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第一次十字軍的戰士們抵達拜占庭國土時,他們本以為會是「簞食壺漿迎王師」,實際上希臘人卻隱隱將他們看做敵人。
想必許多戰士一定有些憤怒又摸不著頭腦:我們是來幫你們的耶!不歡迎就算了,當敵人是怎樣!雖然原因可能甚是複雜,但有一個很簡單的因素:第一波先到拜占庭的十字軍,是先前說過,沿途燒殺擄掠、紀律極差的「平民十字軍」。
而平民十字軍抵達拜占庭帝國後,並沒有收斂——雖然領袖隱者彼得很努力想控制——依然放肆地劫掠帝國國土。他們匱乏的補給使他們注定淪為一班盜匪。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阿列克賽一世,起先對這幫「十字軍」不錯。提供大量的補給和戰術、地理知識。
但當希臘人怨聲載道時,他也不能無視民意。於是才要這幫流寇般的軍隊趕快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小亞細亞去。
即使如此,拜占庭依然繼續提供補給。阿列克賽一世並建言,他們應等後續真正的十字軍主力,大貴族們的軍隊集結。
然而平民十字軍無視他的智慧,最後落得幾乎全軍覆沒的命運。
剩下的人被拜占庭人馬救回到君士坦丁堡,等候大隊人馬到齊。
正因為有這樣不愉快又失敗的先頭交集,當真正強大的十字軍陸續抵達帝國國境,沿途希臘村鎮才要嘛不給補給,要嘛高價販售。
因為在這些帝國臣民心中,始終懷疑這些看起來比較像樣的軍隊,依然與先前的平民十字軍沒有兩樣,骨子裡都是盜匪。
像這樣的故事並非孤例。帝國與西歐接下來百餘年的「文明衝突」,到處都是因為誤會、謠言而起的嫌隙,終於導致一切不可挽回。
&
圖片:平民十字軍攻擊拜占庭帝國的城市尼什。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Crusaders attacking Niš, 1096.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