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言溫病風溫與太陽病不同。

①:冬傷於寒,春必病溫[1],是冬傷而不藏,至春無氣以升肝,肝難升而化少陽熱。故病有少陽相火為熱,是以發熱不惡寒、渴。肝不升氣不充表,故中於邪。二合之為太陽少陽病。

②:發汗津液傷而疏瀉更勝,故瀉上加瀉成風。

③:南火運走表,北太陽走表,寒頂於表。

④:少陽相火居南,心輸出受損。

⑤:木火刑金,或肺陽明逆南火復。

⑥:醫者視熱勢重以為陽明火復之病而下之,陰損則小便不利;陰竭而陽明火復南熱陷則兩眼向前凝視、目睛無神[2];陰竭陽炎上而下焦寒則小便失禁。

⑦:兩陽相熏灼,陽盛必發太陰之氣[3],水氣蒸發溢出,而身體發黃。

⑧:劇熱攻心,熱極生風。

⑨:兩陽相熏灼,陽盛而焦骨傷筋灼身發黑。

⑩:以下法、火劫發汗治之,一次尚可延引時日,再次則危及生性命。

引1:《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另:以腎寒肝滯者易發溫病。感冒易有火盛之症。

引2:《傷寒210條》:“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傷寒86條》:“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兩者皆直視,大抵以陰虛陽盛炎上所致。

引3:參《傷寒111條》:“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

註3:在六氣中,太陰屬開,在陰陽交流的作用下為盛陽入陰,蒸陰水,故陰水蒸而濕。常現於盛陽之時(故主氣在長夏),此時當化濕。

avatar-img
0會員
21內容數
專注中醫研究,提升中醫普及,擊破醫學泡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明燈堂中醫保命集 的其他內容
5.①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言太陽循六氣之傳。 ①:二日主氣值陽明,三日主氣值少陽。不見胃家實、發熱汗自出者,不轉陽明。不見口苦、咽乾、目眩、脈弦者,不轉少陽。 另:此言病有隨六氣循行而傳變者。
4.①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②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③為傳也。 言太陽病表裡之傳。 ①:傷寒始得之為太陽病,蓋傷寒為太陽客氣邪也[1]。 ②:少陰證之欲吐不吐,躁煩[2]。 ③:為太陽轉少陰之表裡傳變。 註[1]:太陽病在表為悖論。傷寒始得之為太陽病,蓋傷寒為太陽客氣邪
3.太陽病,或已發熱,①或未發熱,②必惡寒,體痛,③嘔逆,④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言傷寒主症。 ①:寒邪重侵於北,故不隨即發熱,待侵南心受損才生火運而發熱。 ②:寒邪盛於北太陽,隨北太陽經絡(膀胱經)走表外束。 ③:南太陽逆南,土虛而侵中[1]。 ④:北南皆太陽寒束。 註[1]:太陽
2. 太陽病,①發熱,②汗出,惡風,③脈緩者,名為中風。 言中風主症。 ①心損生南火運,因風邪偏南偏深[1],故立即發熱。 ②南心受太陽而損,不打出血故榮弱,生火運散表欲補償,故衛強[2]。 ③風寒之邪在肌肉層(脾脈為緩)[3],加上寒混入南火運之抗而為脈緊混洪[4],故為脈緩。 註[1]
1.太陽之為病,①脈浮,②頭項強痛而③惡寒。 此條言太陽病的主症。 ①氣走表,乃因太陽寒侵南,心損生火運[1]抗之而走表,又北太陽邪走表[2],故脈浮。 ②邪在表循太陽經入於頭項,頭項僵硬而痛。 ③太陽寒侵北而冷於骨髓[3],所以主觀上惡寒。
本文探討五運六氣理論在中醫中的應用,解釋五運(木火土金水)和六氣(少陽、陽明、太陽、少陰、厥陰、太陰)的能量模式及其在人體中的分佈和流動,並結合《黃帝內經》、《傷寒論》、《四聖心源》等經典醫籍,闡述其與疾病的關係。
5.①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言太陽循六氣之傳。 ①:二日主氣值陽明,三日主氣值少陽。不見胃家實、發熱汗自出者,不轉陽明。不見口苦、咽乾、目眩、脈弦者,不轉少陽。 另:此言病有隨六氣循行而傳變者。
4.①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②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③為傳也。 言太陽病表裡之傳。 ①:傷寒始得之為太陽病,蓋傷寒為太陽客氣邪也[1]。 ②:少陰證之欲吐不吐,躁煩[2]。 ③:為太陽轉少陰之表裡傳變。 註[1]:太陽病在表為悖論。傷寒始得之為太陽病,蓋傷寒為太陽客氣邪
3.太陽病,或已發熱,①或未發熱,②必惡寒,體痛,③嘔逆,④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言傷寒主症。 ①:寒邪重侵於北,故不隨即發熱,待侵南心受損才生火運而發熱。 ②:寒邪盛於北太陽,隨北太陽經絡(膀胱經)走表外束。 ③:南太陽逆南,土虛而侵中[1]。 ④:北南皆太陽寒束。 註[1]:太陽
2. 太陽病,①發熱,②汗出,惡風,③脈緩者,名為中風。 言中風主症。 ①心損生南火運,因風邪偏南偏深[1],故立即發熱。 ②南心受太陽而損,不打出血故榮弱,生火運散表欲補償,故衛強[2]。 ③風寒之邪在肌肉層(脾脈為緩)[3],加上寒混入南火運之抗而為脈緊混洪[4],故為脈緩。 註[1]
1.太陽之為病,①脈浮,②頭項強痛而③惡寒。 此條言太陽病的主症。 ①氣走表,乃因太陽寒侵南,心損生火運[1]抗之而走表,又北太陽邪走表[2],故脈浮。 ②邪在表循太陽經入於頭項,頭項僵硬而痛。 ③太陽寒侵北而冷於骨髓[3],所以主觀上惡寒。
本文探討五運六氣理論在中醫中的應用,解釋五運(木火土金水)和六氣(少陽、陽明、太陽、少陰、厥陰、太陰)的能量模式及其在人體中的分佈和流動,並結合《黃帝內經》、《傷寒論》、《四聖心源》等經典醫籍,闡述其與疾病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悶熱的房間糊成了一片海,剛入八月的炎夏沒有冷氣的夜晚,失眠又輕易的找到我的位置。因為熱只想靠著電風扇擺動的方向移動,好壞並存的問題卻如影隨形,不吹風過不去這個夜晚,吹了風隔天又要頭痛了。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本應該是好事,代表胃陽回頭,下利應該會止住,但卻一直下利,手腳仍舊冰冷,所以「發熱」是陽外越,不是陽回頭,這條辨與上一條辨講的都是相同的東西。
Thumbnail
2024/03/06 昨天好不容易出現的太陽,今天又被陰雨連綿取代了,溫暖的感覺一下子又變寒冷,心情多少也有些陰鬱。對我來說,氣溫的變化會影響我很多,甚至會出現偏頭痛的老毛病。陰雨連綿的天氣、寒冷的冬天,對於憂鬱症患者,也可能會是難熬的時刻。 早上讀完了小說《星期五的書店》,從圖書館領回來的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悶熱的房間糊成了一片海,剛入八月的炎夏沒有冷氣的夜晚,失眠又輕易的找到我的位置。因為熱只想靠著電風扇擺動的方向移動,好壞並存的問題卻如影隨形,不吹風過不去這個夜晚,吹了風隔天又要頭痛了。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本應該是好事,代表胃陽回頭,下利應該會止住,但卻一直下利,手腳仍舊冰冷,所以「發熱」是陽外越,不是陽回頭,這條辨與上一條辨講的都是相同的東西。
Thumbnail
2024/03/06 昨天好不容易出現的太陽,今天又被陰雨連綿取代了,溫暖的感覺一下子又變寒冷,心情多少也有些陰鬱。對我來說,氣溫的變化會影響我很多,甚至會出現偏頭痛的老毛病。陰雨連綿的天氣、寒冷的冬天,對於憂鬱症患者,也可能會是難熬的時刻。 早上讀完了小說《星期五的書店》,從圖書館領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