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大腦的未來我作主:洞悉老化風險,擁抱清晰思路的長生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維持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心智敏銳,成為許多人關切的課題。偶爾忘記鑰匙放哪、或是想不起某個不常用的詞彙,這些或許是正常老化過程中偶發的插曲。


但是當記憶力、思考能力、判斷力出現持續且明顯的滑落,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獨立性時,就可能涉及認知功能衰退,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阿茲海默症。這不單是個人的挑戰,也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面對這樣的未來,許多人感到憂慮甚至無力。目前的科學理解指向一個更積極的觀點:儘管有些風險因子無法改變,但透過主動的策略與生活方式調整,個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為自己的大腦健康負責,延緩認知功能下降的軌跡,擁抱更長久、更清晰的人生下半場。


歲月留痕:認識認知衰退與阿茲海默症的面貌


神經退化性疾病泛指一系列因大腦或周邊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逐漸喪失功能甚至死亡,所導致的漸進性疾病。失智症便是其中一大類認知功能障礙的總稱,其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干擾日常活動與獨立生活能力。


在各種失智症類型中,阿茲海默症是最普遍的一種,佔據了失智症案例的大多數。其影響遠不止於記憶喪失,還包括語言表達困難、解決問題能力下降、情緒與性格改變等。雖然確切的全球盛行率統計不易,但以美國的數據來看,數百萬人被診斷患有此症,且隨著人口老化,這個數字預期還會持續攀升。理解阿茲海默症不僅是認識一種疾病,更是正視一個普遍的公共衛生議題。


談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年齡無疑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隨著歲月的增長,不僅是阿茲海默症,罹患心血管疾病、多種癌症以及青光眼等許多慢性疾病的機率都顯著提升。這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涉及身體自然修復能力的下降、細胞清除代謝廢物的效率減弱、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的累積、以及長時間暴露於環境風險因子等。人體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使用時間越長,各個零件系統自然會出現耗損與功能衰退。


雖然年齡是個無法逆轉的現實,但正因為如此,科學研究與預防醫學的焦點,便轉向了那些可以透過個人努力加以調整與管理的「可變風險因子」,這也是保有長期大腦健康的希望所在。


認知功能的老化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從完全正常的認知狀態,到明顯的失智症之間,存在著過渡階段。最初可能出現的是「主觀認知下降」,意指個人感覺到自己的記憶或思考能力不如以往,但客觀的認知測驗結果仍在正常範圍內。接著可能進展到「輕度認知障礙」,此階段的認知問題已可透過標準化測驗檢測出來,並且身邊親友也可能觀察到變化,但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大致仍能維持獨立。


輕度認知障礙被視為失智症前期的一個重要警訊,處於此階段的人群,未來發展成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失智症的風險顯著較高。當然,除了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與腦血管病變如中風相關)、路易氏體失智症(特徵包含認知波動、視幻覺、巴金森氏症狀)等也是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它們各有不同的病理機制與臨床表現,準確的鑑別診斷對於後續的照護與處理至關重要。


先天與後天:基因在認知風險中的角色


基因遺傳是影響個體健康的先天因素之一,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風險中,基因同樣扮演了角色,但其影響方式並非一般人想像中的「非黑即白」。個體的基因組成會影響其對疾病的「易感性」,也就是容不容易生病,而非直接宣判必然的結果。


有些人天生體質比較怕冷,稍微吹風就容易感冒,但只要做好保暖,還是能維持健康;有些人則相對耐寒。基因之於阿茲海默症風險,也有類似的意涵,它設定了某些體質上的傾向,但後天的環境與生活習慣,才是決定這些傾向是否顯現的關鍵。


在眾多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中,載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 ApoE)是最廣為人知且影響最顯著的一個。ApoE 蛋白質在大腦中主要負責運輸膽固醇與其他脂質,對於維持神經細胞膜的完整性、突觸的可塑性以及修復損傷都至關重要。


ApoE 基因有三種常見的變異型態:E2、E3、E4。其中,ApoE3 是最普遍的型態,大約六成以上的人口帶有此型,其風險被視為基準線。ApoE2 相對少見卻帶有保護效果,攜帶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而 ApoE4 則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晚發型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因子。大約有 15-25% 的人口帶有一個 ApoE4,另有少數人(約 2%)帶有兩個 ApoE4(分別來自父母雙方)。攜帶一個 ApoE4 會讓罹病風險增加數倍,攜帶兩個 ApoE4 則風險更高。ApoE4 可能透過多種途徑增加風險,包括降低清除腦中 β-類澱粉蛋白的效率、促進神經發炎反應、以及影響大腦處理脂質代謝的能力。


儘管 ApoE4 的影響顯著,但必須釐清一個核心觀念:攜帶 ApoE4 基因不等於宣判必然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它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意味著帶有此基因的人,相較於沒有的人,需要更加留意其他生活中的風險因素,並更積極地採取保護大腦的措施。現實中,許多攜帶 ApoE4 的人終其一生並未發展出失智症;反過來說,沒有 ApoE4 的人也可能因為其他因素而罹病。


除了 ApoE4 這種影響「風險」的基因外,科學界還發現了另外三種極為罕見的基因突變,它們會直接導致早發型家族性阿茲海默症。這些突變會嚴重影響 β-類澱粉蛋白的生成與代謝,攜帶者幾乎註定會在相對年輕時(通常在 65 歲以前,甚至 40、50 歲)發病。這種由單一基因決定的「命定型」阿茲海默症,只佔所有病例的不到 1%。絕大多數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是遺傳易感性與後天環境、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複雜交互作用的結果。


對於個體而言,是否需要進行 ApoE 基因檢測是一個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了解自身的基因型態,可能提升風險意識,促使個人更積極地調整生活習慣、參與預防性篩檢或未來可能的早期干預。然而,得知帶有高風險基因也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焦慮與心理負擔,特別是在目前尚無確定性療法可以完全逆轉或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情況下。


不論基因檢測結果如何,保護大腦健康的有效策略是共通的。與其過度聚焦於無法改變的基因密碼,不如將心力投入到可以掌控的後天因素上。俗話說「基因裝填子彈,生活扣下扳機」,這句話貼切地描繪了基因與生活方式在慢性疾病發展中的關係。積極選擇健康的生活模式,或許就能避免扣下那致命的扳機。


病理的迷霧:解開類澱粉蛋白與神經糾結的爭議


長久以來,阿茲海默症的病理學研究主要聚焦於大腦中兩種異常蛋白質的堆積:「β-類澱粉蛋白斑塊」和「神經纖維糾結」。β-類澱粉蛋白是一種在大腦正常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的蛋白質片段,但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中,這些片段會不正常地聚集,形成黏性的斑塊,沉積在神經細胞之間,被認為可能干擾細胞間的訊息傳遞,並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與細胞損傷。


神經纖維糾結則發生在神經細胞內部,是由一種稱為「Tau 蛋白(濤蛋白)」的結構蛋白發生異常「過度磷酸化」後,互相纏繞糾結所形成。正常的 Tau 蛋白對於維持神經細胞內部骨架(微管)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微管就像細胞內的運輸軌道;Tau 蛋白異常糾結後,運輸系統崩壞,最終導致神經細胞功能喪失甚至死亡。基於這些觀察,「類澱粉蛋白假說」(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應運而生,該假說主張 β-類澱粉蛋白的異常積累是啟動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的初始事件,進而觸發 Tau 蛋白病變、神經發炎、細胞死亡等一連串的下游反應。


這個看似清晰的「類澱粉蛋白假說」近年來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與質疑。一個主要的困境來自於臨床試驗的結果:許多以清除大腦中 β-類澱粉蛋白為目標而開發的藥物,儘管在影像學上成功減少了斑塊負擔,卻未能有效延緩或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這使得科學界開始反思,β-類澱粉蛋白斑塊在疾病進程中的角色,究竟是「因」還是「果」?


或者僅是一個伴隨現象?另一個令人困惑的觀察是,許多認知功能完全正常的老年人,在過世後的大腦解剖中,也發現了大量的 β-類澱粉蛋白斑塊。這顯示斑塊的存在本身,並不必然等同於認知障礙。


回溯阿茲海默症最初被定義時的歷史案例,患者是一位早發型個案,其致病機制可能與更為普遍的晚發型阿茲海默症有所側重,這或許在早期就引導研究方向過度集中於類澱粉蛋白。甚至過去曾有影響深遠的類澱粉蛋白相關研究,後來被揭露涉及數據造假,也對整個領域的發展造成了干擾與延誤。


面對類澱粉蛋白假說的侷限,科學界的目光逐漸轉向更為多元的病理機制探討。Tau 蛋白病理變化的程度與分佈,被發現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嚴重程度有更強的相關性,有些學者甚至提出 Tau 蛋白在疾病進程中的核心角色可能被低估了。神經發炎反應也日益受到重視,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如小膠質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負責清除廢物、抵禦外侮,但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環境下,它們可能被過度活化或功能失調,反而釋放出有害物質,加劇神經元的損傷。


大腦的代謝功能障礙,特別是胰島素訊號傳遞異常與能量利用效率下降,也被認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腦血管健康同樣不容忽視,微小的血管病變、血腦屏障功能受損,都可能影響大腦的養分供應與廢物清除,增加神經退化的風險。線粒體功能失常導致的能量危機、以及突觸(神經元之間訊息傳遞的接點)的早期喪失,也都是目前研究的熱點。總體來看,阿茲海默症更可能是一個由多重因素共同驅動的複雜疾病,而非單一線性路徑所能解釋。理解這種複雜性,有助於我們跳脫單一標靶的迷思,尋求更全面、更多元的預防與介入策略。

羊羹學堂功德箱
本篇內容共 77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健康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9會員
407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