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底 WBC 資格賽火熱開打的同時,RPAI 數位優化器舉辦了一場熱鬧滾滾的線上直播活動 ——「揭秘自動化流程規劃師,帶領部門從人工走向數位化的引路人」。這次活動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原來有這麼多熱情參與者對流程優化與自動化主題這麼有共鳴!
直播活動畫面
自動化流程規劃師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呢?就像是偵探一樣,每天都在挖掘公司裡各種可以優化的流程。一開始需要收集各部門的需求、舉行需求訪談了解使用者遇到的痛點,接著評估自動化帶來的效益,並做出最小可行產品 (MVP) 來進行概念驗證,再到開發自動化工具、最後部署上線。這些過程都需要頻繁的與不同單位協調溝通,也要能快速掌握各部門的工作流程,可不只是坐在電腦前開發就能達成任務。
自動化流程規劃師需要頻繁與人溝通並理解流程
有趣的是,Wendy 和彥廷都並非資訊相關科系出身,反而都是在原先的工作中遇到資料維運、流程上的痛點需要解決,開始投入研究解決方案後才轉換跑道投入流程自動化的領域。講者們也分享了他們剛入門時遇到的挑戰:
Wendy 提到,剛開始時中文資源相對有限,因此 RPAI 數位優化器的文章帶給她很大的幫助。即使學會基礎的工具操作,要打造一個穩定可靠的自動化工具,仍然有許多層面需要顧及。而彥廷則認為,近年來低程式碼工具的興起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這個領域,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數位世界的大門!
不過,從需求到實際落地,這中間可不是一帆風順的。跨部門溝通、流程梳理、如何在既有流程中融入數位化,甚至是大規模的流程改造,每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Wendy 就像是超級瑪利歐一樣,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才能讓自動化流程順利上線。
需求落地需要經歷的關卡挑戰
如果你也對低程式碼充滿好奇,想要加入自動化流程規劃師的行列,Wendy 也給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從參加線上課程、閱讀相關書籍,到加入社群論壇,甚至是直接動手操作低程式碼工具,都是不錯的起步方式。那麼,如何判斷哪些工作適合使用 RPA 呢?講者建議可以從重複性、資料量、流程頻率和效率等幾個方面來評估。只要掌握了這些判斷標準,就能讓 RPA 發揮最大的效益。
隨著自動化越來越普及,組織團隊的角色也會隨之轉變。許多重複性的工作可以由電腦幫我們完成,員工們便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工作中。這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讓大家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和成長。
這場活動中讓主持人 Tim 最印象深刻的是參與者們在聊天室的熱烈互動,需多人都是對「工作流程優化」非常有興趣,在最後的提問環節的踴躍提問產生了另一層思考與交流。這也是 RPAI 數位優化器舉辦 RPAI Talks 所期待發揮的價值與影響力。而我們也將會持續在未來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的交流活動,期待能為對「數位優化」有興趣的工作者持續打造一個交流場域。
這些功能雖然簡單,卻是我們創造自動化流程的基石,
讓我們一起由簡單開始,成就不簡單!
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哪些功能,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這次的分享到此告一段落,想了解更多 RPA + AI 與數位轉型的最新趨勢與觀點、RPA 軟體功能介紹及實務應用案例,也歡迎追蹤 RPAI 數位優化器的社群和我們交流互動,我們下次見!
🚀 Instagram:RPAI 數位優化器
🚀 臉書粉絲專頁:RPAI 數位優化器
🚀 RPA入門課程:零基礎快速學習RPA-利用 UiPath 建構自動化機器人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