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體驗,而非競賽,談何輸贏?
從小到大,我就對自己欠缺自信。
做任何事情,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比不上別人。那年的京都遊,除了體會到醇厚的人情味,沒想到,在參訪賞楓名所—永觀堂
那天的一段奇遇,教會我重新建立自我信任。創建於 853 年
的永觀堂,位於中央東山區的哲學之道南邊。
永觀堂的本名為禪林寺
,是在平安時期由一位大名貴族—藤原關雄所餽贈的別墅改建而成。
從永觀律師
成為第七代住持起,禪林寺便通稱為永觀堂,直至現在。
禪堂依山而建,是賞楓名所之一,諸堂間以走廊、庭園及木造階梯組成。
那天,在走廊和無聲的庭園美景引領下,我們從諸堂間沿著陡峭的木階梯一直往上爬,便順利到達禪堂的最高點—多寶塔。
從這裏,可以飽覽京都市內的景色。
從多寶搭能俯瞰京都市內的景色(作者拍攝)
雖然我們到訪當天,紅葉仍在初展階段,而且天陰有雨。但喜歡欣賞紅葉的您,秋季到永觀堂參訪,一定不能錯過放生池這個拍攝景點呢。
放生池和極樂橋是拍攝景點之一(作者拍攝)
幸好,除了賞楓,永觀堂本來就擁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遺產。
全因在本堂供奉著的本尊,正是「回首阿彌陀佛」。
這尊佛像高約77公分
,是世上唯一一尊回望身旁的阿彌陀佛立像。
從秋季寶物展的海布上,能一睹回首阿彌陀佛的寶相
這尊佛像,還有一個和永觀律師相關的傳說。
在永保 2 年(1082)的 2 月 15 日,永觀律師那時年約 50 歲。
那天,他如常在大殿時而端坐,時而繞佛時,突然看見供奉在佛壇上的阿彌陀佛從台上走下來,帶領他繼續走;永觀律師驚嘆得呆立在原地。
這時,阿彌陀佛回頭向永觀律師說:「永観、おそし」(永觀,走慢了。)
莊嚴肅穆,這四個字一直是我印象中用來形容佛像法相的殊勝。
但「回首阿彌陀佛」的形象,卻是在慈悲威嚴中,帶著同眾人的同情、耐性和體恤。
畢恭畢敬的踏進本堂後,我開始圍繞「回首阿彌陀佛」參拜,當我走到佛像的左方時,我懷著恭敬的心抬頭抑望,竟和無比慈悲且憐憫的眼神對上。
當回過神時,兩行淚水已不由自主地滑過臉上,只因我感受到慈悲的阿彌陀佛跟我說:「你在這裏啊?別急,跟上來就好了。」
當身心被營役的生活弄得疲憊不堪時,這句話,就像一碗能瞬間消除疲勞的藥膳湯。
至今再次回想,如此奇妙而強烈的感受,仍會從體內油然而生。
這碗補湯,提醒了我生命是一趟旅程,而非賽道
,所以無需像賽馬般以最快速度直奔終點。
又因為這是旅程,所以無論怎麽走,也沒有對錯之分。而且,這是在上天安排下必然會走過的路。
我只需懷著勇氣和信心,相信自己的決定,繼續向前走
,在呼吸間享受沿途風光,「跟上來就好了」。
一連三篇的京都隨想錄以永觀堂的參訪體驗作結,期待再和各位分享我的旅遊感想呢!衷心感謝大家喜歡喔。
圓瑩祝各位有美好的一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