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管理

2023/12/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2月的分享會結束,也完成了2023最後一場的分享。這次主辦方給的主題很大,因此請之提前進行議題蒐集,藉此了解聆聽者的需求來做內容準備。

回顧今年受邀分享主題,多數圍繞在組織佈建、用人管理上;隨著世代差異、資訊科技發展、外在環境影響等,必須跟現今的經營者與管理者說聲辛苦了。談論管理,我認為很難有一套標準答案;原因是,老闆不同、產業不同、人數不同、文化不同、企業發展階段不同,甚至資源差異,就會形成不同的管理模組與方法。所以,每次分享前我都會跟聆聽者說,我不是在教你該怎麼做,而是用我自己的管理經驗分享或許能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

管理這兩個字我覺得很有趣,管理到底是甚麼? 到底在管甚麼?

我會說管理是如何讓事情推動順暢而到達企業要的結果。因此,再談管理前,會需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往前推

  • 企業的願景是甚麼? 如果有一個終點站,想像達成的樣子是甚麼?
  • 你認為要做哪些事情才能達到最終想要的樣子?
  • 該怎麼樣一步步展開去完成每一件事?
  • 期待夥伴做好甚麼事情,就能一步步像計畫前進?
  • 要怎麼做夥伴才會產生共鳴,進而共同完成?

設定執行階段,設定希望達成的目標,並且盡可能的達成團隊共識,提供團隊支持,相應的資源與協力。因此,管理過程中請不要吝嗇溝通,也要懂的變通。

溝通是為了建立彼此的共識與認知,確保走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

畢竟很難一帆風順,多少都會有些突發狀況,如果管理者以為設定好就會自動運轉,一路順暢,不是不可能但比例真的不高。因此,日常管理還是不能省,如何建立團隊合作模式、回報機制,並且很重要的提供放心的Call help環境,藉由這樣的機制了解現況,從而給予協助並時時檢視是否有調整的必要。

山不轉路轉,繼續往前走? 還是該轉個彎?

當作法不同時,就需要再回過頭去檢視每個節奏點所做的事與人是否需要做修正與調整。第一線的聲音很重要,因為執行過程中最能了解真實情況就是第一線的夥伴,號召相關人一起參與討論找出最適解是我很常使用的方法;因為,當參與討論後有種共同感,這份共感能讓大家回到目標溝通,從中也可能碰撞不同火花,當這火花形成或當事者自己說出可以怎麼做時,個人經驗是出來的成果往往會超出原本預期。

找到合作平衡點

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難免會遇到不同的狀況,日常也可能會有突發狀況的發生,建議管理者可以適時的保留些管理彈性,找到彼此合作的平衡點;但,如果每個人都有不同彈性時又會變的難管理;因此,可以設定團隊時段與管理原則,讓團隊還是有個遊戲規則可以依循。

我是這麼看,不是一個人坐在辦公室待滿8小時就好,而是這段時間是否被有效運用;是否一定要在辦公室才能完成工作,從科技進步及疫情居家辦公的這段時間,我想這題答案已不是絕對。

未來的管理,工時與工作場域將會逐漸被打破界線,這對一些管理者來說也將會是很大的思維轉換。另外,我們也可以將更多思考點除了放在管理外,也能再多去探討如何有效運用科技智慧工作,讓工作更具效益,找出科技優勢、人類優勢相輔相成,從常被探討的科技是否會取代工作者轉化為科技與人類協作,創造更多可能。

4會員
17內容數
小故事大啟發!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能在無形中帶來不同的啟發與學習。 透過平台做為自己的手札日誌,記錄下日常與感受,也獻給閱讀文章中獲得共鳴的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