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與答12 便秘,非得吃水果來通便嗎?

問與答12 便秘,非得吃水果來通便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問:看了你的文章,說肚子有悶痛時,不能吃水果。我睡不好,夜尿多,持續有在看中醫,醫生也叫我不要吃水果,但是我便秘,非得吃一些不可啊!怎麼辦呢?

答:有很多方法可以通便,「吃水果」只是其中一種。如果你不適合吃水果,還有別的方法。

raw-image


便秘的原因與療癒方法如下:

一、吃蒸或是煮過的蘋果、木瓜、芭蕉(不是香蕉)。趁熱吃。蘋果一天可以吃4顆。木瓜,大顆半顆到一顆,小顆的一顆到兩顆。芭蕉一餐兩根。吃的量看個人,自己邊吃、邊觀察排便狀況、邊調整。

要煮過,請不要吃生的。

二、多揉一揉肚子、熱敷肚子。

三、多吃深綠色青菜。青菜請煮軟一點,因為吃的量大,吃脆脆的青菜,可能不好消化。還有,地瓜葉的梗、空心菜的梗很硬,請煮更軟一點才好消化。

四、停吃火氣大的食物,火氣大會造成便秘與睡不好。

火氣大食物有:油炸、油煎、燒烤、辛辣、麻辣、咖哩。餅乾、零食、巧克力。

raw-image


五、腸子沒力,會容易便秘,或是有便意,但是大不出來。

1、救急方法:在燙青菜裡面拌油脂一起吃。可以扮一~兩湯匙的橄欖油、椰子油‧‧‧等等的油脂。

2、多按摩肚子與下背部(大約尾椎到腰椎)。多熱敷這些位置。

3、轉化自己的心。

腸子沒力的人,內心也有無力感。如何療癒無力感?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心,然後願意改變。搜尋網路,會找到很多方法,請參考這篇:「深陷『無力感』不是懶惰!心理諮商師:只要小小一步就能拯救你」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2970

六、清理內心的舊東西,把傷痛說出來。

容易便秘的人,心裡也許卡著年代久遠的糾結。可能是父母親不公平的對待、不能原諒某個人、誤會、背叛、欠錢、霸凌‧‧‧等等,一想到就難過與生氣的陳年往事。

把這些傷痛說出來、寫下來、畫下來、舞蹈出來都好,總之找到療癒自己的方法,不要再悶著了!

斷捨離家中的雜物,也是清理內心的好方法。

七、多到戶外運動、走路、伸展。

收聽平台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b19ce546-c58a-433f-8f36-ab8cde8e4d69?fbclid=IwAR0MfH7lC5vk9JeVDjEj-nDaVm6d_Mio8KzVENb-gu5UBQba6J3qivaajr4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PjGYClSBK6UCJM8SKTjth?fbclid=IwAR0NruO6P-RhiYEZXDKU1t2TdEecDvxJibLrUDwjRYPbfGfGcmLIb9A4h3k






















avatar-img
蘋果馬鈴薯的沙龍
6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蘋果馬鈴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腳趾間長濕疹可能是濕熱堆積導致,建議改變飲食,改吃清淡食物,並保持腳趾乾燥。文中提供改善方式,包含飲食建議(避免寒涼、濕氣重的食物,多吃冬瓜)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吹乾腳趾)。
最近許多人有從肚臍到胸骨劍凸或肋骨間悶脹、疼痛的症狀,甚至痛到背部。症狀通常與食用過量水果,尤其是在乍暖還寒、濕氣重的季節,食用生冷水果或辛辣油炸食物有關。建議停止食用水果和燥熱食物,改吃溫熱食物,並熱敷腹部和背部,按摩疼痛處。如果症狀持續,應就醫治療。
這篇文章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親的行為模式如何透過「基因遺傳」和「心靈層面」影響子女,並以潔安的真實經歷闡述如何透過覺察、清理執念,最終擺脫家族的負面循環,找到真正的自我。文章最後以自然界的意象作結,鼓勵讀者活出真我,自由綻放。
照顧生病的家人是段自我覺察的旅程,這篇文章分享兩個案例,說明如何透過照顧者自身的轉變,來改善家人的病情。
左肩膀痛、左邊脖子落枕、左手臂痠痛,可能是身體阻塞或心理能量不平衡造成。透過中醫陰陽觀點分析,左手代表靜、陰,右手代表動、陽,睿錚過度使用右手(動、陽)的能量,忽略左手(靜、陰)的休息,導致能量失衡。建議多休息、放鬆、減少工作量,調整陰陽能量平衡,緩解痠痛。
一位母親因為女兒沒能準時參加圖書館活動而生氣,但後來她轉移注意力,欣賞沿途風景,平復了心情。文章探討情緒調適和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腳趾間長濕疹可能是濕熱堆積導致,建議改變飲食,改吃清淡食物,並保持腳趾乾燥。文中提供改善方式,包含飲食建議(避免寒涼、濕氣重的食物,多吃冬瓜)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吹乾腳趾)。
最近許多人有從肚臍到胸骨劍凸或肋骨間悶脹、疼痛的症狀,甚至痛到背部。症狀通常與食用過量水果,尤其是在乍暖還寒、濕氣重的季節,食用生冷水果或辛辣油炸食物有關。建議停止食用水果和燥熱食物,改吃溫熱食物,並熱敷腹部和背部,按摩疼痛處。如果症狀持續,應就醫治療。
這篇文章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親的行為模式如何透過「基因遺傳」和「心靈層面」影響子女,並以潔安的真實經歷闡述如何透過覺察、清理執念,最終擺脫家族的負面循環,找到真正的自我。文章最後以自然界的意象作結,鼓勵讀者活出真我,自由綻放。
照顧生病的家人是段自我覺察的旅程,這篇文章分享兩個案例,說明如何透過照顧者自身的轉變,來改善家人的病情。
左肩膀痛、左邊脖子落枕、左手臂痠痛,可能是身體阻塞或心理能量不平衡造成。透過中醫陰陽觀點分析,左手代表靜、陰,右手代表動、陽,睿錚過度使用右手(動、陽)的能量,忽略左手(靜、陰)的休息,導致能量失衡。建議多休息、放鬆、減少工作量,調整陰陽能量平衡,緩解痠痛。
一位母親因為女兒沒能準時參加圖書館活動而生氣,但後來她轉移注意力,欣賞沿途風景,平復了心情。文章探討情緒調適和活在當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