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勝利,不是吵贏,而是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

桌長10-avatar-img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前幾天,一個網友跟我說:「最近也在想,為什麼自己會害怕跟朋友討論政治?害怕立場不一樣、害怕對方漠不關心、害怕被貼政治狂熱的標籤。」


我完全懂這種感受。


剛開始我也會害怕,尤其是當發現跟身邊親近的人立場不同時,都會不自覺地想說服對方,但結果往往是變成爭執,關係也變得緊張,反而將彼此推得越來越遠。


「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事實,還需要一再解釋?」心裡也常常浮現這樣的煩躁感。


但後來,我意識到,這不就跟詐騙很像嗎?


一開始看到有人被詐騙,很多人的反應是:「怎麼會有人這麼笨?一定是貪心,活該!」


但當我們去研究詐騙手法,就會發現:


詐騙集團最厲害的,是「營造一個讓受害者相信的環境」。


他們用情感拉攏你、用人際壓力讓你難以質疑、用「大家都這麼做」來麻痺你。


這些受害者未必是笨或貪心,只是被包圍在一個看似真實的世界裡。


或許因為過於寂寞,過於單純,也沒有人適時地拉他一把,讓他們誤以為只有這個人/團體足以信任,只有他們關心他。


我們在對抗的,其實是一場「政治詐騙」。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相信那些荒謬的假新聞?


因為他們身邊沒有不同的聲音,資訊來源被單一化,久了,他們甚至不會去懷疑那些訊息的真實性。


如果我們不說,那些騙人的話語就會變成他們的現實。


另一方面,要承認自己支持了這麼久的對象背叛了自己,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因為那不只是承認對方的錯,更是等於否定了自己過去深信不疑的價值觀。


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勇氣。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些人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嘲笑,而是讓他們知道,他們還有另一種選擇。


與其急著爭論,不如先去理解他們在意什麼。


與其糾結於分歧,不如先找出共同點。


像我最近就跟一個原本立場不同的朋友,意外地從「我們都討厭中共」中達成共識。


當我們都認同「反對親中政策」,而不是非得支持某個特定政黨時,討論就變得比較順暢,彼此也更願意分享資訊。


真正的勝利,不是吵贏,而是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


讓我們一起把這場罷免,當作一場「反詐騙行動」!


我們可以不吵架,但不能不說話。


我們可以用耐心,去拆解那些騙人的論點。


我們可以提供新的視角,讓對方開始思考自己的資訊來源。


不是「你錯了」,而是「欸,你覺得這件事合理嗎?」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民主的傳道士:


1. 將你看到的新聞/梗圖/懶人包/影片, 試著用輕鬆的方式分享給朋友:「欸這個好扯喔,你有看到嗎?」


2. 試探對方態度,再看怎麼繼續對話,不強迫。


3. 重點是引起對方的興趣,如能讓他好奇自己去查,影響力會更大


4. 如果遇到假訊息,不要嘲諷,而是耐心拆解,讓對方自己發現矛盾點。


5. 盡量引用事實來對談,不要陷入情緒性的談話。


試著把每個不同的聲音,當成一個可以闢謠的機會。


盡量公開談論這件事,就算可能改變不了這個人,但或許能讓旁邊那些還在觀望、願意理解的人更清楚正在發生的事。


你影響的一個人,都可能會再去影響另一個人。


我不會勉強任何人改變想法,但我希望,在某個關鍵時刻,我的某句話能成為他們開始思考的契機。


所以,我還是會繼續說,繼續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起用愛發電! 🫶哈哈哈。


圖|阿媞亞愛塗鴉 931_dood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桌長10
7會員
35內容數
擁抱真實的自己,就也能同理對方的脆弱 收聽Podcast:隔壁的桌子 https://solink.soundon.fm/nextable
桌長10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國民黨提案修法,想把「特別預算」的緊急動支權從行政院收回給立法院! 這是影響重大的修法,這不是監督,這是癱瘓政府! 國民黨提案修正《預算法》第83、84條,要求: • 行政院若要提出「重大政事」的特別預算(例如:戰爭、災害、經濟巨變),必須先經立法院同意,才可提出(原本不需要)。 • 同時刪
Thumbnail
2025/04/14
國民黨提案修法,想把「特別預算」的緊急動支權從行政院收回給立法院! 這是影響重大的修法,這不是監督,這是癱瘓政府! 國民黨提案修正《預算法》第83、84條,要求: • 行政院若要提出「重大政事」的特別預算(例如:戰爭、災害、經濟巨變),必須先經立法院同意,才可提出(原本不需要)。 • 同時刪
Thumbnail
2025/04/13
跟深藍的家人吵了三個月,能貼能分享的資訊都貼了,能說的也都說了,原本希望哪一個議題可以打到他,結果只是越吵越兇。 今天把我們的對話丟給GPT,請它分析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它幫我將各自的立場、討論的議題整理成表格,也點出我們溝通上的盲點和問題,讓我發現,我們不是立場不同而已,而是根本在雞同鴨講。
Thumbnail
2025/04/13
跟深藍的家人吵了三個月,能貼能分享的資訊都貼了,能說的也都說了,原本希望哪一個議題可以打到他,結果只是越吵越兇。 今天把我們的對話丟給GPT,請它分析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它幫我將各自的立場、討論的議題整理成表格,也點出我們溝通上的盲點和問題,讓我發現,我們不是立場不同而已,而是根本在雞同鴨講。
Thumbnail
2025/03/25
前幾天許多人為剴剴案上街頭,其中有位女性在受訪時表示,她不知道總統是誰,平時也沒在看新聞,沒在關心政治。 此話一說,所有人傻眼。 有些人笑她,但其實這些人,超乎想像的多。 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我有個朋友,當我跟他分享立法院的事情時,他很意外地問我說:「賴清德是民進黨的喔?」,他甚至完全不知道
Thumbnail
2025/03/25
前幾天許多人為剴剴案上街頭,其中有位女性在受訪時表示,她不知道總統是誰,平時也沒在看新聞,沒在關心政治。 此話一說,所有人傻眼。 有些人笑她,但其實這些人,超乎想像的多。 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我有個朋友,當我跟他分享立法院的事情時,他很意外地問我說:「賴清德是民進黨的喔?」,他甚至完全不知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相處上起爭執也是難免的,不過有的人就會願意停下來好好解釋清楚,因為友誼重要,也很想好好的珍惜這一切。
Thumbnail
相處上起爭執也是難免的,不過有的人就會願意停下來好好解釋清楚,因為友誼重要,也很想好好的珍惜這一切。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或許會有人覺得自己嘴笨不會吵架,那可能是因為在吵架時總容易被對方帶進溝裡著急自證,一旦被對方佔據話題主動權當然會落於下風。其實最好的防守是攻擊,吵架最重要的是緊抓重點直擊對方要害,意志堅定反覆提及,不要跟著對方思路走,不轉移戰場和話題,不要被帶偏自證。
Thumbnail
或許會有人覺得自己嘴笨不會吵架,那可能是因為在吵架時總容易被對方帶進溝裡著急自證,一旦被對方佔據話題主動權當然會落於下風。其實最好的防守是攻擊,吵架最重要的是緊抓重點直擊對方要害,意志堅定反覆提及,不要跟著對方思路走,不轉移戰場和話題,不要被帶偏自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誤解而感到挫折,渴望更和諧的交流方式? 你想在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同事間的衝突嗎? 你想在在親密關係中,更理解對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想嗎?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誤解而感到挫折,渴望更和諧的交流方式? 你想在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同事間的衝突嗎? 你想在在親密關係中,更理解對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想嗎?
Thumbnail
你覺得過去的那些對象,像是講好了一樣,個個表現的如出一徹。不管換了幾個對象,跟朋友抱怨、訴苦的內容核心大同小異。真的是他們有心電感應?
Thumbnail
你覺得過去的那些對象,像是講好了一樣,個個表現的如出一徹。不管換了幾個對象,跟朋友抱怨、訴苦的內容核心大同小異。真的是他們有心電感應?
Thumbnail
《在家不要談政治》探討在親密關係中如何處理政治立場的差異,作者透過不同政治立場的家庭及伴侶的故事,提供了改善溝通的建議,並分享了面對政治差異時的心得。
Thumbnail
《在家不要談政治》探討在親密關係中如何處理政治立場的差異,作者透過不同政治立場的家庭及伴侶的故事,提供了改善溝通的建議,並分享了面對政治差異時的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