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超級食物」
近幾年,健康飲食成為顯學。
從奇亞籽、藜麥、酪梨、羽衣甘藍,到藍莓、巴西莓、奇異果……你是不是也曾被網紅、營養師或超市架上的「超級食物 Superfood」燒過?
這些來自遠方的食材,被冠上各種閃亮標籤:
高抗氧化、幫助減重、改善腸胃、平衡血糖……但你有沒有發現:
為什麼這些「超級食物」都來自國外?難道台灣或亞洲真的沒有自己的營養之星?
今天,我們就來打破迷思,重新看見那些被忽略的、其實每天都吃得到的在地超級食物。
二、「超級食物」這個詞,真的代表健康嗎?
所謂「超級食物」,其實是市場行銷術語,泛指:
含有高密度營養素、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天然食材。
它們通常具備以下特質:
- 高纖、高抗氧化成分(如花青素、多酚類)
- 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
- 有益脂肪酸或優質蛋白質
這個概念本身沒有錯,但它讓我們誤以為——
只要是外來食材,就特別厲害;只要是進口的,就值得更高價格。
事實上,亞洲尤其是台灣,早就有許多具備相同特質的超營養食物,只是我們太少去理解、欣賞自己文化裡的飲食智慧。
三、我們的冰箱,也藏著「超級食物」
你熟悉的這些「洋派超級食物」,其實都有在地對應品項:
國外超級食物功效特點台灣/亞洲對應藜麥完全蛋白質、高纖紅藜、小米、糙米奇亞籽Omega-3、膳食纖維亞麻籽、黑芝麻藍莓花青素、抗氧化桑葚、紫米、黑棗羽衣甘藍鐵質、葉酸、抗發炎茼蒿、地瓜葉、空心菜酪梨好油脂、維生素E黑芝麻、黃豆、花生巴西莓花青素、維生素C紫心地瓜、黑豆
這些台灣常見食材,營養價值不輸進口貨,而且更新鮮、環保、省錢!
四、8 種被你低估的台灣在地超級食物
1. 地瓜
- 高纖低升糖,富含β-胡蘿蔔素
- 紫心地瓜還含有花青素,抗氧化力強
- 價格親民、烹調方式多元
適合族群:腸胃敏感者、減重者、長照族群
2. 黑芝麻
- 富含鈣、鐵、鋅、維生素E
- 含好脂肪,有助荷爾蒙調節與骨質保健
適合族群:更年期女性、骨質疏鬆風險者、養髮族
3. 紅藜
- 台灣原生作物,植物性蛋白質豐富
- 蛋白質結構與藜麥類似,卻更適合亞洲人腸道
適合族群:素食者、健身者、兒童成長期
4. 紫米
- 富含鐵質、花青素、膳食纖維
- 飽足感高,取代白米效果優良
適合族群:缺鐵族、控制血糖者、女性經期後
5. 香菇
- 多醣體助免疫、天然維生素D來源
- 曬過太陽的香菇維生素D含量更高
適合族群:免疫力低下者、素食族群
6. 豆漿(無糖)
- 豐富植物性蛋白、異黃酮
- 對女性荷爾蒙平衡、心血管健康都有幫助
適合族群:乳糖不耐者、更年期女性、健身族
7. 海帶芽/昆布
- 高碘、高水溶性膳食纖維
- 幫助排便、提升甲狀腺功能
適合族群:便秘者、重口味族、消水腫者
8. 黑豆
- 高蛋白、低升糖指數
- 中醫觀點認為「黑色入腎」,養腎補氣
適合族群:疲倦族群、腎氣虛弱、需要補血者
五、健康≠昂貴,你的冰箱就是營養庫
很多人誤會「吃得健康」就等於:
- 錢包破洞
- 食材難找
- 一堆料理麻煩
但事實上:
- 紫米+紅藜+地瓜比藜麥沙拉便宜三倍
- 黑芝麻粉+無糖豆漿比奇亞籽奶昔更適合亞洲腸胃
- 紫心地瓜+黑豆湯比進口巴西莓罐裝汁更天然
營養,不需要漂洋過海;健康,可以從認識自己開始。
六、三個簡單實踐健康飲食的技巧
1. 混合米飯更升級
將白米換成糙米、紫米、紅藜混合,增加纖維與微量營養素。
2. 每天一匙黑芝麻粉
可拌入豆漿或早餐穀物,補鐵補鈣又穩情緒。
3. 常備地瓜當主食替代品
蒸煮後冷藏,當點心、晚餐主食皆可。
七、給每一位努力吃好的你,一句話
你不是不夠健康,你只是還沒被告訴:
你的土地,已經給了你最好的食物。
那些被你忽略的日常,其實早就是超級食物。
你不需要追趕國外潮流,也不用擔心荷包失血。
當你學會相信自己文化與食材的價值,你會吃得更自在、更溫柔,也更踏實。
希望這篇文章讓你對「超級食物」有了全新的理解。
也願你從今天起,慢慢用自己的方式打造—— 屬於你的、每天都吃得到的營養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