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培訓的道路上,我一直深信一個觀點:一家企業能夠走得多遠,往往取決於中層主管的視野與格局。為什麼?因為高層在上掌舵,提供方向與資源,而基層在下執行具體任務,決定效率與品質;但承上啟下的,卻是中層主管。他們是能否「串起」組織的關鍵。如果他們的能力與心態不足,企業就像一艘方向尚可、馬達正常的船,但沒有能夠確實操作羅盤和分配任務的副船長;船長再英明,水手再勤奮,最終整艘船還是無法順利航行。
前陣子,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帶領S公司的中階幹部進行培訓。這家公司在產業中極具潛力,但長久以來存在一個很常見的挑戰:部門之間壁壘頗深,很難真正協作。總經理在開訓時對大家如此說:「這場訓練的關鍵,不只是要讓大家學到新知識,而是要促成中階幹部的跨部門合作,打破組織Silo(各自為政)。」
部門壁壘根源:人才密度不足與思維斷層
在許多本土企業裡,中階幹部培訓必然是跨部門進行。為什麼?因為人才密度不足。一家大型跨國企業,或許可以用巨大的人才庫,分別針對不同部門需求來量身打造訓練;但在台灣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裡,能擔任主管職位的人,通常任務繁重,各部門也都希望把主管的人力及時間用在部門本身的專業訓練。然而,一味只聚焦單一部門,很容易導致各部門的專業能力雖然精進了,可是公司的「橫向」溝通能力卻沒有任何提升。所謂「企業協作」,並不只是分工合作而已。真正的協作,是由策略目標所引領,帶著「我們要一起到哪裡、為什麼要去那裡、要怎麼到那裡」的共同認知。這種協作思維,往往又深深植根於更高層次的策略思維。坦白說,能夠真正理解策略者,其實是少數。多數中階幹部的養成過程,是從技術面或業務面擅長,才一路升遷上來;他們或許在專業領域很出色,但能不能跳脫自身範疇、用公司全局的視角來看問題,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在培訓結束時,有一位銷售部的經理跟我說:「我平常都知道公司要我賣什麼,但我並不知道整個產品的全貌。當製造端出狀況,我多半不理解問題根源,甚至會直覺怪罪為什麼製造部門不夠努力。」這種聲音其實很常見。中階幹部往往只能顧好自己負責的領域,碰到跨部門議題就顯得「隔岸觀火」。這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共同語言與共同視野,來思考整個企業該如何運轉。於是,跨部門合作只是空談,壁壘永遠無法打破。
拉抬策略思維:三大主軸
為了讓中階幹部能夠真正跳脫自身的專業領域思考,我在培訓中設計了三大主軸:第一是「市場定位」,第二是「顧客旅程與敏捷團隊」,第三是「情境分析與策略形成」。這三大主軸,並不只是一般的管理理論而已;其核心思想在於幫助這群潛力人才形成一套「共同語言」。這套語言著重於「我們如何了解自己身在何方(Where are we),想要去到何處(Where to go),以及如何競爭(Where to play)」。其中,情境分析與策略形成,讓許多中階幹部一開始非常不習慣,因為他們過去較少機會接觸「大格局」的思考。情境分析強調的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從外部環境到競爭態勢,再回看企業內部的資源與能力,慢慢拼出一幅全局圖。接著才問:「我們要怎麼在這樣的環境中競爭與合作?要用什麼策略去達成目標?」一旦能夠讓中階幹部體會到策略的價值,他們就再也不會只是「等命令來、照做」的被動角色,而能成為「會思考的執行者」。
整個培訓過程,我相當刻意地不只是單向講授,而是必須配合大量案例討論與實作。我相信,學習不是上對下的灌輸知識,而是要透過「行動學習」來真正內化。為此,我為這家公司專門設計了四個「自家公司案例」,針對他們實際面臨的商業場景,提供主角、情境、問題,讓這些跨部門的中階幹部一起解題。
這四個案例都與公司真實的策略議題緊密結合,不是虛擬、也不是隨機。「行動學習」能產生最大的動能,原因就在於它是「真實需要」的模擬場景。在這四個案例中,學員不但要用「顧客旅程與敏捷團隊」的方法快速找出關鍵痛點,還需要把最後的解決方案回扣到整體企業的「市場定位」與「策略形成」。
經過這半年的培訓,我看到許多中階幹部的轉變。有些跨部門小組提出的指標與作法,直接被高層採納並落實到營運計畫裡,也有的跨部門小組被保留下來,繼續把原本的討論方案深化,變成公司內部的常設專案。當然,也有些人透過這次訓練,暴露出專業不足或者管理思維的盲點;不過,這對HR而言是好事,因為表示他們能更精準地辨識需求,接下來給予更到位的進階培訓。
我一直很欣賞一句話:「往往不是哪一次培訓改變了企業,而是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長期重視,逐漸改變了企業。」當你在一家充滿Silo文化的公司裡辦培訓,很難期待一夜之間就讓所有主管完美合作;但是,只要能讓大家擁有一套「共同語言」和「共同認知」,組織就有了持續優化的可能。
為什麼這樣的訓練在台灣中小企業裡特別關鍵?因為當前的國際局勢正在劇烈變動,整個世界都加速轉型。對於資源與規模都有限的企業而言,一個決策失誤或一個佈局不完善,可能就讓多年辛苦基礎付諸流水。只有真正把中階幹部的視野與思維拉高,才能在市場風雲變換之際,依然能保持應變力。
有些人誤以為中階培訓只是灌輸一些新觀念,或者學一些管理工具,但我認為最大的改變是「心態」與「格局」。當這群中階幹部跳脫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就能在各自的領域裡進行新的嘗試,並彼此「串連」成為真正協作的一支團隊。這就是行動學習與策略思維結合的強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