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說謊的威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誠信應該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底線。

為什麼呢? 人的心裡有信念固著(belief perseverance)的現象。

信念固著(belief perseverance)

人們會在認知過程中建立基模(scheme),做為日後認知的基礎。一旦人形成了某種信念,例如對某人形成印象,對某事產生定義,甚至建立了一套理論來解釋該項人事物,即使此印象理論有錯誤,人對自己的信念會固著,即使有反對的證據與資訊呈現,人們會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扭曲事實去符合原本的認知/信念。

造謠說謊的威力,就在於任何訊息都會進入人的認知,如果人接觸到錯誤訊息,乃至謊言,先形成印象,後續就算獲得正確資訊,也難以修正原本的印象。

謊言就是刻意編造錯誤訊息,以操縱別人的認知,形成錯誤印象,再從中獲利。

一個人騙過你一次,一個媒體曾經發布錯誤資訊,理論上應該再也不採信才對,因為已經無從知悉下一句話是不是謊言,所以說誠信應該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底線。

然而實際狀況是,即使人知道對方曾說謊,一再提醒自己對方可能會說謊,只要對方敢說,聽者還是會半信半疑,印象仍然形成,信念仍然受到影響,甚至因為固著,建立後續難以撼動的錯誤認知。


態度影響理性思考

錯誤認知如果有挑起情緒,更會影響態度,此時產生愛恨,即使有理性的數據證據辯證,在在都證明之前的是謠言,但態度會影響人的理性思考,錯誤認知更難修正。若要透過法律澄清,不看曠日廢時,就算提告成功,同樣會陷入信念固著難以撼動的窠臼。


誠信必須是底線

說謊造謠成本很低,但效果極佳,社會上詐騙造謠自然愈來愈多,愈來愈狠。

所以誠信必須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地線。曾經說謊的人,頂多兩次,就應該再也不予採信。曾經發布錯誤訊息的媒體,就應該不再收看、不再採信。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社會沉淪崩壞。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學校是社會發展的一環,社區人口減少,甚至人口組成改變,年輕人愈來愈少,最主要原因通常是缺乏工作機會,留下來的學童,許多是隔代教養的看守兒童。這樣的背景脈絡,學校如何發展特色課程,也難以為繼。 縣市合併以來,城鄉發展差距愈來愈大,學校只是社會發展的末節,不從經濟發展調整,廢校和社區衰頹是必然的結果。
葉石濤說:「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這種文青式的包裝,賦予台南一種浪漫的氛圍,其實升格成直轄市之後,台南市的發展乏善可陳。 根據臺南市政府民政局人口資料網頁,自99年台南縣市合併以來,市民人數以2017(民國106年)為頂峰,2018之後逐漸減少。
續上一篇 "為何雙標? " 補充一下學者認為人們如何理性判斷別人的信念。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都低、但一致性很高,那可能傾向於個人性格問題。 例如大家都不會罵盧媽,只有老柯罵她(共識性低),老柯不是特定只罵盧媽,是對很多人都亂罵(特殊性低),而且老柯每次見到盧媽都罵(一致性高),那就是老柯個人性格問題。
一個人的言行有可能並非遵循內在信念。當信念並非這個人真正的內在價值,只是獲取名利的工具,則雙重標準成為必然。 在不同情境之下,這些人關注焦點是如何在情境中獲取最大利益,既然信念只是工具之一,當然要視情境選擇最佳工具,就未必遵循信念,訂出相同標準。
國中小老師的導護工作一直有很大爭議,但其源頭在於:國人不守法啊!! 交通規則明擺著,紅綠燈也運作著,後面導護和交警兩道防線,等於放棄根本的交通法規,也不追究用路人的責任。 這就是台灣人的習性,等於讓違法的人就地合法。 這種便宜行事,其實合乎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但執事者應該有所覺知,不要得過且過。
最近中國身分證愈鬧愈大,原本只是一個網紅查證不嚴謹,根據資訊錯誤的網站,公開舉報特定人士在中國大陸有身分證。即使後來發現該網站資訊錯誤,且可能有騙錢之嫌,卻還是硬要炒作這個議題。 銓敘部二月底發函全國公教單位,要求數十萬公教人員都要填具切結書,宣布沒有中國大陸戶籍護照居住證等等。本文解析之。
學校是社會發展的一環,社區人口減少,甚至人口組成改變,年輕人愈來愈少,最主要原因通常是缺乏工作機會,留下來的學童,許多是隔代教養的看守兒童。這樣的背景脈絡,學校如何發展特色課程,也難以為繼。 縣市合併以來,城鄉發展差距愈來愈大,學校只是社會發展的末節,不從經濟發展調整,廢校和社區衰頹是必然的結果。
葉石濤說:「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這種文青式的包裝,賦予台南一種浪漫的氛圍,其實升格成直轄市之後,台南市的發展乏善可陳。 根據臺南市政府民政局人口資料網頁,自99年台南縣市合併以來,市民人數以2017(民國106年)為頂峰,2018之後逐漸減少。
續上一篇 "為何雙標? " 補充一下學者認為人們如何理性判斷別人的信念。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都低、但一致性很高,那可能傾向於個人性格問題。 例如大家都不會罵盧媽,只有老柯罵她(共識性低),老柯不是特定只罵盧媽,是對很多人都亂罵(特殊性低),而且老柯每次見到盧媽都罵(一致性高),那就是老柯個人性格問題。
一個人的言行有可能並非遵循內在信念。當信念並非這個人真正的內在價值,只是獲取名利的工具,則雙重標準成為必然。 在不同情境之下,這些人關注焦點是如何在情境中獲取最大利益,既然信念只是工具之一,當然要視情境選擇最佳工具,就未必遵循信念,訂出相同標準。
國中小老師的導護工作一直有很大爭議,但其源頭在於:國人不守法啊!! 交通規則明擺著,紅綠燈也運作著,後面導護和交警兩道防線,等於放棄根本的交通法規,也不追究用路人的責任。 這就是台灣人的習性,等於讓違法的人就地合法。 這種便宜行事,其實合乎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但執事者應該有所覺知,不要得過且過。
最近中國身分證愈鬧愈大,原本只是一個網紅查證不嚴謹,根據資訊錯誤的網站,公開舉報特定人士在中國大陸有身分證。即使後來發現該網站資訊錯誤,且可能有騙錢之嫌,卻還是硬要炒作這個議題。 銓敘部二月底發函全國公教單位,要求數十萬公教人員都要填具切結書,宣布沒有中國大陸戶籍護照居住證等等。本文解析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誠實的後果是傷害別人及自己。即便是短暫的善意的謊言也會產生鴻溝、恐懼、不安。 隱藏秘密像是用筆刷模糊邊界,使邊界變成理想的樣子。然而原有的瑕疵依舊會透過時間的積累慢慢浮現。無法估計的時間壓力,也像是一顆未爆彈。 沒有人是完美的,那些瑕疵或許反而是具意義的、是特別獨有的。不要害怕,唯有坦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誠實,這是歐美國家不管學校或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說謊算是非常嚴重的過錯。因為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會假設人人都是誠實的,若有人不誠實,會對整體社會運作產生很大影響。至於華人或東方世界稍有不一樣,比較以防弊為基礎,傾向認為人性是軟弱的,人心是自利的,也就是比較容易說謊的。
Thumbnail
我們對別人真心的好,別人受到感召,也會對我們等量回饋,我們對他人言行刻薄,他人也會一一反擊,甚至加碼。佛說,世間萬物都是假相,為了假相斤斤計較和貪婪愚癡都是跟自己的慧命過不去。有人說,白花花的銀子鈔票、水泥鋼筋造的堅固房子哪裡是假相,都是眼睜睜的真實存在。 那些所謂的真實的存在,會隨著一個人的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謊言一旦被揭穿,便會對信任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Thumbnail
說謊的時候,如果鼻子真的會變長,人們也許會選擇說真話或保持沉默。 正因爲皮諾丘只是童話,所以謊言從來沒有消失。謊言似真實偽,混淆聽者的判斷,企圖操控利己或損他的結果。謊言大者可以竊國,小謊就算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損害,依然飽受撻伐,世所不容,正因爲說謊的行爲玩弄他人認知,被玩弄的人被當成傻子,豈能不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不誠實的後果是傷害別人及自己。即便是短暫的善意的謊言也會產生鴻溝、恐懼、不安。 隱藏秘密像是用筆刷模糊邊界,使邊界變成理想的樣子。然而原有的瑕疵依舊會透過時間的積累慢慢浮現。無法估計的時間壓力,也像是一顆未爆彈。 沒有人是完美的,那些瑕疵或許反而是具意義的、是特別獨有的。不要害怕,唯有坦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誠實,這是歐美國家不管學校或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說謊算是非常嚴重的過錯。因為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會假設人人都是誠實的,若有人不誠實,會對整體社會運作產生很大影響。至於華人或東方世界稍有不一樣,比較以防弊為基礎,傾向認為人性是軟弱的,人心是自利的,也就是比較容易說謊的。
Thumbnail
我們對別人真心的好,別人受到感召,也會對我們等量回饋,我們對他人言行刻薄,他人也會一一反擊,甚至加碼。佛說,世間萬物都是假相,為了假相斤斤計較和貪婪愚癡都是跟自己的慧命過不去。有人說,白花花的銀子鈔票、水泥鋼筋造的堅固房子哪裡是假相,都是眼睜睜的真實存在。 那些所謂的真實的存在,會隨著一個人的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謊言一旦被揭穿,便會對信任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Thumbnail
人言可畏的可怕,只有經歷過才知啊,以訛傳訛造成對當事者的毀謗和傷害,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特別是在轉述事情時,絕對要謹言,保持善意和真實,除了提醒自己別成為不實消息的傳播者,更要能夠明辨是非,學會理性思考。
Thumbnail
說謊的時候,如果鼻子真的會變長,人們也許會選擇說真話或保持沉默。 正因爲皮諾丘只是童話,所以謊言從來沒有消失。謊言似真實偽,混淆聽者的判斷,企圖操控利己或損他的結果。謊言大者可以竊國,小謊就算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損害,依然飽受撻伐,世所不容,正因爲說謊的行爲玩弄他人認知,被玩弄的人被當成傻子,豈能不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