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一位很有名的學者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聰明才智受到很多人的崇拜。有一天,一個年輕的門生興匆匆的來見蘇格拉底,說:老師,我聽到一個有關柏拉圖的事。蘇格拉底馬上打斷這個門生的話:「你要告訴我的事,你有用三個篩子先審查過了嗎?」 門生摸摸腦門,不解地問:「三個篩子?那三個篩子?」
蘇格拉底說:「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有先確認你要說的這件事是真的嗎?」門生說:「不知道,我是聽別人說的!」
蘇格拉底說:「你如果不知道你要說的是真是假,但至少你有用第二個篩子來審查,你要說的這件事,是不是一件善事。」 門生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蘇格拉底又打斷了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來審查。你要說的這件事有用處嗎?」門生很尷尬的回答:「並沒有什麽用處。」
蘇格拉底搖搖頭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曉得是否真實也非善意,更沒有用處,那麼就別說了吧!我也建議你,忘了這件事吧。」
淺析:
中國有句成語叫【道聽途說】,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語出《論語.陽貨》。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的故事,跟孔子的思維是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警戒人的口舌之快和傳播謠言的可畏。蘇格拉底更提出了三個篩子的故事來自我審查。
首先,「三個篩子」象徵著對信息的篩選和審查,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蘇格拉底要求門生在分享信息之前,先確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善意和有用性,這反映了他對於言論負責任的態度。這種篩選過程不僅適用於個人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擴展到社會中對信息的處理,尤其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
其次,這個故事強調了真實性的重要性。蘇格拉底首先詢問信息是否真實,這表明在交流中,真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若信息不真實,則其價值和意義都會大打折扣。
第三,善意的考量也很重要。即使信息是真實的,如果它是出於惡意或不善的目的,那麼這樣的信息也不應該被傳遞。這提醒我們在交流中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和道德責任。
最後,信息的實用性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蘇格拉底指出,如果一個信息既不真實、也不善良,還沒有任何實際的用處,那麼這樣的信息就沒有必要被傳遞。這一點促使我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所分享的信息是否真的對他人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