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犯錯的陷阱:讓你的每次錯誤都更有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試錯也講效率

raw-image

出社會後,經常接收到一類來自朋友的困擾(或說疑惑),諸如「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隨便亂試一直換工作履歷會很不好看,又很耗費時間」、「我老闆給我很大的空間,希望我從犯錯中學習,但我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麼」,從這兩個比較經典的疑問可以提煉出一個隱含在背後的問題:不知道透過試錯尋找答案的方法,導致兩種狀況:

管他的,反正就是栽下去試,也因此覺得會很浪費時間

⚫ 所以到底要試什麼錯......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聽很多「失敗為成功之母」、「勇於犯錯」等鼓勵人去試錯(我不喜歡犯錯的「犯」字,已經有既定立場,所以以下都用「試錯」)的金句諺語,但卻鮮少教我們要怎麼試錯才是有意義。言及於此,要先定義什麼叫「讓試錯有意義」(或說讓意義最大化吧),我想試錯的目的是讓我們不斷逼近正確,最後找到解答,所以「讓試錯有意義」即是將試錯的效率最大化,也就是說用盡可能少的試錯次數(成本)去追尋到那個正確。

我想真正的高手並不是未卜先知,而是透過在事前設計好精密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選項樹,再讓每一次的試錯幫我們刪除被驗證過的無效選項,如此,每次的試錯對於最後的成功都有貢獻,其貢獻甚至不亞於最後被驗證為成功的選項,看過一個很好的例子:吃了四個包子終於飽了,請問前三個和第四個哪個重要?這是相同的道理。

至於選項樹中的選項要如何精準的被列出,我認為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以尋找職涯方向為例(不確定自己的熱忱、並且不知道有哪些職業可以與之對應)

⚫對於問題來源本身的了解:對於問題本身(自己)的了解有多透徹?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率先定義問題範疇(篩除自己絕對不喜歡的或篩出自己有很大機率喜歡的選項範圍)。同時,也可以檢視解法選項(職業們)與問題(自己)的關連性,是否解法可以精準解決真正的問題。否則,若連問題(自己)都不甚了解,談何解決問題(找到自己有熱忱的職業),可能搞半天發現自己解錯問題了(探索了半天研究類的職能,才發現自己最喜歡與人接觸。)

⚫資訊收集與處理的能力:對於潛在選項們(職業選項們)的理解有多廣、多深?在對問題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後,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率決定哪些選項值得被放進試錯、哪些又不值得。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將選項排優先級,依序試錯來最大化效率。

⚫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儲備:無須諱言,我們個人的知識範疇是有限的,其中最難對付也最令人無能為力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對於「自己知道的」我們很清楚;對於「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我們有努力的方向,努力將這個範疇的東西吞進「自己知道的」;但對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既然沒有目標,也無從努力。我們能做的是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我們一生能透過學習與經驗得到的「自己知道」有限,但透過大量的瀏覽、聽聞、涉略可以盡可能地快速擴張「知道自己不知道」進而減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此有兩個好處:1. 在日後有需求時,有更多方向可以努力(「可以去了解後納入試錯的潛在選項」會多很多)。2. 充分認知自己的有限性,於是知道謙卑與尊重專業。

raw-image

回到本篇題目「勇於試錯的陷阱」,這個陷阱指得是「只知道要試錯,卻沒有針對試錯做規劃,導致大量不必要的成本產生」,這不管是針對個人生涯、職業規劃、解決方案選擇等等都是相通的。現在已經知道想追尋正確解答「必須得試錯」、所以「必須讓試錯有效率」的我們,就勇敢 Trial and error,大膽地利用錯誤和失敗的威力吧!

2023/1/17,台北華山文創,鯛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英特來糗
3會員
19內容數
兩位對知識懷抱熱忱的大學同學主筆,一些科技、經濟、職涯知識分享。透過分享我們的已知,希望幫助在同一條道上的人走得更順利,未見得正確,能燃起一些火花足矣。 - 筆者 鯛魚:政大差點延畢,現職軟體產品經理。 筆者 小胡:政大雙主修經濟、上海復旦經濟學碩士,現職銀行數據分析師。
英特來糗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本文淺顯地說明圖像生成式 AI 的原理:與文字生成有何不同,又是怎樣透過 Diffusion Model 反覆「修圖」,才能生成出清晰的圖片,逐步講解圖像生成的核心邏輯。旨在讓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快速理解這項 AI 關鍵技術,適合對 AI 應用有興趣但不熟悉原理的入門讀者閱讀。
Thumbnail
2025/04/13
本文淺顯地說明圖像生成式 AI 的原理:與文字生成有何不同,又是怎樣透過 Diffusion Model 反覆「修圖」,才能生成出清晰的圖片,逐步講解圖像生成的核心邏輯。旨在讓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快速理解這項 AI 關鍵技術,適合對 AI 應用有興趣但不熟悉原理的入門讀者閱讀。
Thumbnail
2025/04/11
薪水低,不一定是你不夠好,而是「薪水與能力脫節了」。這篇文章分享我如何用三年薪水翻倍的實戰經驗,拆解能力成長、薪資觀察與跳槽節奏,讓打工人賺到自己值得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11
薪水低,不一定是你不夠好,而是「薪水與能力脫節了」。這篇文章分享我如何用三年薪水翻倍的實戰經驗,拆解能力成長、薪資觀察與跳槽節奏,讓打工人賺到自己值得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10
本文分享作者在換工作後遭遇期待落差與現實撞擊的心路歷程。從「我不是來處理 Google Sheets 的!」的挫敗心聲,到思考如何從困境中練出反脆弱性,闡述「反脆弱性」在職場上的實踐:不是只在好環境中閃閃發光,而是即使條件不理想,也能成為撐起戰局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2025/04/10
本文分享作者在換工作後遭遇期待落差與現實撞擊的心路歷程。從「我不是來處理 Google Sheets 的!」的挫敗心聲,到思考如何從困境中練出反脆弱性,闡述「反脆弱性」在職場上的實踐:不是只在好環境中閃閃發光,而是即使條件不理想,也能成為撐起戰局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常常心血來潮的執行改變計畫,卻在轉眼間,因為各種原因以失敗收場,消極一陣子後看到相關書籍影片,你抱著這次一定不一樣的心情,再試一次,再度失敗,反覆循環,直到不敢再去想這件事。 沒關係,我也這樣過,今天就來分享十個讓你能順利跨出去的小祕訣吧!
Thumbnail
常常心血來潮的執行改變計畫,卻在轉眼間,因為各種原因以失敗收場,消極一陣子後看到相關書籍影片,你抱著這次一定不一樣的心情,再試一次,再度失敗,反覆循環,直到不敢再去想這件事。 沒關係,我也這樣過,今天就來分享十個讓你能順利跨出去的小祕訣吧!
Thumbnail
在成功的追求中,僅僅依靠努力不懈並不足夠。 本書探討在正確時機「華麗轉身」的重要性,強調正確的決策能力以及有效的退場與停損策略。 讀者將學會如何改善決策品質,提高勝算,選擇適合的目標,並在變化中保持彈性。 這種思維轉變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成功與放棄並不總是相對立的,並從中獲得更大成就。
Thumbnail
在成功的追求中,僅僅依靠努力不懈並不足夠。 本書探討在正確時機「華麗轉身」的重要性,強調正確的決策能力以及有效的退場與停損策略。 讀者將學會如何改善決策品質,提高勝算,選擇適合的目標,並在變化中保持彈性。 這種思維轉變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成功與放棄並不總是相對立的,並從中獲得更大成就。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你為每一件事物賦予意義, 你可以捨棄以往的負面經驗,撕掉舊標籤、創造新形象。
Thumbnail
★你為每一件事物賦予意義, 你可以捨棄以往的負面經驗,撕掉舊標籤、創造新形象。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