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還沒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股力量」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候:
一邊焦慮著「我到底哪裡做錯了?」一邊翻著自我成長的書、看無數教學影片,希望能「學會」什麼來解決眼前的困境。
但奇怪的是——
知道的方法越多,反而越焦慮;明明了解邏輯,實際一做卻依舊卡關。
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也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那些力量還沒被你「走出來」。
真正的成長,不是從書本複製來的,而是從一場場現實經驗中淬鍊出來的。

ABS POWER:從經驗裡長出來的五種內在力量
內在力量不是模擬練習的產物,而是一種實際活出來的體感。
ABS POWER 並不是一組口號,而是一條可以走過、累積、鍛造的成長路。它由五個核心環節組成,每個環節,都藏著轉變的關鍵。
A:看懂卡點(Awareness)
卡住的那一刻,往往最想逃,但其實正是最值得凝視的時刻。
與其責怪自己為何總是重蹈覆轍,不如問問自己:「這次,我是被什麼卡住的?」 是對他人的期待?是害怕失敗的焦慮?還是無意識的慣性反應? 看懂卡點,不是羞辱自己,而是開啟修正的可能。
B:再創高光(Breakthrough)
成長不只發生在成功的時刻,更多時候,是在你從低谷爬起來的那一刻。
所謂「高光」,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成就,而是某種微小但真實的感受: 那一刻,你感受到自己真的在動了、有感了、懂了、被理解了。 這些「提升感、洞察感、榮耀感、連結感」,會成為你繼續前行的內在回聲。
S:技能圈(Skill Circle)
職場不是比誰知道多,而是比誰能做出成果。
真正有用的技能,是你能靈活應用、修正、擴展的工具組。 而這些工具,不會一蹴可幾,它們來自一次次的實戰—— 從做錯中學,從反覆演練中優化,從被挑戰中修正。 你的技能圈,就是你對問題的解題能力之延伸。
S:人際網(Social Network)
人的力量,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
我們需要夥伴、需要支持、更需要那些在對話中鏡照我們的人。 人際網不是指人脈有多廣,而是你在互動中能否被看見、敢表達、願協作。
在團隊裡歷練出來的你,會比一個人在角落掙扎的你,更有方向、更有底氣。
P:潛能動力(Potential Power)
每個人都有潛能,但能不能變成實力,就看你願不願意讓它在真實生活中被點燃。
潛能不會主動現身,它藏在那些你原以為撐不過的場景裡,藏在那些你咬牙堅持下來的時刻中。
只有不斷行動、不斷實踐,這股動力才會逐漸成形,從可能性變成「我真的做到了」的信心基礎。
真正的成長,是在走過後能回頭說:「我有變得不一樣」
我曾經陪過一位新手主管經歷他的第一場任務風暴。
他總是在開會前熬夜準備、開會時緊張到講話發抖、開完會又陷入自責:「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領導別人?」
但他沒有逃避。他開始學著讓會議更聚焦、讓任務更清楚、讓話語更溫和直接。
幾週後,他不再只是「撐過去」,而是逐漸掌握節奏,甚至可以帶領團隊走出混亂。
他說:「我還是會緊張,但我開始相信,我真的能做好。」
那就是 ABS POWER 在他身上發酵的時刻。
力量就像劍,不是買來的,而是鍛出來的
我們總以為內在力量來自「知道得多」,但事實是——
真正的力量,更像一把劍。
- 知識是鐵礦,但你得願意進火爐;
- 經驗是高溫,每一次焦慮與痛苦都是錘煉;
- 意志是鐵鎚,一次次捶打後才成形;
- 而那些你經歷過的卡關、突破、連結與行動,才是讓這把劍有鋒芒的真正原因。
這把劍也許不華麗,但它屬於你。你握在手裡,會感受到:我撐得住,我做得到。
你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力量的礦脈
所以,如果你正處在一段迷惘、疲憊、懷疑自己的時光,請別急著放棄。
因為你正在鍛造你的 ABS POWER。
真正的力量,不是「知道了多少」,而是你走過多少、轉化了多少、留下多少不會被奪走的能力。
每一次覺察、每一個高光、每一個技能、每一次真誠的連結,
都在為你累積一種無需外求、源自內在的穩定與自信。
這,就是內在核心力量的淬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