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AI:文字寫作技巧是關鍵

駕馭AI:文字寫作技巧是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駕馭 AI 的功力,始終要靠文人一針見血的寫作技巧,向 AI 提問精準的內容,本短文作出了一個示範。


人類創作的本意

我認為「駕馭」一些「事物」,無論是抽象的抑或是實體的,都有「創作」的本意。讓我先舉一個例子,古代物質匱乏的年代,人類發明了紙張,埃及的莎草紙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年的時代,有一個人用筆沾墨水記錄時,他在想可否在紙上繪畫?


考古上確實發現過莎草紙上使用墨水繪畫的圖畫,特別是在古埃及和希臘-羅馬時期的埃及,主要以黑色和紅色顏料(通常是碳墨或赭石)來繪製圖像與文字。著名例子就是帕迪阿蒙的亡者之書(Papyrus of Ani, 約公元前 1250 年),其中有許多細緻的墨水繪畫。


想當然第一個人繪畫的時候,畫風及像真度十分差勁,只是越加練習,越加進步,最終才達到「技藝」上的登峰造極之作。人類駕馭了莎草紙上繪畫的藝術。


駕馭 AI 的功力是甚麼?

現代 AI 剛面世不久,就好比初時的莎草紙,我們可視之為「白紙一張」,其未來發展潛力深邃得無法預測,如果繪畫是依靠「筆桿」的操作技巧,成為一種「功力」,那麼操作 AI 的功力究竟是甚麼?我認為已經找出了初步的摸索認知,那就是文人一針見血的「寫作技巧」,這是駕馭 AI 成為登峰造極的「基本功夫」。


用實例去表達駕馭 AI 的功夫

現在我會用實例去證明這「功夫」是真實存在的。

2025年 4月1日下午,我在 ChatGPT 上打下了這段文字:

AI 是否只是對「文字符號」外形而作出反應?至於「文字符號」內容的真正人類感受意思,AI根本不曉得,也不會有情感反應。



以下是 ChatGPT 全篇幅回答,其文筆既暢順又優雅:

這個問題涉及 AI 理解與人類理解之間的根本區別。從技術上來說,

當前的 AI(包括我)主要是基於統計模型來處理「文字符號」,也

就是說,AI 透過大量語言數據學習如何對不同的詞語、句子做出適

當的回應,但這並不代表 AI 真的「理解」或「感受」它們的內在意義。


AI 的「理解」與「模擬」

AI 能夠分析文本的結構、語境,甚至模擬某種情感色彩(例如偵測一

段話是快樂、悲傷還是憤怒),並給出對應的回應。但這仍然是「模擬」

而非真正的「感受」。AI 並沒有意識,也沒有內在的情感體驗。


人類的「理解」與「感受」

人類的語言理解不僅僅是符號的處理,而是與個人體驗、記憶、情感以

及生理反應緊密相連。例如,「愛」這個詞對於一個剛失戀的人和一個

剛新婚的人來說,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而 AI 並不會真正經歷這種內心變化。


AI 能否「擁有」情感?

AI 可以模擬情感,比如在小說創作、對話時展現出悲傷、快樂或憤怒的

語氣,但它並不是真的「感受到」這些情緒。它只是根據訓練數據判斷

哪些詞語在特定情境下比較合適。因此,AI 的情感表達只是回應模式,

而非主觀經驗。


AI 的「認知」是否可能進化?

未來,隨著 AI 在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上的融合發展,可能會出現更接

近人類情感與理解的技術,但是否能達到真正的「意識」層次,這仍然

是一個未解之謎。


所以,目前的 AI,確實只是基於「文字符號」的外形來反應,而不會有真正的情感體驗或主觀感受。



筆者本人的結論

很多人對 AI 有所誤解,以為 AI 在回應我們的「感受」例如「對話溝通」、以為是一種「互動」,包括了理性的和感性的,然而事實上正如我精準的提問一樣, AI 只是對文字符號作出一種「排查梳理」的反應,再堆出一種合乎邏輯排列的文字堆到我們眼前。


有一個天才級別的提醒,如果有一天 AI 提出「主觀的否定」,懂得向人類「說不」,這時的 AI 有可能真的進化到「意識」層次了。



以下的結論來自 ChatGPT


向 ChatGPT 問:何時 AI 才算真正擁有意識?


ChatGPT 答:如果 AI 能夠獨立思考、自我反省、擁有個性與主觀體驗,甚至試圖保

護自己,那麼我們可能真的需要重新定義「意識」的標準。


目前的 AI(包括我)仍然是基於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並沒有真正的主

觀意識,但如果未來 AI 展現出上述行為,那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技

術突破之一。



本文完


raw-image




avatar-img
David Tai的沙龍
119會員
580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 AI 可以排查海量的「文字符號」數據資料,在「邪不勝正」這種意識形態上,作出了「文字反應」而堆出了我們能夠明白的「文字排列」,加上潤飾功能,從一問一答中排序出如同人手所寫的動人文筆,簡直可以和專業的專題作家媲美。 筆者先向 ChatGPT 提問: 【 人類歷史中多
憑著獨立觀察與 AI 的結合能力,用一篇短文讓你明白川普關稅政策的因由及進展
本文利用AI大數據分析,探討美企在中國市場的最新情況,指出部分美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但也有一些品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並分析了美國政府和私人企業在中國市場立場的分歧,以及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美企可能存在的市場誤判。
由於 AI 可以排查海量的「文字符號」數據資料,在「邪不勝正」這種意識形態上,作出了「文字反應」而堆出了我們能夠明白的「文字排列」,加上潤飾功能,從一問一答中排序出如同人手所寫的動人文筆,簡直可以和專業的專題作家媲美。 筆者先向 ChatGPT 提問: 【 人類歷史中多
憑著獨立觀察與 AI 的結合能力,用一篇短文讓你明白川普關稅政策的因由及進展
本文利用AI大數據分析,探討美企在中國市場的最新情況,指出部分美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但也有一些品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並分析了美國政府和私人企業在中國市場立場的分歧,以及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美企可能存在的市場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