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童年乖習慣的束縛:找回自我,創造幸福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幾週前,學長分享劉軒先生的一則podcast,談到了童年的乖習慣:“長大後真正困住你的,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還活在童年的規則裏。” (完成內容連結如下)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c7d06af8-228f-4684-b942-db284f48dfba

聽完音頻心有所感卻是花了許久時間才消化出點東西,謹將回應學長的訊息紀錄於此,希望有緣看見文章的人也能因此覺察綑綁住自己的童年乖習慣,並且重新制定出合於自身時宜的新運作模式🙏


聽完劉軒這集有點久了,遲遲無法回應您 覺得劉軒先生講得很對呀!可自己根生蒂固地也曾被、也仍被如此教育著,也甚至如此教育著自己的小孩... 即便知道這些童年乖習慣已經不是金科玉律,卻仍然遲遲不敢丢下。很慚愧呀,因為不知道丢下這些“基本道理、原則”後,我要用什麼觀念來帶孩子... 內容中我很被觸動的一個點是:先把該做的事都做好才可以去玩。 小時候爸媽要求:先把功課做好才能看電視。 先把書讀好才能出去玩。 先考上好大學才能談戀愛。 先當個好學生才能學穿衣打扮。 結果,我功課一直不怎好,看電視一直被罵、打電動也被罵、出去玩充滿了罪惡感,始終在快樂與愧疚中浮沈、一直嚮往談個戀愛卻苦無機會、穿衣打扮被視為“妖魔鬼怪”避之惟恐不及結果是對自己外表的不自信和妝扮上的無能... 一定要功課好才能開始做這些事嗎?那我就在沒有機會開始的情況下錯過了好幾個體驗與學習的黃金時期。 在情感上吃足苦頭。 在貧乏的遊樂經驗值中矛盾掙扎。 最戚戚然的,是出了社會、有了家庭孩子後,先做好家事才能陪小孩玩、先顧好飯碗才能陪孩子享受、先照顧了公婆阿嬤小孩的各種需求與想要才能坐下來享有我的私人時間做我想做的事... 我承認我能力不好,做事也不利落,為了遵守上述不論是來自公婆明言的規定也好、從小被教育的觀念也罷,我這些年有好多次好多次在孩子充滿期待的眼神中轉身離開去廚房洗碗、去飯桌擦拭、去院子裡收衣服,把孩子留在電視機前面看影片,然後在孩子不再用熱情期盼的眼光期待媽媽陪伴後,再承受著老人家指責孩子只會看電視都不理人也不做家事的不滿... 老人家沒有發現矛盾,我覺得矛盾也沒有毅力每次都堅持先陪孩子,也沒有智慧與家人溝通到一起意識到這所謂的“童年乖習慣”其實可能害人不淺... 這些所謂的限制性信念,其實很像是格列佛遊記裏那一絲一絲綑綁著巨人的線,看起來不起眼,綑起來卻掙不開。 感恩學長引我聽了劉軒先生這集podcast ,我意識到其中一縷絲線,也在多日後有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觀點因而能將這限制性的信念動搖。 當我在用“得把XXX先做完,才能OOO。”來要求孩子時,我得先誠實面對自己:這個要求是服務了我自己?還是服務了孩子?還是服務了誰?一但逆轉或違反這順序,會造成怎樣不可挽回的破壞嗎?會造成永久性影響嗎?如果答案是否定或是不確定的,那麼我們也許可以試著走一次不同的路,親身感受一下結果。 不要用想像的、以為的、或是過來人的老生警告般的碎念、數算著各種不好下場來逼自己非得屈從不可。 只要有承擔後果的勇氣與扛起責任,把一切變成是自己歡喜做甘願受,我相信人在面對不同狀況時會操練出一套更具真實性更符合自身情況的優先順序抉擇。 我公公堅信,如果我先生(他兒子)沒有像他這樣把所有賺得的錢都拿回來養家,那這個兒子就永遠都是家裏的問題,永遠無法變成一個有責任、有肩膀的男人。 我沒那麼堅信。雖然我也很希望老公能夠把養家放在第一位,這樣我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公公可以不用這把年紀還做得半死,但是我知道我得給出空間讓先生去做一件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決定要做的事,讓他為自己的人生有一次負起完全責任的機會。 過程很不好受。但是,五年來,尤其是近一年,我看到先生的改變,責任感的提升、與孩子互動的提升、上進心的提升、對家庭的向心力的提升... 先生雖然完全沒有照著公公(包括曾經的我自己)堅信的順序走,但他比過往的任何一年都接近我們心目中的那個理想的男人。 先生之所以變了,不是因為他照著爸爸成功過的路子走,也不是聽了老婆給他扣大帽子的話為了做個好兒子、好老公、好父親的“應該”,而是先生“自己決定要變好”,“同意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 先生也比我們任何大人都少用“先做完XXX,才能OOO”來要求孩子,他會分析給孩子聽為什麼此刻先做XXX會比較好,不這麼做的後果可能會怎麼樣,然後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包含對我,在他成長成熟後,也是用這樣的方式跟我溝通。 先生一直都不是任何人眼中的乖孩子。相形之下,他的童年乖習慣就少得多。先生不是任何社會評價中所同意的成功人士,連我都還有很多期待他變得更好的地方,但是,先生讓我感受到的是當一個人少掉那些童年乖習慣的束縛時,其實真的是比較自由與靈活的。 以上與您分享。 感謝您引薦了一則好音頻。 劉軒先生的線上課我相信會幫助人們覺察到更多童年乖習慣的束縛並幫助人們鬆綁,我也會去注意這堂線上課的資訊,也考慮報名參加🙏 晚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愛我家我的鴨
1會員
15內容數
我是三寶媽兼鴨場小助理,我有一個想讓孩子們學習音樂、讓老公能夠回歸管理鴨場而我能重新走入人群的樸實夢想。我將分享生活點滴和築夢歷程。歡迎您也感謝您結伴同行🤗 #親子 #夫妻相處 #家庭關係 #創業紀實
我愛我家我的鴨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人沒有辦法賺到認知以外的財富。 你同意嗎? 這不是知足常樂的問題, 是願不願意拓展認知邊界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的課題。
2025/04/21
人沒有辦法賺到認知以外的財富。 你同意嗎? 這不是知足常樂的問題, 是願不願意拓展認知邊界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的課題。
2025/04/02
若在人生中她沒有遇到崇建老師,若沒有發生與崇建老師的這一段溝通,冰冷的孤寂還得籠罩著自己多久? 更詭譎的是自己心裏的冰固會如何影響著與孩子、丈夫以致於所有人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02
若在人生中她沒有遇到崇建老師,若沒有發生與崇建老師的這一段溝通,冰冷的孤寂還得籠罩著自己多久? 更詭譎的是自己心裏的冰固會如何影響著與孩子、丈夫以致於所有人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3/27
昨日我很欣賞的引路人文德學長分享了知名作家劉墉的一篇文章給我,閱讀之後湧起一些想法與感受,也與文德學長逐點回應,也將之梳理放在方格子留個記錄。
Thumbnail
2025/03/27
昨日我很欣賞的引路人文德學長分享了知名作家劉墉的一篇文章給我,閱讀之後湧起一些想法與感受,也與文德學長逐點回應,也將之梳理放在方格子留個記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