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的手指停在鍵盤上,螢幕上的游標閃爍不定,他盯著那封草擬中的郵件,卻遲遲沒有按下「發送」。
這是一封給投資人的信。過去幾年,他的事業從個人品牌擴展成一個產業影響機構,他的觀點改變了許多企業的行銷策略,甚至他的公司也開始有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資源。但現在,他卻陷入了深深的懷疑——「這一切,真的值得繼續下去嗎?」
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問過自己。
最近的市場變動讓他的計畫一次次受阻,新產品推不動,預期中的合作案延期,甚至他的核心團隊裡,也開始有人離開。
他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睡覺了,白天忙著解決問題,晚上則在想著「如果這次失敗了,我該怎麼辦?」
但問題是——他真的在「失敗」嗎?
他翻開過去的筆記,裡面記錄著當初創業時的目標:
這些目標,他其實都已經達到了。
但他卻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反而覺得自己陷入了更大的迷茫——如果這一切真的成功了,那為什麼他還是感到這麼疲憊?
「是不是該停下來?」
這個念頭,讓他愣了一下。
他打開電腦,點開自己以前的影片,那是他剛開始創業時錄下的,當時的他,在一場直播裡說:
「我不是為了逃避上班才創業,而是因為我相信,如果市場能夠理解真正的品牌價值,那麼企業就不會只追逐短期效益,而是能夠創造長遠影響。」
聽到這句話,他愣住了。
過去這一年,他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快,資金流動、團隊擴張、外部壓力……讓他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一個「負責運營公司」的人,而不再是那個「改變市場」的人。
他突然意識到——
他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害怕自己「偏離初衷」。
「我應該問的不是『該不該繼續?』,而是『該怎麼走回自己想走的路?』」
他拿起筆,寫下接下來的行動計畫——
這一次,他沒有再想著「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而是問自己——「如果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我會怎麼做?」
這天晚上,他關上筆電,沒有發出那封信,而是拿起紙筆,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寫下一份新的願景。
因為真正的低谷,不是市場的變動,而是當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候,你是否還願意相信自己最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