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的利器與實務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參與觀察

  我們要知道每一種研究法的缺陷,去找尋可以補足這一塊的缺陷,所以就會增加文件、觀察,確認受訪者的內容是不是真實,在互動過程中,就可以延伸到受訪者沒說、可以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如果沒有看見,受訪者有沒有脈絡性、想法很跳痛、回憶都是他覺得重要,但是沒有情境脈絡。所以情境脈絡瞭解,才能對於事件有更客觀的評判,不會因為受訪者說是這樣就只能相信這樣。

.研究者是研究探討之主要工具

.經常搭配非正式訪問以收集資料

.能藉由參與者的觀點或解釋以瞭解所觀察現象之深層意義

.能熟悉及瞭解參與者所使用的語言,並藉以瞭解與研所代表之意義

.能藉由觀察以支持或反駁研究者所持之觀點及假設,並發展後續可探討之問題

適用情境

.探討少為人知支線向與發現新觀點

.需瞭解與事件相關之情境脈絡

.作為檢證之用

  不同收集資料是否具有一致性,進行檢證。

.輔助訪談

  半結構式的訪談前,先進行了解,然後才去進行訪談,會更明確。

.研究參與者受限於語言之使用與表達

優點與限制

.優點:

1探討並取得研究對象之個人觀點

2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資料

3提供此時此地,關於情境、關係、行動/行為、事件、角色及組織等方面之資料

.限制:

1研究者對場域之改變與影響,或相對的,研究場域對研究者之可能改變與影響

2耗時且耗力

觀察角色:根據研究者之參與程度

.角色分類

1完全參與者

2參與觀察者

3觀察參與者

4完全觀察者

參與觀察者:長期觀察

.研究者藉由參與及觀察,發展並建立研究對象之關係

.可能延伸問題

1由研究對象間衝突所產生的選邊問題

2個人偏見與喜好問題

3涉入的廣度與深度問題

觀察參與者:短期或定期觀察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之互動是短暫、正式、並以觀察為目的進入場域

完全觀察者:定期觀察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無任何互動

.可能衍生問題:研究者無從得知被驗就者之觀點看法

觀察資料收集

.描述性觀察

1對研究場域、參與者、及所發生是艦隻詳細記錄與描述

2此資料能提供後續研究探討之參考

.聚焦性觀察

1針對某一事件/現象進行觀察記錄

2是根據描述性觀察記錄衍生而出

.選擇性觀察

1是根據聚焦性觀察之分析結果

2研究者需能探討並分析此特殊事件之隱含意義

田野觀察記錄

Neuman三種地圖

.空間地圖:包含參與者、設備等務裡空間,以記錄觀察的地點

.社會地圖:用以顯示參與者間之權利、影響力、友誼、社會互動等狀態

.時間地圖:用以呈現人事物及溝通等來往時間

Spradey九項觀察面向

.空間、行動者、活動、物體’行動、事件、時間、目標、感受(此二者要透過對談)

田野觀察筆記

.實地:所觀察人事物之詳細資料

.方法:所採用之資料收集方法(干擾性及排干擾性)

.分析:研究者根據對蒐集資料之分析詮釋(包括後續需再觀察及蒐集之資料)

研究者省思日誌

觀察注意要點

.研究者個人因素之影響

.研究參與者行為表現是否異於平常

.保持觀察過程、內容與方式之彈性

.保持專注而中立之態度

.投入其中保持距離的觀察(化熟悉為神奇、化平淡為獨特)

.勿將田野筆記掉落於觀察場域

研究者角色

.影響資料收集之研究者個人因素

1經驗:研究問題的選擇與發展、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2年齡:因年齡差異或體力,而限制與研究對象之互動與資料收集

3性別:探討研究問題的角度及所收及之資料

4族群背景:未能熟悉研究對象使用的語言

資料分析(1)

.採取填寫觀察筆記及研究日誌,分別記錄與整理資料

.持續閱覽與反思所紀錄整理之筆記及日誌,並分析後續可進行探討觀察之問題

.持續性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是用來幫助研究者能以直不聚焦的方式,以發展及建構研究發現與結果

Q何謂逐步聚焦?

  資料收集的方向是根據逐步聚焦而來

Q何謂結構/紮根理論?

  說明結果如何而來,紮根理論是在說結論、現象的結果,是資料分析方法,不是理論。

資料分析(2)

三角檢證法(質性研究一定會用到14)

不同資料來源(單一方法內,有兩人以上的受訪者)

2不同資料收集方式(觀察、研究者省思日誌)

3不同時間或場域

不同解釋觀點(跟文獻進行對照)

.避免過度融入:尋求特殊或負面案例

資料整理與分析之步驟

.編碼、建立索引與分類

.確認所整理分析支要點/議題有完整及真實的反應原始資料

.以尋求回饋方式,再次確認整理分析之要點/議題友真實反應實況

.對照目前的分析結果與原始資料

.從原始資料中尋找與分析結果不符或對立之特殊或負面案例

.請研究參與者確認資料分析結果是否正確

.納入三角驗證法包括不同資料來源、收及方法、及觀察

納入研究計畫的反思問題

.根據我們的研究目的與問題,是否需採用觀察法?如是,將以哪一觀察角色進行資料收集、及為什麼需要採用此角色?

.根據研究問題,思考需觀察記錄之資料為何?

可以參考Spradey九項觀察面向

.空間、行動者、活動、物體’行動、事件、時間、目標、感受


每個研究問題都可以設計最完美的計畫,但實際到自己的研究,可能就會礙於人力、物力,無法全部實施,就會需要寫在研究限制和研究建議。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探討個別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兩種研究方法。個別訪談包含一對一訪談、結構式、半結構式和無結構式訪談,並提供詳細的準備、執行和注意事項。焦點團體訪談則說明其意義、特性、適用與不適用情境、優缺點,以及時間流程的準備、實施和資料分析階段。兩種訪談方法都強調建立信任關係、避免引導性提問,並尊重受訪者的意見。
本篇文章提供如何發展與擬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操作型定義、研究規劃、資料分析以及選擇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的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理論與概念、文獻整理、研究設計要素、質性研究方法(民族誌研究、初步評估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面向,並提供實務案例與步驟說明。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文章探討個別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兩種研究方法。個別訪談包含一對一訪談、結構式、半結構式和無結構式訪談,並提供詳細的準備、執行和注意事項。焦點團體訪談則說明其意義、特性、適用與不適用情境、優缺點,以及時間流程的準備、實施和資料分析階段。兩種訪談方法都強調建立信任關係、避免引導性提問,並尊重受訪者的意見。
本篇文章提供如何發展與擬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操作型定義、研究規劃、資料分析以及選擇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的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理論與概念、文獻整理、研究設計要素、質性研究方法(民族誌研究、初步評估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面向,並提供實務案例與步驟說明。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抽樣方式影響調查的樣本結果是否可以代表母體狀況。方便抽樣可能導致偏誤,應考慮更系統化的抽樣方法,例如簡單隨機抽樣,以確保樣本情況可以回推母體情況。文章透過範例說明,解釋樣本和母體之間關聯。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 卡片盒筆記法不僅是一種記錄工具, 更是一種洞察知識深層連結的方法。 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與實踐, 我已經從中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洞見, 這些洞見對於我的學術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洞見1 - 超越表象的深入理解 卡片盒筆記法使我能夠在龐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我們常把研究分成量化與質性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不止這兩種方法),其中量化分析主要在討論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質性分析則在變數間在的互動過程與事件。因此通常在進行質性研究時,我們需要收集大量田野調查或訪談資料。做過訪談的人都知道,訪談後需要反覆的聆聽訪談錄音並將其轉化為訪談逐字稿,這是一個大工程,還好現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抽樣方式影響調查的樣本結果是否可以代表母體狀況。方便抽樣可能導致偏誤,應考慮更系統化的抽樣方法,例如簡單隨機抽樣,以確保樣本情況可以回推母體情況。文章透過範例說明,解釋樣本和母體之間關聯。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 卡片盒筆記法不僅是一種記錄工具, 更是一種洞察知識深層連結的方法。 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與實踐, 我已經從中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洞見, 這些洞見對於我的學術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洞見1 - 超越表象的深入理解 卡片盒筆記法使我能夠在龐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我們常把研究分成量化與質性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不止這兩種方法),其中量化分析主要在討論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質性分析則在變數間在的互動過程與事件。因此通常在進行質性研究時,我們需要收集大量田野調查或訪談資料。做過訪談的人都知道,訪談後需要反覆的聆聽訪談錄音並將其轉化為訪談逐字稿,這是一個大工程,還好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