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今年才過了三個多月,還沒走到一半,但你可以試著回想過去一年,自己的身心狀況還好嗎?知名作者葛瑞琴.魯賓的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主要發表了自己每月的快樂生活提案,多半是針對生活習慣、心情、行為上的調整,來提升生活品質、增加幸福感。
而今天要聊的這本《我想過得比去年好一點》則是由珍妮佛‧艾斯頓,以醫生的角度,來為讀者提供讓「生活更健康的12個提案(剛好12個月)」。
基本上,這12個月的健康提案,本就是提升身體健康程度的老生常談,我們都知道少喝酒、少吃糖、少吃紅肉炸物,長期下來對身體絕對是有好處的,但其實上肯認真去做、且持久去做的人還是有限。
閱讀這本書的好處,就是無需從頭讀到尾,而是可以依照當下的煩惱或心情,來選擇喜歡的月份來挑戰,例如:最近我感到喝水量少,睡眠不足,就可以優先閱讀相關的章節,作者不僅以自身的挑戰來呈現身體的變化,同時也搭配足夠專業(卻不艱深)的研究結果佐證,令人在讀後也躍躍欲試。
只是,千萬不要看到第一個月挑戰不喝酒就直接放棄這本書!我們可以先暫時跳過第一章啊(笑)
全書的精華重點就在目錄了👇🏻

另外,我要推薦大家可以同步搭配《我,刀槍不入》這本書,來強化你的健康挑戰之路,畢竟我們(還是只有我?)的心智有點點脆弱,很可能會因為週末一個放縱的念頭、一個懶散想躺平的念頭,放棄做「健康的事」。(那也沒關係,只要有覺察到再走回原本正確的道路上就好)
《我,刀槍不入》的封面是作者大衛・哥金斯的照片,我知道封面讓這本書看起來“很硬派”,但它完全不是什麼心靈雞湯或枯燥的體能訓練書,而是作者闡述自己從一開局就拿到一手爛牌的人生,歷經老爸家暴、種族歧視、曾胖到130幾公斤,到最後成為美國海軍特戰海豹突擊隊、世界頂尖耐力賽運動員,還被譽為是「地表最強男人」。
徹底貫徹生命“ No pain, no gain ” 的一個人.
這本以第一人稱的自傳相當好讀,也因為大衛・哥金斯強大的意志力和被磨練到長出繭皮的心智,都會在閱讀過程中給我很大的激勵性,所以我覺得很適合在展開這些「健康計畫之路」的時候邊閱讀陪跑。
回到本文標題
在讀完《我想過得比去年好一點》的我,同時在本月收到了健康檢查表,果不其然的膽固醇紅字、肌耐力不足...這些數值告訴我:是時候該改變了,我想要再變得健康點。
於是,列出了以下正在執行中的計畫:
1.多喝水
由於我曾經有過喝水量不足而泌尿道發炎的狀況,每當覺得有點頻尿的時候,心情都會慌到不行。此外,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喝水量變少也會導致身體疲勞感加重喔!(*註:身體缺水時會從血液中「借」水,若沒有適當地補充水分,便容易讓血液缺氧,影響身體正常運作,而血液缺氧的現象就有嗜睡和疲勞等現象。)
反思自己的生活模式,我列出了為什麼達不到每日建議喝水量的原因:(你也可以試試觀察自己一天,找出無法喝足夠水量的原因)
◻︎工作中一坐下就懶得起身去倒水
◻︎每當自己覺得渴的時候才願意起身去倒水/喝水
◻︎習慣一邊工作一邊慢慢喝咖啡,不知不覺一個早上只喝一杯咖啡
◻︎沒有記錄自己一天喝掉幾杯水
然後,我主要做了三個行為改變,果然就達到了成人女性的每日飲水量2L:
◻︎準備一個2L的運動水桶,每天早上裝滿,然後放在工作桌下
◻︎每回桌上的水杯空了,直接倒入運動水桶的水,就可以不起身裝水,對我來說相當方便👍 😆
◻︎防止頻繁夜尿影響睡眠,傍晚18:00後,水桶的水只留400cc,也就是說其他的水,我得在白天時間喝完。

2.睡滿8小時
這幾個月來我大致上每天只有睡6-7小時,有時候覺得精神尚可,有時候(特別是到週四週五的時候)卻覺得莫名的疲勞,我知道自己是較有紀律且神經質的個性,會因為認為自己還有該做的事情而不會貪睡,更沒有睡回籠覺的習慣,加上我很想知道自己是「需要睡滿8小時,還是睡7小時就夠?」的體質,所以把「睡飽」這件事列入了本次健康計畫中。
這次也參考書中建議下載了Sleep Cycle App,來好好紀錄自己的睡眠品質。

最近調整成9點躺下,5點~5點半起床
3.一週運動五天
身為不愛出門的 i人,過去我曾經試過早上起床後到樓下的公園慢跑,但始終沒有毅力,加上我不喜歡在公園枯燥的重複繞圈圈,也懶得到社區的健身房使用跑步機。我也曾經到住家附近的瑜伽館上課,一週一次的熱瑜珈非常棒,但真的要達到運動目標,累積的花費會很兇。
最後我找到Nuli App(非業配,我自己目前已訂閱三個月方案),裡面課程相當多,而且新手友善,無需健身工具,只要連上電視、準備好瑜珈墊,就可以開始宅家運動,省去外出交通的時間,也無需社交,對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啊!
我選擇的多半是徒手運動&有氧運動,主要是基本的深蹲、弓箭步、棒式等動作,不用擔心動作跟不上其他人,也不像瑜伽那樣需要動作到位,目前的我最需要的就是動起來,先提升整體的肌力與心肺能力。
運動小白最推薦先從7-10分鐘、訴求擺脫懶散的新手課程開始。我那時心想,再怎麼忙碌沒時間,也總該有10分鐘可以拿來運動吧?
等到完成兩週課程之後,我還在週間一、三、五加入了10-15分鐘有氧運動。每天早上八點送孩子去上學之後,回到家到工作前就是我的運動時間,我會優先做運動排程,然後才可能是打掃、洗衣、工作、泡咖啡等等。把運動放在早上執行,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容易拖延,有點像是先苦後樂的概念,畢竟對忙碌一整天的身體,夜晚降臨時我只想好好的躺著放鬆。
這也是《與成功有約》一書提到的:要事先做。
此外,有研究顯示:把運動放在早上,而不是晚上,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同時不容易找藉口(ex.我今天遇到什麼事情好累、晚餐太晚吃、還有其他事情沒忙完…等等)
*不過,這部分還是因每個人的習慣、生活模式有異,有些人在下班後/休假日還是會很有紀律地前往健身房報到 👍
4.少肉多菜的飲食調整
目前需要改善的紅字是膽固醇的數值,所以依照醫生建議,減少紅肉、加工炸物、高油脂食物,增加蔬果量。這件事並不難辦,我原本就是有意識的在減少肉類,近期也戒掉了洋芋片等油炸零食,唯一一件沒變化的,就是早餐麵包與午餐麵食的澱粉量。
過去,我的平日早餐與午餐十分簡單,早餐多半是麵包搭配鮮奶或自煮的咖啡拿鐵;午餐則是乾麵搭配一碗蔬菜。看出問題了嗎?這兩餐以澱粉為主,蛋白質與蔬果的量都不足。
意識到這點之後,我做了調整:
■早餐:無糖燕麥片&鮮奶、一顆水煮蛋、水果
■午餐:蒸地瓜/糙米混白米飯、一碗水煮蔬菜、低脂的雞肉/魚類or豆腐
■晚餐:半碗糙米混白米飯、兩道蔬菜、一份肉類
■飲品:無糖咖啡/拿鐵、無糖或低糖豆漿
因為早睡的關係,我也順便戒掉了宵夜,由於知道自己有晚上追劇想邊吃東西的癖好,我決定用睡眠戰法來抵制平日的宵夜和飲酒行為。只是,週末假期我還是會留給自己一些“小甜頭”,讓下禮拜能繼續努力。
5.每日的營養補充品
我認為現代健康的正常成人只要三餐正常,選擇正確的食物,基本上不太有營養缺乏的問題,所以,“基本上”,是不需要額外攝取保健食品的。然而我出生在一個藥師家庭,爸爸總是會有額外的保健食品會送來給我(主要是鈣&B群&維生素C)。
既然是父親的愛,那就物盡其用吧!這次的目標就是要好好的將它們吃完,不要一再地放到過期(過去的我很常這樣三分鐘熱度...噓不要跟我爸說😅)
結語
如同今年展開的「不消費計畫」,我陸續完成了三個多月的金錢記帳(本文撰寫的時候是第四個月記帳),這對過去難以天天堅持、且容易放棄的火象星座來說,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情,也因為這件成功的小事,我也才想要開啟更多的計畫,然後一一紀錄在這裡。
事實證明,當立定目標之後,不管是IG、臉書也好,部落格也好,寫日記也好,只要留下紀錄都可以幫助行動持續下去,如果你也很容易三分鐘熱度的話,真的很推薦用文字紀錄的方式來鞭策自己。
最後謝謝大家看到這邊,如果我的行動也對你產生「想變得更好、更健康」的想法,那就一起來執行吧!你完全可以選擇適合你、你喜歡的版本,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