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閱讀這本小說時還很年輕,應該是高中時期或是剛畢業那兩三年。書中的細節已經記不清,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閱讀這本小說時的感受,我記得當時哭得很慘。米奇跟教練之間的細節我想不太起來,只記得這部小說在敘述米奇陪伴老教授走人生最後這段路的點點滴滴。教授睿智而幽默的發言,米奇在跟教練重逢後開始面對自己,審視自己的心,教授最後向米奇坦白的愛,以及米奇終於坦率面對他對教練的愛。(欸雖然我在說兩個男人愛來愛去,但這不是BL喔!不是!!!)他們像一對摯友,更像一對父子。要說這部作品的核心價值,我想還是「愛」吧!因為愛而逃避,因為愛而面對,無論是死亡、分離、工作或其他。終究必須先面對自己的愛,正視自己心中的感受。
當初《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改編成舞台劇在台灣演出時,我覺得憂喜參半。喜的是這部作品很棒,用各種形式去推廣、傳播給更多觀眾看很好;憂的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有一樣的疑慮,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表達原作中想傳達的核心價值。我一直沒付諸行動去看這部舞台劇,直到我媽向我提出邀請。他說他想去看這部舞台劇,我想著,很久沒跟媽媽來場藝文約會了,索性就訂了兩張票一起去一探究竟。這部舞台劇的卡司很單純,就卜學亮跟金士傑兩位演員,沒有其他角色的參與,非常純粹。這樣的安排很好,因為書中儘管也提過其他角色,但最主要還是米奇跟教練之間的對話,但這同時也很考驗兩人的舞台張力以及兩人之間有沒有產生火花。金士傑先生的作品數不勝數,演出舞台劇的時間也很長,演技是有口皆碑,是很值得信任的專業演員。而卜學亮先生,我知道他也參與蠻多戲劇拍攝,但我有印象的還是早期比較偏偶像劇那類的演出,最近一次有印象的作品我只想得起《人選之人》。其實兩人的舞台劇我都是初次觀賞,所以並沒有預期會很好或不好,算是帶著空白的心去專注體驗這次舞台上能給我帶來的感受。
因為看過小說,所以看見某些劇情會突然回想起來「對對對!書裡也有這段!」,但更多的是在兩人交談的過程中,逐漸找回當時在書中感受過的師徒情(或者該說父子情)。身為一個坐在二樓倒數第五排連演員表情都看不清的觀眾,倒是沒甚麼影響到情感的傳遞。硬要說一個小小的遺憾,可能就是金士傑先生其實有幾句話我是聽不太清楚的。雖然說他是飾演因為生病飽受折磨而說話逐漸含糊不清的病人,但在生病前的劇情中,其實我就有幾句聽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為二樓離音響比較遠所以聽不太清楚,也許是他咬字發音本來就有些含糊。每當這個時候,我的情緒都會被抽離一點點,之後隨著劇情進展再慢慢進入狀況。卜學亮先生也有幾句是這樣的,但因為他的角色是個健康的年輕人,所以咬字其實很清楚。要不就是音響問題,要不就是卜先生那幾句的口條不太好。除此之外,這部舞台劇沒甚麼好挑剔的,兩人的演技足以撐起整個舞台,互動中充滿火花,情感的表現非常飽滿,最後帶給我的仍舊是滿滿的感動。
雖然台中場已經結束了,但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跨縣市去觀賞的舞台劇。接下來果陀劇場會到高雄衛武營展演,有興趣的朋友們趕快把握機會,高雄巡演完暫時就不會再看見這部舞台劇了喔!
「教練,我不知道怎麼說再見。」
本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