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街頭速寫隨便聊 | 創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街頭速寫,隨性而畫

畫畫這件事,對我來說已經是二十年前的回憶了。當時因為擔任輔導的角色,需要培養員工對「美」的基本概念,這樣他們在推銷時,才能以更具美感的方式呈現商品。我們販售的是高單價的產品,單純強調「實用性」、「耐用性」其實沒有太大意義,重點在於獨特性——它的美感、立體感,甚至是產品背後那份看不見的心情與努力。

raw-image

最初,和許多人一起學畫畫,但時間久了,畫畫的人越來越少。最後,變成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而那個學生也離開了。又過了一週,老師也走了,只剩下我一個人。聽起來或許有些極端,但這就是常態。剛開始學習時總是熱情高漲,久了難免鬆懈,這是學習過程中幾乎無可避免的現象。

raw-image

後來,我開始到外面的社團學習,無論是社區大學還是各種交流單位,我都試著參與。慢慢地,開始感覺自己似乎摸到了一些門道,但其實離真正的「會畫畫」還很遙遠。因為這條路要走起來,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我曾經問過自己:「我要成為畫家嗎?」答案是否定的。

raw-image

繪畫帶給我的,是單純的快樂,而我不希望因為這份快樂,踏入賣畫的世界。我輔導過太多人,深知賣畫的艱難,既然如此,何必讓興趣變成壓力?於是,我始終把畫畫當作單純的愛好,而不是職業。

raw-image

早期畫的是油畫,厚重的顏料、濃郁的色彩,讓人覺得酣暢淋漓。隨手點上一筆,整個畫面就亮了起來,那種感覺十分痛快。但當開始考慮展覽時,問題也隨之而來——一般家裡不會有太多空間來存放畫作,一幅兩幅還行,若是上百幅,根本無處安置。也因為這個現實問題,我開始轉向水彩速寫。

水彩速寫的最大優勢,就是攜帶方便,畫快畫慢都可以,不會耽誤太多時間。有時候和朋友、同學坐下來閒聊,隨手就能畫出一張自己喜歡的作品,這讓繪畫變得更輕鬆、更自在。

至於風格,這是每個畫者都會面臨的抉擇。我嘗試過各種水彩技法,最後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粗獷的線條搭配淡淡的水彩,這樣的畫面不僅自然,也帶有一種輕鬆的活力。

於是,我決定專注於水彩速寫。這樣做的好處是,它不佔空間,畫上幾百、甚至上千張,都只需要一個小角落來收納。時間過去,不知不覺間,我已經累積了 2600 張作品。當我看著這些畫堆滿書架,才意識到,自己居然已經畫了這麼多——或許談不上偉大,但至少證明了自己的努力。

水彩速寫,成為了我的舒壓方式,也是一種日常習慣。未來,我仍會持續畫下去,隨性而畫,享受這份單純的快樂。

avatar-img
453會員
3.1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3/25
普普文創-avatar-img
2
快樂就好!
普普文創-avatar-img
2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5
普普文創-avatar-img
3
宇牛 沒錯!快樂就好,快樂就代表一切都很好。
普普文創-avatar-img
3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創作的本質與必然趨勢 最近有位格友在文章中提到,他將我列入觀察名單,因為他認為我的「多產」與AI產出有很大的關聯。對此,我想直接回應:是的,我確實使用AI工具來提升效率,這是現代創作的一種趨勢,但這並不代表我的作品沒有價值,更不代表AI取代了我的創作能力。 我長期研究並應用AI,在平台發表許多不
要不要用 AI 寫作? 近年來,AI 在寫作領域的應用引發了熱烈討論。自 2022 年 ChatGPT 問世以來,它帶來了極大的轟動,而如今,AI 寫作的趨勢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甚至讓許多傳統寫作者感受到壓力。2024年3月,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是否應該使用 AI 進行寫作的文章,而現在,這個問題變得
目的都不盡相同 每個人寫文章的目的都不盡相同,有的人純粹想要分享,有的人則希望藉此賺錢。而無論是為了分享還是盈利,都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台。對我而言,方格子原本只是備用的網站,但因為它的寫作格式較為直覺,所以我經常用它來撰寫草稿。 稿紙 我最早的寫作方式,是在600字的稿紙上用鋼筆一筆一畫地寫
很感謝這位格友的文字談到"偷概念"與"文章變現"的問題,我有感所以在那篇文章下邊留言,然後對方說:"說的就是我"。謝謝。只是AI寫不出一篇文章0.6元,500次點閱才賺得到1塊錢廣高費的數字。那是我從方格子後台數據算出來的。還請了解。謝謝。 封鎖我,我只能說,很遺憾如此而已。 Moonrogu
靠寫作賺錢 在這個時代,靠寫作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已經是許多人的共識。過去,人們可能還對寫作抱有一定的幻想,但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免費內容的氾濫,想要透過寫作維生,甚至賺大錢,已經成為少數人的專利。 以方格子這類平台來說,目前主要的賺錢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靠廣告賺取流量 這種模式
創作變得更為便捷和多樣化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創作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便捷和多樣化。在過去,創作是一項極為耗時且精細的工作,例如寫作,需要一字一句地雕琢,一張600字的稿件可能需要耗費數小時才能完成。若是出現錯誤,往往只能推倒重來,重新開始。而如今,數位工
創作的本質與必然趨勢 最近有位格友在文章中提到,他將我列入觀察名單,因為他認為我的「多產」與AI產出有很大的關聯。對此,我想直接回應:是的,我確實使用AI工具來提升效率,這是現代創作的一種趨勢,但這並不代表我的作品沒有價值,更不代表AI取代了我的創作能力。 我長期研究並應用AI,在平台發表許多不
要不要用 AI 寫作? 近年來,AI 在寫作領域的應用引發了熱烈討論。自 2022 年 ChatGPT 問世以來,它帶來了極大的轟動,而如今,AI 寫作的趨勢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甚至讓許多傳統寫作者感受到壓力。2024年3月,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是否應該使用 AI 進行寫作的文章,而現在,這個問題變得
目的都不盡相同 每個人寫文章的目的都不盡相同,有的人純粹想要分享,有的人則希望藉此賺錢。而無論是為了分享還是盈利,都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台。對我而言,方格子原本只是備用的網站,但因為它的寫作格式較為直覺,所以我經常用它來撰寫草稿。 稿紙 我最早的寫作方式,是在600字的稿紙上用鋼筆一筆一畫地寫
很感謝這位格友的文字談到"偷概念"與"文章變現"的問題,我有感所以在那篇文章下邊留言,然後對方說:"說的就是我"。謝謝。只是AI寫不出一篇文章0.6元,500次點閱才賺得到1塊錢廣高費的數字。那是我從方格子後台數據算出來的。還請了解。謝謝。 封鎖我,我只能說,很遺憾如此而已。 Moonrogu
靠寫作賺錢 在這個時代,靠寫作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已經是許多人的共識。過去,人們可能還對寫作抱有一定的幻想,但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免費內容的氾濫,想要透過寫作維生,甚至賺大錢,已經成為少數人的專利。 以方格子這類平台來說,目前主要的賺錢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靠廣告賺取流量 這種模式
創作變得更為便捷和多樣化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創作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便捷和多樣化。在過去,創作是一項極為耗時且精細的工作,例如寫作,需要一字一句地雕琢,一張600字的稿件可能需要耗費數小時才能完成。若是出現錯誤,往往只能推倒重來,重新開始。而如今,數位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手記錄自己的心境,其實也挺好的。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這個專欄分享了除了PV影片之外,自己學習或創作的其他經歷,包括自製頭像的設計和繪製過程。作者分享了創作的初版草稿、上色過程以及根據意見修改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教導如何自我啟發、發展個人品牌,並透過社交媒體和自己的創作獲得曝光。文章提供了從興趣到企劃、製作,再到營銷個人產品或服務的創造三步驟,以及打造品牌的三訣竅。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我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的。就像下面這個插圖一樣,每天都有千千百百樣的想法在我腦海爆發~~對我來說這份工作不僅僅是關於美感和創意,更是一門關於溝通和表達的藝術。在我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認為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製作一些漂亮的圖片或廣告。但隨著工作經驗
Thumbnail
是紀錄我所追求的旅程。 圍繞著插畫、設計、美好的事物、熱情...,所有令人引發深刻感想的事物。 不斷追求能持續創作的自己,在當下所有的進程都是緩慢的,時間線如果拉長,回頭一看可能也不記得自己實際上多努力或哪個時間點怠慢了,這些過程是成就未來的養分,也希望分享給他人時產生的共鳴能有新的碰撞與感受。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手記錄自己的心境,其實也挺好的。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這個專欄分享了除了PV影片之外,自己學習或創作的其他經歷,包括自製頭像的設計和繪製過程。作者分享了創作的初版草稿、上色過程以及根據意見修改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教導如何自我啟發、發展個人品牌,並透過社交媒體和自己的創作獲得曝光。文章提供了從興趣到企劃、製作,再到營銷個人產品或服務的創造三步驟,以及打造品牌的三訣竅。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我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的。就像下面這個插圖一樣,每天都有千千百百樣的想法在我腦海爆發~~對我來說這份工作不僅僅是關於美感和創意,更是一門關於溝通和表達的藝術。在我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認為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製作一些漂亮的圖片或廣告。但隨著工作經驗
Thumbnail
是紀錄我所追求的旅程。 圍繞著插畫、設計、美好的事物、熱情...,所有令人引發深刻感想的事物。 不斷追求能持續創作的自己,在當下所有的進程都是緩慢的,時間線如果拉長,回頭一看可能也不記得自己實際上多努力或哪個時間點怠慢了,這些過程是成就未來的養分,也希望分享給他人時產生的共鳴能有新的碰撞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