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很欣賞的引路人文德學長分享了知名作家劉墉的一篇文章給我,閱讀之後湧起一些想法與感受,也與文德學長逐點回應,也將之梳理放在方格子留個記錄。
劉墉是我小時候買最多本書的作家,我非常喜歡他。
我有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實現一個飛翔的人生、我不是教你詐、還有忘了書名的,還有他和高中兒子一起寫的那本書。
劉墉在我的青春歲月裏可算是我無形的心靈導師。
第一張截圖,劉墉先生提到了偏差心。
偏心 這種事 在我的人生裏是家常便飯 我媽從小就偏心我弟 她說我弟一出生,她在夫家的地位就扶搖直上,當年生我,我奶奶對她沒過好臉色。 所以不能怪她偏心 誰叫我就是少了那“二兩肉”🤣🤣🤣
後來我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從來沒低於前三名、前三志願,妥妥的品學兼優好學生,玩樂團、打遊戲,成績沒落下過,永遠是我媽及陳家的驕傲。 我不是學霸,也不擅讀書,被她一路嫌到五專畢業。
直到我自費插大,考上東吳企管,她才開始正眼看得起我幾眼。言談間總不忘了補上:如果不是我當年這樣要求妳,栽培妳到大學畢業,妳今天有的苦日子過了。
我五專找過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整整一學期,老師鼓勵我先愛自己,再慢慢讓媽媽看見我的好。 我從那裏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德明心輔的林芬老師,雖然我記不得她的全名了,可是心裏永遠感謝她的聆聽與鼓勵。
截圖二
劉墉說“我相信這些孩子都是被寵大的”
我認同。
昨晚我才在與公公表達,孩子不能寵,吃苦的孩子反而有較好的韌性。
我說我覺得就算家裏破產也不要怕,我覺得家裏環境苦,孩子反而會為了生存奮進。太優渥的環境寶貝了孩子,失去了上進心與吃苦的能耐。
公公卻說他寧可死也不要過窮日子。
我能懂。 因為公婆是苦出來的農家子弟,當年他們的苦,比我在一個像詐騙集團裏工作15年領不到什麽薪水還更苦。
不同的是,
公婆的心裏,都是傷,所以會想避開傷痛,不要再回到過去的那種苦日子。
我苦出了更強大的心性。心裏沒有傷。因此我知道那15年的日子沒白費,沒領到的薪水轉化成能力與智慧以複利效應倍增;有效的技術讓那公司屹立至今。
公公現在的年紀,當年的志向,他決定再也不讓他的子孫受苦。 即便現在的他還是最苦最累的一個。 他都要孩子們不再吃他的苦。
以後有空,說說我先生的故事。
我的淺見 他要孩子不苦,得先讓孩子苦一陣子,才不會讓孩子苦一輩子。
截圖三
劉墉說:“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活著的時候別把所有都給出去。相對的,也別一毛不拔,只要子女不亂花錢,能幫的就要及時幫,讓他們成功。”
非常認同。
容我下回再分享我的觀點,來去煮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