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好多東西,買了不少課程,報過各種社群,但最後…
那些筆記還是躺在資料夾裡、課程影片沒看完、你的目標依然寫在筆記本上,連一小步都沒有真的踏出去。我懂你。因為在創立 One Muse 賦能圈之前,我自己也是走過這一段的。
而今天,我想跟你聊聊的是:我們的教練陪跑制度,究竟怎麼做,才能讓一個又一個卡住的人,真的走出轉變、開始創造結果。
有太多教學系統,把學習當作終點。上完了、交了作業,就算完成。
但在賦能圈,我們認為:
「知識」不轉化成「行動」,就只是資訊;
「情緒」不轉化成「動能」,就只是困擾;
「目標」不轉化成「結果」,就只是空想。
所以我們設計的,不是一個單向講授的課程,而是一個你一進來就會有人關心你、拆解你、追蹤你的 陪跑式社群系統。
而這個系統的最前線,就是我們的「賦能教練」。
當你加入賦能圈,如果你有需要,我們都會在兩週內安排一位教練(或顧問)與你對接。這位教練不是來跟你聊天打氣的。
他/她會用完整的流程,協助你完成以下幾件事:
我們不讓你寫「多看幾本書、多運動」,這種目標太溫和。
我們要的是那種「你想到做成這件事會起雞皮疙瘩」的挑戰型目標。
比方說:
因為我們相信,激動的目標,才有可能啟動真實的行動慣性。
透過我們的 GPT 工具【六個月目標拆解器】與教練一對一互動,你的目標會被精確地拆成:
再也不是「有空再做」,而是 明天你該做什麼,我們幫你排好。
每週一次,你的教練會主動跟你復盤。
不是只是問你「這週過得怎麼樣」,而是用我們內部設計的【七步覆盤架構】陪你釐清:
透過這種對話,你會發現你不只是執行任務,而是在拆自己的內在程式。
我們的很多學員會說:
「我原本以為我是懶,結果教練陪我聊完才發現,我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看見。」
你可能會好奇:
「那這些教練,是怎麼被訓練出來的?」
老實說,蠻硬的。
想成為賦能圈的認證教練,不能只是會說話、會鼓勵人,更要「真的走過」。
這三關過了,才有資格成為正式教練。
很多社群、系統、課程都會說自己有教練、有輔導。
但我們認為,教練的價值,不是在於「帶得多好」,而在於他能不能:
我們常說,改變的路上不能只靠熱情,還要有結構。
賦能圈的教練制度,其實是架在三個基礎上:
每一位教練都學會 One Muse 的八方位系統、教練提問技巧、績效復盤邏輯,並依照標準 SOP 陪跑。
每週至少一次復盤,訊息即時支援,必要時還能開啟語音、視訊或社群小組討論。
我們的教練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有【AI 七神器】做後援:
你不是只有一個教練,你有一整個系統團隊。
很多學員跟我們分享,在來賦能圈之前,他們也參加過很多社群、團體。
但他們說最大的差別是——
「這裡不是鼓勵你加油就好,而是會真心問你:那你今天做了沒?為什麼沒做?來,我陪你拆。」
有些人來的時候情緒超混亂,一堆想法卻動不了。
兩個月後,他們變得更有行動力,開始相信自己有資格追夢、設計產品、開第一場講座、甚至接到第一筆收入。
如果你也是那種學了很多、聽了很多、但還是動不了的人,我想邀請你給自己一次新的嘗試。不是再多學一門課,而是——
讓一個真正願意陪你的人,牽著你,一步步走出你的人生。
這不是夢想講座,也不是打氣社群,這是一個你可以實際落地、轉化、成長,然後看見自己成果的地方。
我們不是完美的地方,但我們是一個有制度、有溫度、能夠讓你真正走出來的地方。
我們在這裡,等你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