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癌因性疲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癌症治療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不適之一,就是「癌因性疲勞」(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

這種疲勞不同於平常工作或熬夜後的疲倦,它不會因為睡一覺或休息幾天改善,而是一種持續、難以回復的身心疲憊,嚴重影響癌友的生活品質。

.什麼是癌因性疲勞?

根據台大醫院的說明,只要過去一個月內,有連續兩週以上、幾乎每天都出現以下症狀,就可能是癌因性疲勞:

-極度疲累

-睡再多也無法恢復體力

-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變差

-情緒低落、容易煩躁

-對平常有興趣的事提不起勁

-身體感到沉重、虛弱,走路都有困難

這些症狀除了出現在身體層面,也牽涉到情緒和認知能力,嚴重者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功能。

raw-image


.為什麼會出現癌因性疲勞?

癌因性疲勞的成因是由多種因素造成,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因素:

1. 疾病本身的生理負擔

-癌細胞快速生長,耗費大量能量

-疼痛、器官功能異常、貧血或營養不良,導致身體虛弱

2. 治療的副作用

-化療、放療等治療會影響正常細胞,進而造成疲勞感

-常見副作用如噁心、食慾不振,也會削弱體力

3. 情緒與心理壓力

-對病情的不確定感、對死亡的恐懼、外觀改變的不安感

-長期焦慮或憂鬱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加重疲憊

4. 身體調節系統的變化

-身體發炎反應

-睡眠週期紊亂(如褪黑激素分泌異常)

這些變化會讓身體更難恢復活力,也降低日常活動的意願,形成「越累越不想動 → 越不動越累」的惡性循環。

raw-image


癌因性疲勞不只是累,而是一種影響身體、情緒與認知的綜合性不適。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件事,就很容易忽略或誤解真實狀況。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減輕這種疲勞呢?

下一篇文章,我將介紹目前研究推薦的癌因性疲勞緩解方法,幫助身體找回一點點活力。

請繼續關注,也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家人與朋友!


參考文獻:

1.Horneber, M., Fischer, I., Dimeo, F., Rüffer, J. U., & Weis, J. (2012). Cancer-related fatigue: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tsch Arztebl Int, 109(9), 161–172.

2.Bower, J. E. (2014). Cancer-related fatigue.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1(10), 597–609.

3.Rau, K.-M., Shun, S.-C., Hung, S.-H., Chou, H.-L., Ho, C.-L., Chao, T.-C., Liu, C.-Y., Lien, C.-T., Hong, M.-Y., Wu, C.-J., et al. (2023).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Taiwan: 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for screening,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53(1), 46–56.

avatar-img
3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喜歡寫文章的教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心許 的其他內容
癌症治療期間及前後的運動建議,依治療階段不同而有所調整,治療前以提升肌肉量為主,治療中則以維持基礎活動量為主,治療後則著重在重建體能,並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文中提供不同階段的運動建議,並分享個人經驗。
癌症病患可以且應該運動!即使在治療期間,適當的運動也能改善副作用、降低復發風險、提升生活品質。本文詳述運動對癌症患者的益處,並提供安全運動的建議,包含從低強度開始、注意身體反應及感染風險等。也分享一位癌症患者的個人經驗,鼓勵癌友們在量力而為下,積極運動,找回生活的主導權。
棒式(Plank)是經典的核心訓練動作,但「撐很久」並不等於核心夠強! 這篇文章將揭示棒式常見的錯誤做法,並指出僅僅做棒式不足以全面訓練核心肌群。 文章將提供升級版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提升核心力量。
癌症治療期間及前後的運動建議,依治療階段不同而有所調整,治療前以提升肌肉量為主,治療中則以維持基礎活動量為主,治療後則著重在重建體能,並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文中提供不同階段的運動建議,並分享個人經驗。
癌症病患可以且應該運動!即使在治療期間,適當的運動也能改善副作用、降低復發風險、提升生活品質。本文詳述運動對癌症患者的益處,並提供安全運動的建議,包含從低強度開始、注意身體反應及感染風險等。也分享一位癌症患者的個人經驗,鼓勵癌友們在量力而為下,積極運動,找回生活的主導權。
棒式(Plank)是經典的核心訓練動作,但「撐很久」並不等於核心夠強! 這篇文章將揭示棒式常見的錯誤做法,並指出僅僅做棒式不足以全面訓練核心肌群。 文章將提供升級版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提升核心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在知道自己有罹癌的可能後,我開始面對自己的膽怯及拆解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2024年1月4日 又到了回診日期!每四週回診一次,是生活日常。 乳癌四期,轉移到肺,為什麼會生病?一個無解的問題。那又何必糾結! 是何等的幸運,不用化療,只要用新的標靶藥『擊癌利』和賀爾蒙藥『復乳納』,不用化療。雖然還是有副作用,掉頭髮、骨頭痛、乾皮膚、長疹子,還有免疫力低下、癌因性疲憊等,
Thumbnail
在格友裡面有提到的一個關於癌症的疼痛控制,這確實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想起了關於很多的病友,想說藉此來分享一下我臨床的經驗。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在知道自己有罹癌的可能後,我開始面對自己的膽怯及拆解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2024年1月4日 又到了回診日期!每四週回診一次,是生活日常。 乳癌四期,轉移到肺,為什麼會生病?一個無解的問題。那又何必糾結! 是何等的幸運,不用化療,只要用新的標靶藥『擊癌利』和賀爾蒙藥『復乳納』,不用化療。雖然還是有副作用,掉頭髮、骨頭痛、乾皮膚、長疹子,還有免疫力低下、癌因性疲憊等,
Thumbnail
在格友裡面有提到的一個關於癌症的疼痛控制,這確實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想起了關於很多的病友,想說藉此來分享一下我臨床的經驗。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