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距離成為一名「素人作家」還有很長的距離,近一年多,在公餘之暇,寫了近三百篇文章。其中有兩個主題,分別是八十篇的《職海浮沉 - 雲層裡的風暴》 (十一萬字)和六十六篇的《隱形經營者》 (十萬字),完成了單一時間跨距的劇情或是故事集。
剛開始,是會特別留意「瀏覽數」和「點讚數」,那代表著時下所稱的「流量」,也算是我在找尋某種寫作的動能吧!後來發現,那種「掛心」無助於我的寫作熱忱。反而,阻礙倒是不小。漸漸的,我不再太過留意「瀏覽數」的高低,反而花時間回應留言互動的內容。
這感覺有點像古時候「說書人」對著茶館內一小撮人說書,口沫橫飛的連說帶演。說者興高采烈,聽者報以眼神緊盯、微笑。隨著劇情起伏,有時候聽者還會大笑回應,甚至發聲提問。這樣的情境,相信「說書人」一定會被聽者的熱度感染,越發講得起勁,他哪會在乎聽者人數有多少?
「說書人」說的是民間傳說或稗官野史,都是別人家的故事。很多故事,人們都耳熟能詳,只要說得精彩,一定受到聽眾的歡迎。那麼,如果,「說書人」說的故事是自己的,還會引來聽眾的熱情嗎?還是,只能在家裡,說給自己的兒孫輩聽?
很多人走過一生風雨,有人曾經叱吒風雲,也有些人平淡走過來,更有不少人始終感到懷才不遇、時不我予。不論人生是否精彩,唯一可確定的,人人都有滿腹的故事。那麼,與其老來獨坐屋裡,天天倚門盼兒女回家探望,好讓老人家順便吹牛當年的勇猛,不如把昔日的精彩一一寫下來,化為文字,自娛,或將來分享兒孫,或匯入如滄海浩瀚的人文資產,也算是樂事一件。
我在「部落格」裡完成的第一個故事集,在現實裡,每個事件的發展,多有曲折起伏。但由於已經事隔多年,要讓整個過程有條理的躍然紙上,是有些難度。幸運的,連載過程,許多格友的回饋,給了我不小的寫作動力,也才能夠補足現實經歷未必戲劇性的小缺憾。
由於故事內容涉及了職場的形形色色際遇,和我多年的專業技能回應,對廣大的職場後進應該會有些參考的價值。如果就這樣告一段落,封存起來,感覺有些可惜。
我因此決定把第一個主題, 《職海浮沉 - 雲層裡的風暴》出版,讓這個故事飛出格子,看它能飛得多遠,日後再來品味。
註:很快的幾個知名網路書店,誠品,金石堂,三民,博客來,以及 PChome 24h, 應該都可以看得到這本書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