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節餐桌上若有一道咱們家自製的廣式臘肉,總能帶來一種安穩與幸福的感覺。這份傳統手藝從家政婦未曾謀面的公公傳給婆婆,再由當時已經臥床的婆婆口述傳給我,彷彿一條若隱若現的線,搖搖晃晃置放在憨婦手裡。
1. 廣式臘肉的醃製過程
這門手藝學得並不輕鬆,最初學習時婆婆已經臥床,只能口述指導,而我則是斷斷續續地摸索嘗試,直到開始詳細記錄,甚至讓兒子一起參與,算是一種傳承吧?準備香料
婆婆留下來的香料配方如下,但比例仍在摸索調整,因為老人家的描述總是「大約、大概」。(台語:量其約)
• 巢果
• 丁香
• 花椒
• 胡椒
• 陳皮
將這些香料磨細後,與鹽一起乾炒至鹽呈微紅色,待涼後使用。
醃製步驟
1. 抹鹽:將炒過的鹽均勻抹在肉條上,靜置一小時。
2. 抹酒:使用高粱酒(婆婆與老爺一致認為高粱酒風味最佳),逐片抹上醃過的肉。
3. 翻動醃製:每天由下而上翻動肉條一次,至少醃三天。
4. 風乾:將醃好的肉掛起來,曬足七天,氣溫越低效果越好。
※夜晚不能置於戶外,避免露水影響導致生蟲。
※日間不能長時間曝曬,以防出油吸引蒼蠅。
※以我家傳統最好是在寒流來襲的時候製作,暖冬則比較不適合,易壞。咱們家打自爺爺傳給婆婆至今,臘肉不薰蒸以冷天的寒冷去將肉與香料收縮在一起。
5. 保存:最後送人的部分用牛皮紙包裹,我則用春聯用紅紙隨意寫字,是我為贈送親友的心意。

年節討喜氣有緣才能吃到^ ^
這些是我家婆婆口述的過程,每家都不會一樣。
2. 臘肉的料理方式
基本處理(去除多餘鹽分與油脂)
• 先將臘肉抓過鹽水(去除多餘鹽分)。
• 放入加了加了適量鹽滾水中燙20分鐘。
• 取出後置於蒸架上的盤子,加入2杯水,以蒸氣加熱。
• 蒸至熟透,這樣可確保油脂不過多附著於肉片。
• 放涼後切片,搭配蒜片擺盤,即可食用。
其他料理方式
1. 炒飯:將剩餘的臘肉切丁,與蔥、蛋、白飯拌炒,香氣四溢。
2. 炒時蔬:搭配青蒜、豆苗、芥藍等綠葉蔬菜炒製,油香濃郁。
3. 拌麵:蒸好的臘肉切絲,拌入熱騰騰的麵條與蔥油,簡單美味。
4. 蒸豆腐:與嫩豆腐一同蒸煮,口感滑嫩且富含層次。

我家最常見的料理方式
年歲增長,總想抓住那些飄過的味道。這份臘肉的製作技藝與家族記憶一同傳承,每年調整配方,尋找最適合的比例,也許這樣的傳承方式,才是最貼近家的味道吧!在此紀錄與分享給喜歡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