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到圖書館繳資料,一位八年級的學生對著管理圖書館的老師說:『新台幣即將在台灣消失,因為將被人民幣取代了。』老師對學生說:『你怎麼會這麼認為』。學生回答:『沒辦法,最近新聞看太多了。』
走在路上,迎面而來一位不太熟的孩子對我說: 『老師,您要小心一點噢!,因為我會搞死您。』明白這是孩子當下開玩笑的話語,只是我無法理解,孩子怎麼會說出這個類型的話,代一堂課所以見過這個孩子,真的很不熟,明知道要導正,但一下子也找不到較合宜的時機。
科技化時代的來臨,學校是孩子生活學習最重要的場域,如果不思及向前,勇於改變、創新,學校所教導孩子的知能,無法適應未來出社會後的挑戰是可以預期的。無論普通班也好、體育班也好,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狀況,家長是很難察覺的,然一旦等到壞習慣已經養成,錯誤的行為開始察覺,想要修正、調整才是辛苦的開始。學習是一種習慣,每一種習慣的養成必需要有好的開始,接續的舖陳、時間的持續與成果的發揮。在班上每天的基本功課:寫國文與英文(練字)、寫成語、英文句子、解數學題,寫作文(聯絡簿),其中練字即是練心,當孩子翻閱課本抄課文時,打開課本,對課本的的內文就會接近,等孩子沒有排斥感的時候,就可以強化引導下一個步驟去做。
孩子上視藝課,離開教室後電灯、電風扇、冷氣都沒關,顯見孩子生活習慣仍需努力,其實以我的認知點而言,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人會習慣把教室內該關的設備關掉,但是最近這幾年發現,孩子隨手關灯的好習慣漸漸缺乏了。
生活也是一種習慣,對於塑造一個孩子達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是容易的,但對一個班級,要讓五成以上孩子把生活、學習當成一個很自然的習慣,就必需費一些苦心。無論關灯也好,讀書也好,習慣了就可以找到當下的樂趣,主動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的能力是孩子一輩子的資產。
明日聚焦:有效的策略,對學生施以適當的處置或管理,藉以激發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