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句話,過去被視為待人處世的智慧,勸人凡事退讓,以和為貴。
不再是了……隨著時代變遷和思維轉變,它已不再是單純的生活哲學,反而成了許多人用來壓制受害者的話術。
尤其是當這句話被用來應對"性騷擾"時,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
我們常聽見:「算了吧,搞不好是你太敏感,忍一忍就忘了。」這樣的沉默,真的能換來「風平浪靜」嗎?還是只會讓加害者更加肆無忌憚,讓受害者陷入更深的痛苦?
今天,我想暢談多數案例的其中一件,當下不該「忍讓」的性騷擾事件。
《座位疑雲》
大學時期,某個週末,我在林口搭車回家,不巧遇到一件至今難忘的事。
當時我住在學校宿舍,每到週六、日就會回家一趟。那天,我在長庚轉運站等待公車,約莫三十分鐘後,車來了。我上車後,選擇了中後段的位置,特意避開了前兩、三排的博愛座。
乘客陸續上車,車子駛向長庚站。這趟車的行駛路線,現在改成直接上高速公路,如果當時它沒有在長庚醫院站停下,我或許不會遇見他,又或者……會更早遇見他。
他,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伯。
我原以為自己避開了博愛座,就能遠離潛在的騷擾,卻沒想到這反而成了「敗筆」。
老伯上車後,直接略過前排的空座位,徑直往後走。他左顧右盼,遲遲沒有坐下,車子無法開動。擔心耽誤時間,我不自覺地抬頭看向司機,結果不巧與老伯的視線對上。我立刻撇開視線,裝作若無其事地低頭滑手機。
下一秒,他直接坐了我旁邊的空位。
明明腿腳不便,前三排全是空位,偏偏一副看中獵物般,迅速朝我身旁空位坐。車子開動後,他不僅沒有保持距離,反而刻意往內側靠近,肩膀緊貼著我。他手上的拐杖不斷敲擊地板,然後他的身子微微前傾,以一種極度令人不適的目光,直勾勾地盯著我的臉……
車子行駛了將近一小時,終於快抵達我的下車站。我試圖按下車鈴,卻因為他的存在而感到困難——他擋住了我的動作。
我艱難地伸手,終於觸碰到車頂的按鈕。**鈴聲響起的瞬間,我的心也跟著一緊。**但他依舊沒有移開視線,依舊用那種令人不安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我……
我更氣憤,周遭旁觀乘客惡意的眼神。
下車時,老伯擋著我,因為他腿腳不便,移動緩慢,我很有耐心地等他讓開,而其它要在同站下車的乘客,早就飛奔下車,我持續等了五分鐘,司機也跟著等,接下來,令人不舒服的誤會要來了 !
老伯他站起身,結果往後一滑,坐回座椅上,旁人看像是腳滑摔倒,再者,他又有「老人」這個身分,我當下是有要攙扶的想法,可是對上其他乘客的視線,我便縮回想要攙扶的手,深怕老伯趁機陷害,說是我推他。
這不是一個好思維,我到現在時不時,還是會把老人跟道德綁架畫上等號,當然,想必讀著文章的人都有注意,車上其他乘客的目光,何嘗不是比依老賣老更惡爛的道德綁架,其實那個使我想攙扶的手縮回的目光,僅是隔著車中間的走廊,坐在老伯旁邊的一位阿姨,倘若那位阿姨看不下去,大可伸手去扶老伯,她為何不扶 ?
也許……她是不是也害怕老伯誣衊她呢 ?
最後,我平安下車,忍了將近十分鐘才下車,車外的空氣髒歸髒,卻舒暢不少。大家以為結束了嗎 ? 不,我發現車上有幾個人,朝著我盯著,知道我注意到他們的視線,他們立刻迴避。
《座位疑雲》事件,這說不準算不算性騷擾 ? 反正我至今不理解的疑雲,便是前三排座位空蕩蕩,卻無一人去乘坐,莫非……我看不見祂們 ? (笑)
#性騷擾#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