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D27-寫作的啟發1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寫作即將邁入一個月,這段時間每日的寫作,老實說不是這麼輕鬆簡單,但也沒到困難重重,因為重複每日寫作的習慣,真的讓我不斷發現新的自己。


這篇名稱叫《寫作的啟發1》,其實目前也沒有《寫作的啟發2》,只是我發現它帶給我的啟發和改變源源不斷,越寫越多東西跑出來,還帶我看見了很多以前沒接觸的世界,今天只是稍微幫自己將近一個月培養的習慣做個檢視,之後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又累積了一些新的啟發,我再繼續寫下一篇。


每日寫作的啟發


1.原來不是真懂


之前看過有人形容寫作習慣就像照鏡子,因為可以照出自己的真實狀況。怎樣的真實狀況呢?就是到底對於一件事是真懂還是假懂,只要一寫作就會就會知道。


開始要練習每日寫作後,我就有一個記事本是專門記錄想到可以寫的主題,以防我寫到不知道要寫什麼,可以事先規劃這幾天要寫的主題內容。不過就會發現有些主題,在我安排好要寫之後,但到了要寫的那天時會發現,原來自己對於這議題好像還沒這麼透徹理解,我大概只能先講個皮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有沒有真的了解一個主題,真的當要寫作時,腦袋到底有多少東西,身體到底有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還是只是單純在理論上或觀念上的知悉而已,一寫作,認識不足這部分就會暴露出來。通常我的做法就是既然暫時還寫不出來,那當然也只能先換成其他的主題補上,結果有些主題就被輪調換掉了幾次,都還是沒有寫出來,可能只能等比較多時間時去蒐集資料和實證後才能寫了。


2.原來不只這些


有些天數的議題寫不出來,當然也有些主題是很順利完成,在寫時就有如神助,下筆如有神,短短十幾二十分鐘,一千多個字的文章就完成了,而且寫完還意猶未盡。對於這些主題,我發現共同點就是,平常就有深入思考或是在實際操作上,有很多經驗和體悟的,自然就有分享不完的內容。


所以往回推論就知道,若是想要在某個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那一定要透過實際去執行過,才會有所感,有所感才會有所想,有所想才會有所思,有所思才會有所進。這也提醒了我自己,要更主動而且深入的去把自己文章裡寫的內容去執行,這樣一定會得到更多。


還有一個啟發,就是在寫的時候,很像提肉粽一樣,拿了中間的標題主心果出來後,在寫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寫一個想法出來,然後各種想法和靈感,就如雨後春筍,碰碰碰的一直跑出來,透過寫作才發掘出很多原來自己累積過的養分。


3.持續完整化主題


我是個很愛學習的人,所以常常會跑來跑去,到處學習。不過常常會發現自己有個問題,就是很重要的一些內容,當然含金量很高,不是很快就能直接吸收,所以之前沒開始寫作時,很多重要的系統和觀念,就是停在知道、看到而已,沒時間去整理吸收,連帶也影響到內容的產出,就像前面提到的,發現原來自己不是真懂。


有鑑於此,我開始嘗試透過將一個觀念主題拆解成好幾個寫作天數去寫作,讓我自己透過輸出帶動輸入,達到真正深入的去了解新主題的東西。就像前幾天的《廣告修辭學》系列文章,就是我希望讓我在這些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自告奮勇擔任的一些職位。今天的《寫作的啟發》就是我輸出的其中一篇,接下來也還會把更多的啟發以第二篇、第三篇等等以此類推的方式去寫作紀錄。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我很喜歡這樣透過寫作,來慢慢累積自己對各個主題的完整觀念想法。希望可以對正在看文章的你有些啟發,甚至一起開始寫作的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3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每天寫作,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將所見所思所獲用文字記錄分享,期待和你一起成長。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寫作的世界時,我們不僅僅是在紙上或螢幕上寫下幾個字,我們是在打開心靈的窗戶,讓深刻和高級的思維流淌。通過寫作,我們提高了對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每一個故事、每一篇詩歌,都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解讀,一種表達。這種對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讓我們更加理解世界,更加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創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寫作的世界時,我們不僅僅是在紙上或螢幕上寫下幾個字,我們是在打開心靈的窗戶,讓深刻和高級的思維流淌。通過寫作,我們提高了對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每一個故事、每一篇詩歌,都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解讀,一種表達。這種對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讓我們更加理解世界,更加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創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102 本日書寫主題: 往回翻閱前三個月曾書寫過的文字,試著找出可能具有超出字面上情緒/狀態/感受的段落,抄寫過來,並試著為它們命名。 ✍️掉漆的心情是有點沮喪。 所以要長大,就是能放過自己。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功課要練 寫於20240411(週四)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102 本日書寫主題: 往回翻閱前三個月曾書寫過的文字,試著找出可能具有超出字面上情緒/狀態/感受的段落,抄寫過來,並試著為它們命名。 ✍️掉漆的心情是有點沮喪。 所以要長大,就是能放過自己。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功課要練 寫於20240411(週四)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