎點這裡加入 👉 我的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吱吱喳喳
78會員
54內容數
專注於研究 UX、行銷領域,用文字作為心得分享。
吱吱喳喳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AI 的快速發展更凸顯了專注力的重要性。本書作者大嶋祥譽,麥肯錫顧問,分享專注管理學,指出長跑型專注已不合時宜,提倡「不專注的專注」,善用短時間高效專注。書中提出具體方法,例如:將事情寫下、減少不必要判斷、番茄鐘工作法、營造團隊專注環境等,幫助提升專注力,並將專注力用於AI時代有價值的事物上。
Thumbnail
2025/04/13
AI 的快速發展更凸顯了專注力的重要性。本書作者大嶋祥譽,麥肯錫顧問,分享專注管理學,指出長跑型專注已不合時宜,提倡「不專注的專注」,善用短時間高效專注。書中提出具體方法,例如:將事情寫下、減少不必要判斷、番茄鐘工作法、營造團隊專注環境等,幫助提升專注力,並將專注力用於AI時代有價值的事物上。
Thumbnail
2025/04/05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降價策略並非長久之計。本文介紹藤村正宏的體驗行銷理念,強調創造顧客價值、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而非單純銷售產品。透過鎖定顧客、重新編輯產品、維持顧客關係等方式,建立獨特品牌體驗,讓顧客在有需要時優先想到你。本文適用於經營社群、開店創業、經營品牌的人士。
Thumbnail
2025/04/05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降價策略並非長久之計。本文介紹藤村正宏的體驗行銷理念,強調創造顧客價值、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而非單純銷售產品。透過鎖定顧客、重新編輯產品、維持顧客關係等方式,建立獨特品牌體驗,讓顧客在有需要時優先想到你。本文適用於經營社群、開店創業、經營品牌的人士。
Thumbnail
2025/03/29
本書摘錄《習慣致富》的核心概念,闡述致富關鍵在於培養「富習慣」,而非單靠運氣或高收入。書中介紹財富金字塔模型,幫助讀者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並提出培養富習慣的四個步驟。作者強調被動收入的重要性,以及透過購買資產創造重複收入的重要性。文章也提及三十個富人習慣可供參考,但重點在於培養屬於自己的一套致富方法。
Thumbnail
2025/03/29
本書摘錄《習慣致富》的核心概念,闡述致富關鍵在於培養「富習慣」,而非單靠運氣或高收入。書中介紹財富金字塔模型,幫助讀者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並提出培養富習慣的四個步驟。作者強調被動收入的重要性,以及透過購買資產創造重複收入的重要性。文章也提及三十個富人習慣可供參考,但重點在於培養屬於自己的一套致富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工作總是做不完?為什麼我努力工作了那麼久還是沒被看見?這些想法都曾浮現在你的腦海裡嗎?近期又有本好書要介紹給你們啦!《OTPR 敏捷工作法》,這本書為業務繁重的我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啟發。  本文我將透過書中的經驗分享,帶你一起去理解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解答你很努力工作但不見成效的疑問的解
Thumbnail
為什麼我的工作總是做不完?為什麼我努力工作了那麼久還是沒被看見?這些想法都曾浮現在你的腦海裡嗎?近期又有本好書要介紹給你們啦!《OTPR 敏捷工作法》,這本書為業務繁重的我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啟發。  本文我將透過書中的經驗分享,帶你一起去理解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解答你很努力工作但不見成效的疑問的解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