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章 不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平和而廣泛,不可能有多餘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它博大精深是所有動植物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磨平它的鋒芒、分析它的各種面貌、都是如此的恰到好處、讓人嚮往,


湛兮似或存。

深刻的不可能沒有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習道沒有先來後到,誰都可以做那個開創者。


【註解】

道「沖」而「用」之:「沖」是平和;「用」是廣泛

「淵」兮「似」萬物之「宗」:「淵」是博大精深;「似」為;「宗」是

「挫」其「銳」:「挫」是磨平;「銳」是鋒芒

「解」其「紛」:「解」是分析;「紛」是各種面貌

「和」其「光」:「和」讀ㄏㄜˊ恰到好處;「光」是時間

「同」其「塵」:「同」是嚮往;「塵」是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吾」是;「子」是老師

「象」「帝」之先:「象」是摹擬;「帝」是開創者


【解析】

道像水,雖然到處都是,但要自己去取了才有。道像父母,我們會想去挑戰它的權威,但另一方面又愛著它。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29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努力要讓一切圓滿,比不上去復原缺口,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捶擊出來的鋒利,沒辦法一直倚靠, 金玉滿堂
Thumbnail
2025/04/27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努力要讓一切圓滿,比不上去復原缺口,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捶擊出來的鋒利,沒辦法一直倚靠, 金玉滿堂
Thumbnail
2025/04/26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增加德行要像水一樣,水有利於所有的動植物卻沒有要求,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Thumbnail
2025/04/26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增加德行要像水一樣,水有利於所有的動植物卻沒有要求,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Thumbnail
2025/04/25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一切的存在」能夠持續下去,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但(一切的存在)沒有辦法「自己」存
Thumbnail
2025/04/25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一切的存在」能夠持續下去,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但(一切的存在)沒有辦法「自己」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平和而廣泛,不可能有多餘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它博大精深是所有動植物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
Thumbnail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平和而廣泛,不可能有多餘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它博大精深是所有動植物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